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在距今300萬年前至160萬年之間,青藏高原曾發生3次抬升,其中最強、最猛烈的抬升運動發生在距今160萬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的抬升運動中躍出地面,其地塊邊緣發生斷裂褶皺,形成階梯狀地貌,原來廣泛分佈的湖泊彙整合河。如果將時間尺度縮短,高原抬升和黃河形成經歷了一個先是悄然而緩慢的陸地升高運動過程,然後突然山崩地裂,巨大陸地躍出地表,一條由湖泊彙集而成的大河隨之奔騰而下。
科學家介紹,黃河在形成前,青藏高原及甘肅一帶海拔很低,甘肅準平原上面有廣佈發達的內流水系,但各水系流向不同,陸海交界處在今天三門峽附近。距今160年左右,是地質構造鉅變期,斷裂起伏呈脈衝式增強,古湖泊湖水下切,形成一條泱泱巨川,萬溪匯聚奔騰洶湧,構成一條大河穿越峽谷,成為今天著名的祖國第二大河——黃河。
黃河的幾字灣是如何形成的?
2樓:
黃河的幾字灣主要是因為從蘭州起碰上了黃土高原,河水順勢北上,繼續在河套平原散開,成就塞上江南,然後因黃河峽谷的通暢而流向南方,到達潼關後遇上山體,改道向東流入大海。
這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幾字形結構。
在潼關附近,有大禹治水炸通黃河的說法,所以現在陝西與山西交界處有個禹門口,也稱龍門,是大禹的功勞云云。
不過大禹僅在中國歷史上得到承認,世界歷史是不承認有這個人的,因為沒任何古物證明歷史上曾經有這個人,而古籍文史記載大禹時更是誇誇其談,似乎他是神卻不是人,所以連帶大禹開通黃河的說法就很難讓人信服了。
所以,黃河的幾字形走向只能說是自然形成的景象。它的最大意義在於為乾旱的塞外地區帶來豐盛的耕地。
另外,黃河穿越黃土高原時還走大量的沙泥,沙泥填充出海口,從積極的意義上它每年為中國製造數量相當多的耕地,消極的作用大量沙泥同時在水流平緩的中下游沉積,形成高於地面的河床,令黃河沿岸的洪汛危險年年增加。
3樓:勢未
千山萬壑難阻大河東流去,百川歸海水擊千里,可知所有的河彎都是靠河水的力量衝擊形成的。
4樓:清泉終清
大自然的傑作!僅此而已!
黃河是怎麼形成的
5樓:臥琴蝶
在距今300萬年前至160萬年之間,青藏高原曾發生3次抬升,其中最強、最猛烈的抬升運動發生在距今160萬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的抬升運動中躍出地面,其地塊邊緣發生斷裂褶皺,形成階梯狀地貌,原來廣泛分佈的湖泊彙整合河。如果將時間尺度縮短,高原抬升和黃河形成經歷了一個先是悄然而緩慢的陸地升高運動過程,然後突然山崩地裂,巨大陸地躍出地表,一條由湖泊彙集而成的大河隨之奔騰而下。
科學家介紹,黃河在形成前,青藏高原及甘肅一帶海拔很低,甘肅準平原上面有廣佈發達的內流水系,但各水系流向不同,陸海交界處在今天三門峽附近。距今160年左右,是地質構造鉅變期,斷裂起伏呈脈衝式增強,古湖泊湖水下切,形成一條泱泱巨川,萬溪匯聚奔騰洶湧,構成一條大河穿越峽谷,成為今天著名的祖國第二大河——黃河。
6樓:
在50多萬年前黃河沒有「幾」字形,在現甘肅位置直接向東流,現在渭河 河道是古黃河河道。在「幾『字的位置原來有些湖泊。六盤山隆起使河水北流,又遇陰山東流,在河口奪其他河道南切
7樓:納令香生
黃河在形成前,青藏成前,青藏高原及甘肅一帶海拔很低,甘肅準平原上面有廣佈發達的內流水系,但各水系流向不同,陸海交界處在今天三門峽附近。距今160年左右,是地質構造鉅變期,斷
黃河和長江哪個是幾字型的河
8樓:匿名使用者
是黃河。
黃河在上游的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段,先由東向北流,再向東,然後調頭向南,再向東,形成了一個幾字形的大彎。
9樓:筍乾包紮
黃河是幾字形的河
引起黃河多道彎的原因是什麼?
10樓:漫閱科技
黃河以母親河居稱的同時也以它誇張的曲折度而聞名於世,因此它有「黃河九十九道彎」之說。
它在青藏高原上,就繞著積石山,做了一個180度的大回環。到了甘肅以後,它沒有按照通常的習慣向東流,而是捨近求遠,繼續北上,流到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兩側,先向北,後向東,而後向南,又來了個180度大回環,在陝西的潼關拐了一個90度直角,向東奔入大海,形成一個巨大的「幾」字。
黃河河道的走向有兩處令人不解。一處在陝西與甘肅的交界處,這裡,黃河本來可以自西向東流進渭河,卻被一座不高的山嶺——鳥鼠山分隔開來。另一處在內蒙古托克托(即河口鎮)以東到涼城一線,這裡黃河本來可以順直地向東流入永定河上游的洋河,再流往天津入海,卻偏偏南下,繞了一個很大的彎子。
因此,人們推測,在遙遠的古代,黃河可能是從渭河東流入海的。與此同時,還有另一條河流繞過鄂爾多斯高原,在托克托向東流入岱海盆地,進入永定河上游的洋河,在天津流入渤海。
這種說法是有一定根據的。因為直到今天也可以看到,渭河寬不過百十米,兩岸卻有兩層高高的階地,每層階地相對高差都在20~30米以上。階地是當年河流留下來的遺蹟。
當爬上高高的二道塬時,距離渭河岸邊已經有好幾千米。憑今天渭河的水量,不管怎樣也不可能造成這樣寬闊的河谷。
人們推測,大約在距今2000多萬年到500萬年的新第三紀時,黃河本來是沿著它的支流洮河上溯,再穿過鳥鼠山,進入渭河的。由於後來鳥鼠山一帶發生地殼抬升,阻斷了古黃河上游與渭河的聯絡,它只好改道北上,流入當時的另一條河流,也就是今天的黃河。至於托克托黃河彎曲的原因,大概也是地殼運動造成的吧。
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推測,沒有一個可以確切的證據,以至直到今天黃河為什麼有九十九道彎也仍是一個謎。
黃河流水地貌的特點及成因
11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yellow river),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長河。黃河流域界於北緯32°至42°,東經96°至119°之間,南北相差10個緯度,東西跨越23個經度。
它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卡日曲,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壺口瀑布--黃河在這裡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騰過來,咆哮而去,壺口瀑布既是黃河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徵。
歷史貢獻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鬆,易於墾殖,適於原始農牧業的發展。黃土的特性,利於先民們挖洞聚居。
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佈大河上下。
這些古文化遺蹟不僅數量多、型別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發展的,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
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黃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在陝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迄今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開創中國文字記載先河。
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東周遷都洛陽以後,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為「九朝古都」。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古稱汴梁,春秋代魏惠王遷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後歷時約200多年。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
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公元前2023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誌著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產生在這裡。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程序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
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貴的遺產,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黃河干流流經9個省、區,彙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黃河流域耕地面積1.
89億畝,佔全國的13.3%。黃河流域人口1.
07億人,佔全國的8.6%。黃河是我國西北、華北地區最大的供水水源,承擔著約1.
4億人口(佔全國12%)、2.4億畝耕地(佔全國15%)、50多座大中城市、晉陝寧蒙接壤的能源基地以及中**田、勝利油田的供水任務,對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遺址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2023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發現的,距今150萬年~180萬年,為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猿人文化。
藍田猿人文化 2023年~2023年在陝西藍田公王嶺與陳家窩發現,其中公王嶺猿人距今100萬年~115萬年,陳家窩猿人距今50萬年~59萬年。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2023年於陝西大荔甜水溝發現,距近30萬年~50萬年,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2023年~2023年于山西省襄汾縣汾河東岸丁村發現,距今7萬年~9萬年,屬於舊石器中期文化,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2023年及2023年~2023年在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發現,距今3萬年左右,為晚期智人。
——現代人是由新人直接進化而來的,分為4個階段:
細石器文化
距今12023年~2023年,黃土高原多處發現該時代文化遺址,如陝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2023年~2023年,按最早發現地點及所代表的發展階段劃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稱仰韶文化,距今2023年~2023年,2023年發現於河南澠池縣仰韶村;中期稱龍山文化,距今2023年~2023年,2023年發現于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晚期稱二里頭文化,距今2023年~2023年,最早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為夏代文化遺址。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部滻河東岸半坡村,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仰韶文化的一種早期型別,距今約2023年。遺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為居住區、製陶區和墓葬區。2023年春,西安市在建設紡織城時發現,發掘面積1萬平方米,獲得了豐富的文化遺存。
青銅器文化
距今2023年~2023年,可劃分為三期:早期為二里崗文化,即鄭州**文化,距今2023年,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陽小屯村文化,大致為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1世紀,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為岐山文化,即陝西岐山鳳雛村西周都城文化遺址。
鐵器文化
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在河南新鄭倉城發現的春秋鑄鐵遺址,在河南衛輝市固圍村發現的戰國墓葬遺址,在西安周圍發現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遺址等。
從2023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區域性氣溫低於往常,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
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植物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經河道才能補充。
3.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①上游屬乾旱半乾旱區降水率極少,中游為主要補給區但水土流失嚴重、季節變化大,下游流域面積小,補給少;
②流域內人口增長快,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率;
③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發展,黃河沿岸工業和城市用水量不斷增加,使得黃河灌溉面積不斷擴大;
④水庫調節能力較低,水資源管理不統一;
⑤水費低廉,低水價喚不起人們的節水意識,工農業用水浪費極大;
⑥環境汙染急劇降低黃河水的利用率。
⑦河道沿岸工廠汙水排放過多,沒有建汙水處理廠。
黃河有什麼好玩的?黃河最好玩的地方是哪
黃河小浪底風景旅遊區,風景區內的小浪底大壩 進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築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壯舉,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內柏崖山 黃鹿山 紅崖山 始祖山 荊紫山 黛眉山山色清秀,人文景觀薈萃,八里衚衕峽 龍鳳峽 孤山峽峽谷幽深,號稱 黃河三峽 黃河這一段有許多好玩的景點。可以乘坐快艇看沿岸美麗的風...
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函意是什麼,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函意是什麼
堅韌!說明這個bai人很有韌勁 很du倔。是中性zhi詞,用於好dao 的事情上就是褒義,比專 如說馬雲屬以前做阿里巴巴,如果是一個長輩可以說,那孩子,從小就有著一股子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勁兒。也可用於不好的事情上,比如一個男生跟社會壞青年一起,別人勸他,早晚會出事的,他不信,直到缺胳膊斷腿進監獄,也可...
黃河的水為什麼是黃的呢,為什麼黃河的水是黃色的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泥沙所以是 黃色 黃河的含沙量太多。滿意請採納 黃河中游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為什麼黃河的水是黃色的 1 黃河處於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全是黃土區,因為長時間以來的風化,導致黃土高原的土質鬆軟,顆粒分明,所以每次黃河一旦漲潮落潮都會將兩岸邊上的黃土帶入黃河水中。等到退潮,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