1樓:shine李小聰
二十四節氣是太陽周視運動計算的。
平氣法一般是等分太陽迴歸年。
不一樣是因為農曆每個月是按照朔望週期進行的,歲首、每年的第一天是正月朔(漢後).因為曆元和置閏的問題所以會以節氣為標尺,部分人就以為是立春那一天才是歲首...但是一個月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是一個朔望週期決定的。
每個月的第一天和歲首都是朔日。
而朔望月一年十二個只有354天左右.三年一閏五年再閏(閏一個月)使得一定年內太陰年的總天數和太陽迴歸年總天數保持一樣,這是為了讓節氣物候和月份不至於偏差超過一個月影響農作等情況。
因此在農曆上節氣的位置就不固定,因為每年都少十一或者多三十天左右。
而公曆因為一年365天四年一閏(閏一天).所以節氣在公曆上顯得一樣..畢竟每年只差四分之一天。
以前的方法比較典型的就是土圭之法..在周髀算經裡有一個圖叫做七衡六間圖,並且也有二十四節氣表影長度。
但可能因為蓋天論模型的原因..總之你放在現代看那就是瞎七八亂扯。
另外儘管朱子語錄等文獻裡提到過周天360度,但也依然有沿用一日為一度的周天365.25度。
一般來說天文志或者一些天文算書大部分都是周天365.25度來的.所以需要換算下。
另外按照淮南子天文訓,夢溪筆談,漢書等內容來看。
我比較傾向陳教授的觀點。
古代的黃道座標是用的赤經差度數。
因為我不相信沈括是筆誤或者淮南子瞎寫...雖然淮南子瞎寫的神話故事不少。
2樓:虎晏迮謐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是按公曆算還是按農曆算?
這個按公曆和農曆都可以算,供參考。
3樓:匿名使用者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按陽曆算的的和農曆進行糅合了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四個節氣名詞自然是**於農歷系統裡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按太陽相對位置推算的。
而公曆也是按照太陽相對位置推算的,所以用公曆也可以「算」出:
春分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每年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秋分每年9月22或23或24日。
冬至每年公曆12月21或22或23日。
背景知識:
公曆(陽曆,也就是太陽曆),根據的是太陽相對地球的位置。
農曆系統(陰陽曆,既是月亮歷也是太陽曆),其中初一十五這些按月亮相對位置,二十四節氣按太陽相對位置。
狹義上的農曆指陰曆(但這樣其實不嚴謹,不包含24節氣就稱不上農歷),單純指初一十五,不包含二十四節氣,英語中有這個概念:lunar calendar。
5樓:索尼克超聲科技
那些回答按西曆劃分的簡直是拍腦袋瞎說。二十四節氣包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在我國幾千年前就開始這麼叫,竟然說是按照西方西曆劃分,嚴重誤導視聽。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6樓:凡凡的八天
農曆,你想想,公曆是外國**入的,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中華文化,當然是根據我們自己的歷法來的啦
春分屬於春天麼?夏至呢?季節的劃分是按陽曆算還是陰曆算?
7樓:良爺良爺
春分屬於春天,夏至屬於夏天,我國季節劃分是按陰曆算的,也就是農曆。
春分內,是春季九容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農曆二月初五日前後(公曆大約為3月20-21日期間),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
夏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季節是每年迴圈出現的地理景觀相差比較大的幾個時間段。不同的地區,其季節的劃分也是不同的。對溫帶,特別是中國的氣候而言,一年分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8樓:匿名使用者
節氣的劃
分是按照中國的黃曆計算的
和現在用的陽曆基本差不多
所以春分內 夏至 秋分 冬至 有的時候不是容固定的日期
也可能前後差一天
季節的劃分要看地域的差異 不能絕對的從日期上分夏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並不是最短 也不是夏天的最後一天你想阿 夏至夏至 就是說夏天來了
真正熱的日子從這個時候才開始
冬至 之後不就數九了麼 冬至之後才是最冷的時候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讓你滿意呢
9樓:夢隨晨夕
春分是春天的第bai4個節
du氣,夏至是夏天的第zhi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
dao,告訴你:專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屬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季節的劃分按照陽曆算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的劃分日期。
立春會在每年的 陽曆2月4日或者5日
立夏會在每年的 陽曆5月6日或者7日
立秋會在每年的 陽曆8月8日或者9日
立冬會在每年的 陽曆11月7日或者8日
10樓:格林薇紫
首先,bai陽曆,農曆,陰du歷是三個不同的歷法。
季節是按陰
zhi歷(dao也叫太陽曆)來算
專的,就是你說到的春分,屬夏至......這些屬二十四節氣。
以季節的起始來算,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來標誌四季的轉換,稱為四維。
春風夏至秋分冬至叫二分二至,被稱為四正,季節性會特別鮮明,被稱為四正。
11樓:索尼克超聲科技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
回充曆法,答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春夏秋冬是按陽曆還是按陰曆計算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現常按氣溫和物候劃分為春、夏、秋、冬稱為四季。四季的劃分有不同的標準。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劃分:
一、天文學上:以四個中氣即"二至二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別作為四季的開始。它是按我國農曆節氣的一種分法.
二、中國古代:多用"四立"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它也是按農曆節氣的一種分法.
三、在公曆(格里曆)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7月份為最熱月,故以公曆3月、4月、5月份為春季,6月、7月、8月份為夏季,9月、10月、11月份為秋季,12月、1月、2月份為冬季。這種四季的分法,較適宜於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此分法適用性差。
四、在農曆上還以農曆的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季,四月、五月、六月為夏季,七月、八月、九月為秋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為冬季.這種劃分方法也存在適用性差的問題.
第一種劃分法和第二種劃分法和第四種劃分法都是按農曆(含節氣和農曆月份)劃分的.
五、候溫法:2023年中國學者張寶坤結合物候現象與農業生產,提出了另一種分季方法。他以候(每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穩定降低到10℃以下作為冬季開始,穩定上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
候平均氣溫從10℃以下穩定上升到10℃以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下降到22℃以下時,作為秋季開始。即:
候平均氣溫≤10℃ 冬季;10~22℃ 春季;≥22℃ 夏季;22~10℃ 秋季,這種分季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和農業,故運用得較多。 所以我國的農曆節氣和農曆日期在各地都是把它賦予新含義的,各地指導農業生產的諺語都不一樣的.按這種劃分法有很多地方就不一定有四季,可能有三季,二季,或只有一季.
四季分明,冬夏長而春秋短,冬夏各約四個月,春秋各約兩個月,四季開始日期各地有差異。
六、按物候劃分法: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或世界的其它一些地區按照當地的物候和氣象劃分季節,如在我國有的地區就把一年劃分為"幹,雨,風"三季等.
13樓:
按陰曆算得。如 春分,夏至,。。
14樓:匿名使用者
陰曆。春:3——5. 夏:6——8. 秋:9——11. 冬:12——2
立春,冬至和夏至是按公曆確定,還是按農曆確定
15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表示的是太陽在黃道上的24個點,所以,二十四節氣都是按公曆確定的。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是怎麼劃分的
16樓:曾經滄海難為涗
春分和秋分因太陽直射赤道而定,夏至因直射北迴歸線而定,冬至因直射南迴歸線而定。
17樓:匿名使用者
春分太陽光直射北迴歸線
夏至太陽近日點
秋分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
冬至太陽遠日點
18樓:匿名使用者
春分-3/21 夏至-6/21 秋分-9/22 冬至-12/21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各是什麼時間?
19樓:匿名使用者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第四節氣,在3月20日或21日;表示春季中間,晝夜等長。夏至: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節氣,在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熱將至,該日晝最長,夜最短。秋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節氣,在9月23日或24日;表示秋季中間,晝夜等長。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二節氣,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來,該日晝最短、夜最長。
先說「春分、秋分」。從漢字字面可以解釋為「晝夜均分」的意思。春分是春天晝夜均分的一天。秋分是秋天晝夜均分的一天。
再說「冬至、夏至」。從漢字字面可以解釋為「冬天夜長到頭了」。夏至可以解釋為「夏天晝長到頭了」。
有些人把「至」當成「到」來解釋,是誤解了。冬至絕對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夏至絕對不是夏天到了的意思。您如果從前也聽人這樣說,並且信以為真的話,要趕快糾正過來,以免被人當笑話說你。
「至」在這裡是「極至」的意思,即「到頭了」的意思。什麼到頭了?冬天是說「夜長到頭了」,夏天是說晝長到頭了。
或者換一種說法:冬至是中午的影長變長到頭了;夏至是中午的影長變短到頭了。用天文學的術語說,冬至是太陽走到南迴歸線了,該回頭向北了。
夏至是太陽走到北迴歸線了,該回頭向南了。
20樓:mi咪
春分(公曆每年的3月20日~3月21日之間),夏至(公曆每年的6月21日~6月22日之間),秋分(公曆每年的9月23日~9月24日之間),冬至(公曆12月21日~12月23日之間)。
春分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天中白晝長於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中白晝短於黑夜。
故春分也稱升分。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
秋分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冬至冬至(公曆12月21-23日交節),鬥指子,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其中一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冬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是哪天?還有「四立」都是哪幾天
以北京為假想地,北京地區位於40 n.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是 正午太陽高度 90 當地地理緯度 此時太陽直射點緯度 冬至日太陽直射23 26 s,該日北京正午太陽高度 90 40 23 26 26 34 夏至日太陽直射23 26 n,該日北京正午太陽高度 90 40 23 26 73 26 春秋分...
為什麼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每年的具體時間不同
春夏秋冬由地球在公轉軌道中的位置決定 二十四節氣 乃是依據地球 繞行太陽而產生 的四季變化而訂定。將春 夏 秋 冬四季之每一季均分為六個時段 亦即將一年均分24個時段 每一時段之始為一個 節氣 由 立春 始,至 大寒 終,周而復始 每兩個 節氣 間大約相距15天。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分別為四季之...
南半球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晝夜長短變化詳細
二分二至晝夜長短變化規律 春分,太陽直射赤道 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夏至,太陽直射 北迴歸線 南半球 夜長晝短,北半球晝長夜短。且該天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反之,夜最長晝最短。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冬至 太陽直射 南迴歸線 南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晝短夜長。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