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通識必修課,大學教育通識課程包括哪些

2022-06-28 09:01:56 字數 5328 閱讀 5951

1樓:林先生帥哥

通識課是大學期間所要修的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和目標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通識教育課程是指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如果說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在某一知識領域的專業技能和謀生手段,那麼通識課程則要通過知識的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廣博性,使學生拓寬視野、避免偏狹,培養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們學會做人。

一般而言,我國大學的本科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三部分構成。其中,「公共基礎課」部分均應視作「通識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兩課」)、英語、軍訓與體育、通識教育選修課等,理工科大學還包括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基礎課 。

望採納,謝謝

2樓:

一,從通識教育的性質角度加以闡述。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通識教育是「非專業、非職業性的教育」;通識教育是對所有大學生的教育;通識教育是一種大學理念,即整個大學的辦學思想;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同義,通識教育的實質就是對自由與人文傳統的繼承。

二,從通識教育目的的角度進行闡述,如:「通識教育指非職業性和非專業性的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健全的個人和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通識教育作為大學的理念應該是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層的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通識教育旨在給學生灌輸關於好公民的態度和理解」等等。這類定義強調通識教育是關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諧發展的教育。

三,從通識教育的內容角度進行論述。如:「給20歲-25歲的青年一種關於人類興趣的所有學科的準確的、一般性的知識」;「通識教育是一種使學生熟悉知識主要領域內的事實的思想的教育型別」。

這類定義認為,通識教育是關於人的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非專業性的、非職業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為職業作準備的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範圍寬廣全面。

3樓:劉小妹

通常知識一定學的課。

4樓:天好藍你信嗎

通識選修就這些包括在學校正常上的大課職業生涯規劃還有自己選的智慧樹爾雅 學分的話就不要看**了 不知道你們學院和我們要求一不一樣

大學裡的選修課和必修課是什麼意思呢?

5樓:馮博有料

大學裡的必修課是學生必須要學習的課程,一般都是基礎課,學生不能選擇。選修課是學生可以選擇也可以不選擇的課,學校把選擇的主動權給學生。

6樓:橘子醬

必修課是每個同學都必須完成的課程,選修課是專業課或者部分同學根據興趣選擇的課程。

7樓:妳還在否

選修課的意思是只要能夠修夠學校要求的學分,可以進行自我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但是必修課就是專業必須要選擇的

8樓:啊部部嚓

在大學裡必修課就是專業固定課程,選修課是為畢業學分選上的課程。

9樓:

必修課就是所有人都必須要修滿並且通過的課程,如果沒修滿或者不通過就不能畢業,選修課一般是通識課或者對於必修課的補充的專業課或實踐課,如果必修課學分不足以達到畢業要求,也要選擇一定的選修課,選修課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想要修的課,不過一般要搶。

大學通識教育是什麼? 5

10樓:匿名使用者

通識教育

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自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聯絡起來後,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對它進行研究和討論,所以又叫大學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凝聚社會共識,克服專業教育的狹隘,無論是凝聚社會共識、辨別判斷價值觀,還是表達與交流、終身學習,亦或是豐富人生,這些通識教育的目標很難或基本上不可能通過專業教育實現。

大學的通識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重大不同不在於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而在於通識教育是一個忘記迷惑和再定位的過程,通識教育是「三位一體」,即融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人類核心知識獲取為一體的教育體系。

擴充套件資料;

通識教育是二戰之後西方興起的新教育模式,主要針對西方大學教育過度專業化,它的發展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二戰結束前後,哥倫比亞大學質疑和批判大學的專業教育,大家知道,大學的學科分得很細。

第二個階段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為代表,對專業教育造成的人的道德、倫理和人格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反省和批判性建設。

第三個階段就是21世紀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高新科技興起之後,人類對於什麼是知識、知識的傳播和學習有了新認識,我們可以看到理工學科和人文學科的互動、融合逐漸越來越深入。

11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通識教育的現代英文對應詞為「general education」,意思就是普遍應當接受的教育。這種大學生都應當接受的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內容?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教育?

人們對此看法雖不盡相同,但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第一,進行人格和公民教育,讓學生清楚自己的社會使命。大學教育本質上是知識分子的社會再生產,真正的知識分子應當有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勇於社會擔當。竺可楨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指出:

「我們受高等教育的人,必須有明辨是非、靜觀得失、縝密思慮、不肯盲從的習慣;然後在學時方不致害己累人,出而立身處世,方能不負所學。」「大學生不應如中學生時代之頭腦比較簡單,或者常賴被動的指示,而必須注意其精神的修養,俾能對一切事物有精細的觀察,慎重的考慮,自動的取捨之能力。我們固不肯為傳統的不合理的習慣所拘束,尤不應被一時感情所衝動,被社會不健全潮流所轉移,或者受少數人利用。

」第二,拓展知識視界與見識,讓學生具備不斷學習的智慧。在當代社會,知識呈**式增長。一方面,知識的高度分化造成了學科的文化斷裂,而知識創新又需要學科的高度綜合。

因而拓寬知識視野,融合學科文化,發展批判性思維,成為大學生專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決定著其未來成就的高度。另一方面,知識半衰期縮短,知識折舊加快,個人職業轉換次數增多,學會認知,學會判別和選擇、整合和應用知識變得比獲得知識本身更重要。推行通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形成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知識觀,彌補應試教育造成的知識結構缺陷和能力缺陷,使學生學會學習,奠定長遠發展的基礎。

第三,涵養人文情懷與氣質,讓學生懂得思考而富於大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

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

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為了獲得對別人和對集體的適當關係,他必須學習去了解人們的動機、他們的幻想和他們的疾苦。」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有知識的理性,而且要有文化的自覺,不僅要有國際的視野,而且要包容文化多樣性,善於與不同的人溝通。

通識教育正是為這些素質的養成提供土壤。

大一新生經常會提出一個疑問,通識教育會不會妨礙專業教育?其實,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並不是對立的。梅貽琦先生早年說過:

「社會生活大於社會事業,事業不過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輔翼人生,推進人生,固為事實,然不能謂全部人生即寄予於事業也。通識,一般生活之準備也,專識,特種事業之準備也,通識之用,不止潤身而已,亦所以自通於人也。」通識教育不以實際的功用與技能為目標,然而其無用之為大用。

通識教育可以為專業教育提供更為寬廣的視角,提供價值與文化的引領,使之超越學科侷限、超越技術偏狹、超越工具主義的束縛。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並不是絕對的分開,專業教育中也可以負載通識的意蘊。從理念上說,通識教育應當貫穿本科教育的全部,成為人才養成的靈魂。

大學教育通識課程包括哪些

12樓:demon陌

包括:一、語言課程

語言課程的學習包括本國語言課程和外國語言課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數學課程

數學課程不僅能訓練人們嚴密、清晰的思維能力,同時還是現代社會人們學習其他科學的基本工具,數學課程還包括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

三、文學與藝術課程

文學與藝術課程的學習能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判斷能力。可以說是鑑別藝術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歷史與文化課程

學習歷史與文化課程能獲得人類文明發展程序的知識,同時也能正確認識宇宙、社會以及我們自身。能更好的學會用歷史分析的方法看待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五、社會分析課程

社會分析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把握社會執行的機制和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

六、道德思考課程

道德思考課程能使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義。道德思考課程中還包括科學與技術課程和體育課程。

擴充套件資料: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其一,從通識教育的性質角度加以闡述。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通識教育是「非專業、非職業性的教育」;通識教育是對所有大學生的教育;通識教育是一種大學理念,即整個大學的辦學思想;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同義,通識教育的實質就是對自由與人文傳統的繼承。

其二,從通識教育目的的角度進行闡述,如:「通識教育指非職業性和非專業性的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健全的個人和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通識教育作為大學的理念應該是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層的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

其三,從通識教育的內容角度進行論述。如:「給20歲-25歲的青年一種關於人類興趣的所有學科的準確的、一般性的知識」;「通識教育是一種使學生熟悉知識主要領域內的事實的思想的教育型別」。

這類定義認為,通識教育是關於人的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非專業性的、非職業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為職業作準備的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範圍寬廣全面。

意義:1、通識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學普遍接受的國際化議題,因而應當引起中國教育界的充分重視。如果對通識教育沒有國際化的認同,就會在相當程度上失去話語權,失去國際共識,從而也就失去國際交流的一些前提。

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使通識教育溶入中國高等教育的基礎概念中,從而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通識教育實際上是素質教育最有效的實現方式。在通識教育中,貫徹「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素質教育」,把通識教育分解成哲學社會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自然科學與技術素養、美學藝術素養、實踐能力素養等五大模組。

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跨學科、跨專業自由選課,充分發展個性,博學多識;鼓勵學生從難、從嚴、從自己實際出發自主選課,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素質。

3、通識教育也是「大學精神」的課程實現方式。現代大學,大多數都貫徹和踐行著「民主、科學、真理、正義、自由、寬容」的大學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需要大學體制保證來實現,同樣需要課程體系來實現。

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力圖把學生培養成崇尚科學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義,尊重他人善於溝通並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大學裡的通鹽與必修課有什麼區別大學裡的通選課與必修課有什麼區別?

通選課是選修課的一種,與必修課的區別如下 一 選擇性不同。通選課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達到規定學分即可 必修課在學習中必須學習掌握的課程,不能自由選擇。二 主導價值不同。必修的主導價值在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 而選修的主導價值在於滿足學生的興趣 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三 設定目標不同。必修課的設定...

大學公共課和通識課有什麼區別,大學公共課和通識課有什麼區別

這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公共課的概念區別於專業課這一概念,是針對課程的開回設所涉及的專業範圍來答確定的 各個專業都要學習的課程,就叫做公共課。通識課的概念區別於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這些概念,是針對課程在專業能力培養體系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來確定的 各個專業都必須掌握的普遍通用的基礎知識所對應的課程,...

學校目前正在進行的通識教育課有哪些不足

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要求。如復旦大學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 包括六大模組,即文回史經典與答文化傳承 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 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 科學精神與科學探索 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 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中山大學 通識教育共同核心課程 分以下四大類 一 中國文明 二 全球視野 三 科技 經濟 社會 四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