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是遺詔繼位還是擁戴繼位,雍正到底是繼位還是篡位啊?

2022-04-16 13:38:21 字數 3225 閱讀 6287

1樓:異想記世界

雍正沒有弒父篡位。

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雍正瞞天過海,把康熙傳位詔書中「傳位十四子」的「十」改成了「於」,變為「傳位於四子」而篡奪了本應屬於十四弟胤禎的皇位。而恰恰是此說,是最經不起推敲的說法。

清代稱呼皇子,前面必須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書面文字如此,官方檔案更是不可能有絲毫的馬虎,關係皇家命脈的傳位文書,絕不可能漏掉這個「皇」字。

所以如果康熙真是要傳位給這位排行十四的胤禎,那麼正確的寫法應當是「傳位皇十四子」,如此,「十」改為「於」,就成了「傳位皇於四子」,無論如何也說不通。所以此說不能成立。

不能成立的理由還有一條,清朝的檔案,尤其是如此重要的檔案,都是滿漢合璧,即既有漢文,更要有滿文。那麼上述一說,即使漢文可改,可滿文根本無法改動。所以民間傳說並不可信。

2樓:職場螺絲釘

按正統繼位學說,沒有弒父篡位。

內容介紹:

從雍正年間時,對雍正繼位的談論便不絕於耳。雖然史學界對皇位合法性尚無定論,但流傳的把"十改於"的改詔之說是不成立的,因為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的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擬就並頒佈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

主張篡位說的學者中,有的認為康熙去世過於突然,未來得及留下任何傳位遺詔,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謀搶佔了先機;有的認為康熙生前兩立兩廢太子,對立儲君一事勞心傷神,直到臨終前才屬意皇十四子為儲君。

按照正統繼位說學者觀點,如果沒有實在的證據證明其他皇子為康熙所屬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並且在詔書中一般都是加上個皇字的,比如傳位於皇四子,假如這樣」十「改為」於「是沒有根據的。

擴充套件資料胤禛如何繼承皇位是清史研究的懸案,數十年來爭論不休,看法截然對立。篡位派堅持認為,康熙屬意其第十四子胤禵,後來被胤禛篡奪。無奈根據漢文還是滿文材料,都無法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據。

馮爾康是堅持合法繼承說的代表學者,他根據史料做出自己的分析,論述公道不帶偏見。

堅持篡奪說的依據不可靠,都是猜測。例如說胤禛繼位年齡偏大,已經走向老年,所以強行灌蔘湯毒死康熙帝;胤禛害怕亡靈,不敢與父親同葬,清算多位太監(如某位老學者說如果沒篡位,為何一登基就殺趙昌?其實趙昌沒有死,自己犯罪被處分),因為他們窺視傳位真相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看法,有些讓人啼笑皆非。

人死後靈魂如果不滅,難道換一個房間就找不到了?況且胤禛繼位後多次去景陵拜祭父親,在景山設有康熙帝牌位,數次行禮,又何來害怕一說。

一個歷史問題,當年康熙傳位的遺詔中真正寫的是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為什麼?

3樓:機靚歸方雅

是四阿哥,有人說是四阿哥篡改了遺詔,但遺詔是用滿漢雙文寫的,改漢文容易,滿文難。

現在這還是有爭議的,但很多史學家都持是四阿哥的觀點。

4樓:迪米貝斯

【傳位於皇拾肆子愛新覺羅胤禵】,【傳位於皇肆子愛新覺羅胤禛】。怎麼改?我說下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有的,以前都是繁體字,清朝聖旨都是滿漢雙字的,要是通報全國的就得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傳位詔書是通報全國的。

康熙是傳位給老四的是沒錯的。

5樓:一杯燒不開的水

康熙傳位給誰不重要,遺詔寫的是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雍正已經控制住了整個北京城,暢春園被圍的鐵桶一般,康熙也在雍正控制之下,所以無論康熙傳位給誰,大家看到的都只會是傳位給雍正,燒掉遺詔很難嗎?偽造一分聖旨很難嗎?即使公開的康熙遺詔也是隆科多和張廷玉寫的,他們和雍正什麼關係不用多說吧,雍正謀劃這麼多年,等的就是這一天,誰也別想阻止他登基為帝!

6樓:匿名使用者

有說法是遺詔中寫的是「傳位於十四子」,但是四阿哥私自把「十」改為了「於」這是站不住腳的說法,因為當時還沒有簡體中文,另一方面,按當時的皇宮中的行文習慣應該是寫「傳位於皇十四子」。而要使者樣的話,那這一說法就更站不住腳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歷史問題現在還有疑慮,眾說紛紜。其中,傳給四阿哥的證據比較大。

8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要知道皇帝的遺詔都是用滿漢兩種語言的。如果修改了,那麼滿文的那一套是改不了的.你把 「皇十四子」改成「於皇四子」試試。

就算漢文能改,滿、蒙,藏甚至朝鮮文你改一下試試吧。當時的情況應該是倉促定的,沒有書面旨意。但確實是皇四子沒有錯。

從後來雍正的行為來看,比如大義沉迷錄,比如添補了詔書,祕密立儲

9樓:匿名使用者

康熙遺昭寫的是傳位於十四子 後來經四爺黨的人篡改成傳位於第四子

雍正到底是繼位還是篡位啊?

10樓:※哀の心觴

不是篡位,是繼位

關於雍正篡位說,篡位,那麼必然有一個人是太子,雍正把皇位奪過來,但是沒有太子,雍正並非篡位,這一說法值得研究。有學者說,篡十四的位,認為康熙晚年遺詔是傳位於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於」字,這是不成立的:當時的「於」字是繁體「於」,那麼把「十」字改成「於」字是不可能的。

另外,清朝行文習慣稱「皇十四子」,前面有皇字,如果改字,就變成「傳位於皇於四子」不通。再者,詔書分為滿文,漢文,漢文若勉強能改,滿文沒法改。所以,篡改之說並沒有力證據。

是不成立的   市檔案館文史專家認為,遺詔用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寫成,漢文可以篡改,滿文則不易改,短短的31個字足以還雍正清白。而且遺詔寫明「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封號及名諱一目瞭然。

11樓:喜腦弓子

遺昭並未被篡改,雍正是名正言順地繼位。

12樓:匿名使用者

是篡位!十改成於是當時人的說法,不是今天哪個磚家胡說的!給小學文化的朋友普及一下常識,於字出現的比於字早,可以翻看說文解字,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於和於並存,只是2023年文字改革後於字的意項合併進了於字!

故宮內很多現存的明清兩代聖旨中幾乎都使用於字!

問題的關鍵是康熙活著的時候,從未流露過要傳位給讓四皇子,今存的各種版本詔書都是他死後由隆科多或者他人寫的,

13樓:瘋vs風

都有可能,其實很多歷史都是歪曲的,歷史也是人寫的很多皇帝都是在美化自己罷了,在民間也不是有很多野史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歷史的謎案,歷史學家也沒有搞清楚。

15樓:

正史是繼位的

野史是篡位的

雍正的父親是誰?他是怎麼當上皇上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康熙啊 是順治傳位給他的

光緒時期有哪些親王,道光帝時有幾位親王?

當時,滿清貴胄鐵帽子王,分別為禮親王 鄭親王 睿親王 豫親王 肅親王 莊親王 克勤郡王 順承郡王 怡親王。說真的,這個問題真的蠻麻煩的,親王太多了,道光在位三十年,這麼大一段時間,要過濾出來很麻煩,若是在1842年的話,就簡單許多了,以下是我的答案。1842年時的親王 禮親王全齡 27歲 努爾哈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