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馬退山茅亭記》譯文

2022-04-17 04:54:29 字數 3688 閱讀 3224

1樓:這次真的你錯了

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貶廣西,任柳州刺史,其兄柳寬亦任職邕州。柳寬在邕州北郊馬退山(又稱四廈嶺)上構建了一座頗為精巧的茅亭,柳宗元興致勃勃地為其撰寫《馬退山茅亭記》。 此文開篇便記述「冬十月,作新亭於馬退山之陽……以白雲為藩籬,碧山為屏風,昭其儉也。

」繼而詠歎登亭所見:「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諸山耒朝,勢若星拱,蒼翠詭狀,綺綰繡錯。」還詳細描述「每風止雲收,煙霞澄鮮,輒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的樂趣。

情景交融,文采飛揚,令人睹文思景,馬退山在人們的想象中格外美妙。蘊含南寧勝景風物的《馬退山茅亭記》歷千餘載而永存,成為柳宗元的傳世名篇。

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草亭記》中說:「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於空山矣。

」這裡提出一個重要的美學命題:自然美因為人的欣賞而使其價值得到呈現,文學家發現和彰顯了自然之美。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失敗而貶永州司馬,至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被召回京改刺柳州,從現存柳宗元集來看,這十年是他創作成就最大的時期。

而其中藝術性最高並膾炙人口的就是山水詩文。山水詩文為人們描繪、建構了一個詩化的世界。柳宗元以文學形式發現、彰顯並提升了邕州,永州的自然美。

柳宗元為排遣心中鬱悶而尋幽探勝,發現許多美麗的景觀,並且用生動傳神的文筆加以描寫,留下了在柳宗元作品中最富於藝術性的文字。這些文字隨著柳宗元作品的經典化和普及化而傳揚天下。永州文字以其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提升為中華民族提供了新的精神資源,值得善加珍惜,認真研究。

柳宗元筆下的馬退山茅亭,與王羲之的稽山陰蘭亭、歐陽修的琅玡山醉翁亭一樣,因名人名篇而成為千古名亭。然而,現在蘭亭和醉翁亭已經現代建築材料「重塑金身」而重煥光彩,成為著名旅遊景點。而馬退山茅亭已湮滅於歷史塵埃中了……

四大類書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是經、史、子、集四類書。

經:經書,是指儒家經典著作。

史:史書,即正史。

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

集:文集,即詩詞彙編。

經部經部收錄了儒家的「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

史部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

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蹟、雜記、遊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子部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

天文演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佔侯、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

集部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

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除了章回**、戲劇著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3樓:艾甘洛鴻羽

可能是太平御覽

冊府元龜

和文苑英華

還有全語文

滿意望採納!!

4樓:蝸牛得快跑

中國古代四大類書:《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全唐文》

5樓:匯眼

是指: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全語文

窗下 洛夫的賞析

6樓:疑醉

這是一首初讀不似情詩的情詩。詩境如煙雨般迷離,詩意也很朦朧。詩雖短短七句,卻令人回味無窮。

雨後,暮色降臨,窗外能望到遠處的青山,「從這裡探測出遠山的深度」。探測,用的是眼睛,更是心靈。僅僅是遠山是沒有如此魅力的,能讓「我」久久不動凝視窗外的是遠山深處住著的令「我」魂牽夢繞之人。

詩人不由童心大發,「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氣,再用手指畫一條長長的小路······」這是虛境更是實境:「我」終於無法剋制心中強烈的思念之情,越窗而出,望著「小路盡頭的一個背影」——「心上人」踏上窗外那「長長的下路」,冒雨進山去追尋了。   此詩還可做另一解:

那人已「從雨中而去」,只在「長長的小路」盡頭留下了「一個背影」。但「我」仍佇立窗下,直到暮色降臨,雨珠不飛。每一個窗內都上演著不同的故事,但曾發生在這個窗下的故事,我們終究無從知曉,這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

顯然,無論作何解,都絲毫無損於此詩的魅力,相反,正是這種多義性和不定性豐富了它的內涵,從而給讀者以更廣闊的想象天地。

7樓:有備無幻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剛剛下過一場清冷的小雨。寂寞的小雨在窗上留下了點點淚滴,無奈又愁悵。隔窗而望,那暮色中的遠山遙不可及,深不可測。

就像你的心不可琢磨。是你嗎,站在那遠山的最深處,隔著暮色隱隱約約,隔著小雨似夢似幻。想靠近你,找不到那條相思的小路。

知道相思的滋味呦,像潮水一樣一波一波地前來,漲滿了心,無處傾訴,無處逃脫。我只能,只能深深地撥出一口氣,用手指在窗上畫一條細細長長、彎彎曲曲的小路,沿著這條小路出發、尋覓,你在哪兒,你聽見我的呼喚了嗎?我彷彿看見小路的盡頭,有個身影,在悽迷的雨中若隱若現……

8樓:堵凝潔永莉

《窗下》

洛夫通過「暮色裝飾著雨後的窗子」怎麼能夠「探測出遠山的深度」,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首詩主要用哪些一項組成?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在呵氣的窗玻璃上,「我」畫了些什麼?那個「背影」就是「我」嗎?這條「小路」在「我」的心裡有什麼樣的意義?

1.探測用的是眼睛,更是心靈.

2《窗下》主要由窗下、暮色、雨、遠山、小路、背影、雨中而去的人這些主要意象組成.強烈的思念之情,相思之苦以及一絲遺憾或迷茫。

3路。那個背影是令"我"魂繞夢牽之人。這條小路承載了我對那個人的思念,是我通向那朝思暮想那個人的路途。

美學原理通識答案,中國傳統美學認為,什麼是美的本體

9樓:sunny桉藍

中國傳統美學認為,意象是「美」的本體。

意象: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

起源:意象理論在中國起源很早,《周易·繫辭》已有「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之說。不過,《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現為陽爻、和陰陰爻兩種組合符號,這兩種符號組合成六十四掛,原本是用來記錄天地萬物及其變化規律的,後來發展到歷史、哲學範疇。

詩學借用並引申之,「立象以盡意」的原則未變,但詩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具體可感的物象。「這種創造意象的能力,永遠是詩人的標誌。

比喻是詩歌(文學)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馬的詩中比比皆是。亞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隱喻是詩歌之本。」所謂明喻或隱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稱之喻象(由比喻產生的形象)。

黑格爾關於美與藝術的定義,與詩的意象理論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藝術的內容就是理念,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藝術要把這兩個方面調和成為一種自由的統一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