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死與哪一年,霍去病是哪一年去世的,簡要敘述一下。

2022-10-30 20:11:42 字數 5552 閱讀 4519

1樓:手機使用者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 ,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

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

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2樓:某某某某恆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座駕:踏雪無痕,兵器:

梅花槍,善騎射。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 ,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

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

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霍去病是哪一年去世的,簡要敘述一下。

3樓:匿名使用者

霍去病是在公元前117年去世。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卒,霍去病年僅24歲(虛歲)。陪葬茂陵。諡封「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簡介】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4樓:毀滅丶丨奇蹟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

,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

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

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

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為什麼霍去病死得這麼早?

5樓:匿名使用者

像這種武功高的人猝死很正常,李小龍也是個例子,這種人看上去很強,其實是練武過度消耗元氣,加上暗傷,壽命不會很長

6樓:佛手

正史的記載自然是有依據的,野史的說法雖然是無稽之談,但在這裡,我也不妨說說。野史(稗史)雲:霍早歿,因名所累。

意思是說:霍去病死得早,是因為「名」而連累的,這「名」是什麼意思呢?據野註腳,不是指霍去病出名太早而受牽連,而是因為他的「名字」取得不好的緣故。

「霍去病」,顧名思義,他的長輩為其取名,意圖不難猜解,只想期望他一生「去」掉「病」,自然就「不生病」。據說霍去病小時候體弱多病,父母願望他健康成長。可見取這名字的用意是很顯然的。

可是客觀事實卻並非這樣,這名字卻有幾重模稜兩可的意思,可以隨別人任意去理解。很明顯的兩個方面:一是「去病」可以理解為「走去」、「接近」病魔之意,如此說來便是「必然要病」了;二是「霍去病」因其姓氏影響,「霍」同音於「豁」,有「豁出命去病」之意。

因此,「霍去病」才死得早。「因名所累」便是這個意思。當然,這完全是一種迷信說法,沒有依據的。

正史有云:霍去**長年在北方征戰,水土不服,加之染上瘟疫,所以早死。這種說法是有客觀依據的,可信。

但是,我認為也不盡然。為什麼呢?我認為他的早死,歸根到底也與他本人的性格緊密相關,或者說是他的暴烈性格導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霍去病年輕氣盛,遇事愛衝動。說話、做事都是勇猛無比。處事急燥而無章法是他的一貫作風。

他的思維方式與一般常人不同,漢武帝取用他北征討伐匈奴,就是看中了他的這一點。他的勇敢自信、苦練武功、思維奇特與用兵神速正迎合了漢武帝的好戰之心,所以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他用兵打仗往往出其不意,就是因為他的用兵之道超越了常規思維,因而致使凶奴人二丈金剛摸不著頭腦,時常措手不及,防不勝防。

正因為這樣才使得匈奴慘遭毀滅性的打擊。然而,又是因為他超越了常人思維,所以把常人思維的至關重要的東西給忽視了——他想不到凶奴人會用瘟羊死馬汙染水源,這本是常人思維,他卻不去分析考慮,加之水土不服而傷到自身元氣。

他那太易衝動,不按常人思維,沒有常人情感的做法也頗令人費解而氣憤:李廣的兒子關內侯李敢,因聽人說其父親李廣是衛青用兵時出險招而致死的,以為是衛青有意害死了父親,所以一時衝動把衛青刺傷了,這是因誤會而發生的,也是事出有因,大家都可以理解,連衛青本人也可以理解並原諒了李敢。可是霍去病呢,一聽說了這件事,就熬不住了,以致衝動得一箭殺死了李敢,其行為太激進,就連寵愛他的漢武帝,雖然因其戰功赫赫而原諒了他,但對他的行為卻是極為不滿而大發雷霆。

由此可見,霍去病的心氣太高,行為激進,這也正是他忽視常人之情之思維的緣故。這也正是他自己催促自己生命曇花一現的根本成因所在。所以,霍去病客觀上早死於瘟疫和水土不服,倒不如說是因為他自己性格脾氣決定了他的短暫壽命——不是死於戰場,卻是死於病魔。

漢朝霍去病是怎麼死的

7樓:啊姍笨蛋

霍去病,一個代表著青春、勇武與奇蹟的名字。 他一生數次指揮大軍與匈奴會戰,每一仗均是深入險境,孤軍奮戰,每一仗均是以寡敵眾,大勝而歸! 然而,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卻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突然劃上了生命的句號。

彷彿一顆流星一般,劃過夜空,耀眼奪目,但卻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千百年來使無數後人為之扼腕嘆息! 與霍去病同一時代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死後的葬禮描述的十分詳細,從送葬隊伍的出身來歷到他們的衣著打扮,再到墓的形狀,甚至連諡號的意義都做了解釋,但卻沒有一個字提及為什麼這個威名赫赫的無敵戰將會在風華正茂之時早卒。 如果有人認為霍去病去世時匈奴已經無力再戰,霍去病的死對歷史程序根本沒有影響,所以史官對他的死可記可不記。

這個說法真是大錯特錯。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漠北大戰後,雙方均受損傷,匈奴遺使和親,漢朝派任敞出使,與匈奴談條件。

然而匈奴不僅不接受漢方的條件反而扣留使者任敝,於是武帝決心發動又一次的對匈戰爭。「漢方復收士馬」,積極的備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身為主將的霍去病突然去世,這次很可能徹底摧毀匈奴勢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戰夭折了。

霍去病的突然離世,對漢匈雙方來說都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關於霍去病的死,朝廷肯定會對外公佈一個死因,否則怎麼向即將出徵的將士們交待。然而司馬遷居然將此遺漏掉了,他不厭其煩的詳述霍去病的葬禮,卻單單漏掉了最關鍵的主因,簡直是不分輕重之至。

縱觀司馬遷論述漢匈戰爭的情況也大抵如此,他從底層收集了很多訊息,但是這些訊息大多隻是膚淺的,瑣碎的。真正對戰爭起作用的決策謀略和大政方針司馬遷沒有記下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分輕重,偏激狹隘。 然而這並不是司馬遷選擇的結果,相反,這是他沒有選擇的結果,他根本沒有獲知這些重要訊息的途徑,所以只能從最底層最表面的現場入手去記錄歷史。

說到底,司馬遷在當時只是一個普通人,不是萬能的,他只是站在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角度來敘述那段風起雲湧的歷史。只能記輕,無法寫重,因為很多重要的事,隱諱的事根本不是他這個小人物所能得知的。 兩千多年過去了,後人似乎就更無法得知了,霍去病之死已成了千古之謎!

然而後世卻又忍不住對霍去病之死做出了種種猜測,最有分量的便是病死之說。 此說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麼病,沒有記載。 這段話出自霍光上奏給皇帝的奏摺,有案可查,褚少孫也沒必要說謊,所以基本上可信的。

這也就是說,官方說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員縱橫沙場的武將,能騎善射,在戰場上經常是一馬當先,身體素質過硬,不可能體弱多病;23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身體還處於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積勞成疾;若是有瘟疫,為何沒有大面積蔓延?為何隨同他一起征戰漠北的將領沒有染上?

為何潛伏期會長達兩年? 病死之說很難令人信服,何況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馬遷為什麼不記?他為什麼記了那麼多細節卻漏掉這個主因?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病死之說只是一個託詞,在當時根本就沒有人相信,司馬遷也不例外。他本著對史實負責任的態度,不將虛假的死因寫在他的史書上。然而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去**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空缺。

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麼是誰殺了他?為什麼要殺他?朝廷又為什麼要掩飾?

翻開史記,千頭萬緒,仿似一團亂麻,無從下手,很多地方都解釋不通。然而,如果能夠找出一條主線,是否就可以將這團亂麻理清楚呢? 答案是肯定的,當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重要人物浮出水面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這個人就是衛太子劉據。 之所以忽視他,是因為霍去病去世時,衛太子年僅十二歲,還只是一個孩子,智力有限,能力有限,幹不出這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是別忘了,這個孩子並不是孤立的,他代表的是一大群與他利益休慼相關的衛氏家族的利益,他代表的是圍在他身邊的太子少傅、太子太傅等等一系列想從他身上撈取好處的政客的利益。

在這裡有必要將太子與衛氏的關係做一下澄清。太子與衛氏休慼相關,俱為一體,太子需要衛氏的勢力來扶持,衛氏需要太子的地位來鞏固。 武帝后期也許很想將太子與衛氏分開,他不希望太子過多的依靠外戚,所以做了很多努力來打壓衛氏,想讓太子獨立。

但事實證明太子與衛氏根本就分不開,他們也不想分開,在這種情況下,太子與衛氏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撥開迷霧的主線就是太子與整個衛氏集團的利益。 讓我們先看看霍去病去世前後的幾件史實。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戰,李廣自殺,李敢刺傷衛青。武帝暗中尊霍抑衛。 公元前118年,李廣從弟丞相李蔡坐侵陵園,自殺,太子少傅莊青翟繼任丞相。

霍去病射殺李敢。 公元前117年,三月,霍去病一再請劉徹立三皇子為王。四月,冊立三王,武帝寵姬王夫人病死。

九月,霍去病死。 公元前116年,衛青長子衛伉因矯詔罪被削去侯爵。 公元前115年,御史大夫張湯被丞相莊青翟以及他手下的三長史陷害,自殺,武帝處死了莊青翟以及三長史。

太子太傅趙周繼任丞相。 短短的幾年間,朝廷發生了激烈的**,死了兩個丞相,一個大將,一個御史,分封了三個諸侯王。無論是內朝外朝都出現了很大的人員變動,這裡麵包含了複雜的政治鬥爭,充滿著血腥味。

在這一系列變故中惟一得到好處的是太子,也就是衛氏集團。

乙未年是哪一年,乙未年是指哪一年

乙未年有 1835 1895 1955 2015等。乙未年是中國傳統曆法六十干支紀年中的一個,乙未年的地支為未,對應十二生肖中的羊,所以這又可稱為羊年。中國古代採取天干地支作為計算年,月,日,時的方法,就是把每一個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不重複地搭配起來,用來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代號。把 ...

龍年是哪一年龍年是什麼哪一年??

龍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與十二地支配屬 辰 一天十二時辰中的 辰時 也就是上午七時至九時又稱 龍時 公元除以12餘數是8的年份年號,都是龍年。雖然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但國人對它卻是又敬又怕,有一種特殊感情,龍的地位之高任何動物也無法與之比較,中國人心中,它是一種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神物。...

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甲午年是哪一年

甲午戰爭 又稱中日甲午戰爭 第一次中日戰爭 清日戰爭 清日甲午戰爭 日稱日清戰爭 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 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 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 馬關條約 簽字結束。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 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