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中關於黍稷栽培有哪些論述

2022-11-25 08:45:57 字數 4900 閱讀 1234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黍稷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文字記載早,品種型別多,是黍稷起源於中國的重要證據。大家一致公認我國最早的文字是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據統計甲骨文出現次數最多的糧食作物是「黍」,其他穀類作物出現字數均較少。商代的活動區域在黃河流域,甲骨文的記載說明黍稷是黃河流域當時的主要農作物。

《詩經》是反映西周到春秋時代的一部古詩,是現存古籍中最早而可靠的經典,被視為先秦的社會資料,該書中提到最多的也是黍稷。說明黍稷仍是《詩經》時代最主要的農作物。西漢的一部古農書《廣志》,記載的黍穄(稷)品種已有14個,說明早在2023年前的中國,黍稷不同品種型別已有文字記載了。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早而豐富的文字記載。

國內外學者關於黍稷起源有哪些論述?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3全部關於黍稷的起源,國外學者有3種論述:一是以著名植物學家林奈為代表,認為黍稷原生於印度。林奈是在2023年出版的《植物種志》一書中提出這個論點的。

今天看來,無論是從考古的角度還是野生祖先的角度,原生於印度的論點,根據是不足的,現代學者已無人支援這個論點。二是認為黍稷原生於埃及—阿拉伯地區,然後傳至印度,再由印度傳入中國。這一論點的早期代表是德康多爾(de candolle),他是以野生黍的分佈作為依據的。

與德康多爾意見相近的是丹麥古植物學家赫爾拜克(h.halback)的觀點。他認為黍稷的野生祖先是panicum callosum hochst,而這種植物分佈在衣索比亞,因而把黍稷的起源地定位為北非沿海地區。

但是panicum callosumhochst作為黍稷的野生祖先只是一種推斷,缺乏科學依據。何況北非黍稷的考古資料都是近期的,根本沒有早期的記錄。第三種意見以原蘇聯學者瓦維洛夫(н.

и.вавилов)為代表,他根據來自各大洲近60個國家的數萬份品種資源,進行詳細的研究,用植物地理學區分法,提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學說。關於黍稷的起源,他認為中國是古代初生起源中心,並認為黍稷從中國廣泛地傳播到整個歐洲,甚至到義大利的北部。

美籍學者何柄棣在《黃土與中國農業起源》與《東方的搖籃》兩文中,也認為黍稷原生於中國,但是,他把黍稷與粟混為一談,統稱為「小米」,這是不太確切的。與第三種意見相近的還有日本學者星川清親的論點,他認為黍稷原產地是靠近中亞的東亞大陸性氣候地區,隨著古代民族向西遷移把黍稷傳入西方。

黍稷在中國的栽培有哪些歷史?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3全部黍稷起源於我國,是我國馴化最早的作物。我國最早的農師后稷,最先教稼於民的就是黍稷。后稷的原名叫棄,因為他種稷的技能很高,因此被尊稱為后稷。

《左傳》記載:「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詩經》記載:

「俾民稼穡有稷有黍」。后稷與堯舜是同代人,可見黍稷在4000多年前就作為農作物的代表了。我國古代農書中也有大量有關這方面的記載。

《楚茨》、《信南山》、《甫田》等追述了以往農業興盛時也是以黍稷長勢之好作為莊稼茂盛標誌的。《尚書盤庾》以「不服田畝,越其崗有黍稷」,列入訓誥。《酒誥》有:

「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的話,都以黍稷作為農作物的代表。《小雅甫田》記載:「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黍稷。

」說的是為求黍稷豐收而祭祀農神。《黃鳥》記載:「無啄我粱,無啄我黍」,表達了對黍稷的珍惜。

商代的甲骨文中,黍稷出現的次數特別多,據於省吾寫的《商代的穀類作物》一文統計,黍出現了300多次,稷出現40多次。有人認為這與商代的嗜酒風氣有關,因為當時多用黍米來釀造。當然,這也反映出黍在商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周代,我國農業日趨發達,種植的糧食作物越來越多,這時的五穀為黍、稷、麻、粟、豆,黍稷的位置仍然十分重要,周族的興起在今陝西省的中部偏西,從後世的文獻中可以知道那一代種植糜子(黍稷)是很多的。自古以來從西北到東北,大多沿著長城一帶的居民,主要就是種植黍稷。這種情況古人多有記載,例如唐朝陳藏器寫的《木草拾遺》中有「塞北最多」這樣的話;南宋初鄭剛中寫的《西征道里記》也有「岐山之陽,蓋固原也……農家種

尤盛」的記載。字音「糜」,他所記載的就是糜子。他還說:

「西人飽食麵,非猶飢。將家雲,出戰糗糧,不可不食,嚼半掬,則津液便生。餘物皆不咽。

」這個記載說明,周代人在他們的「田園」上由於適應自然條件而大種糜子,並且成為軍事和政治上發展的一個有利因素。黍稷的種植在商周時期最為興盛。由於地位的重要,又把稷(穀神)和社(地神)合在一起,叫做社稷,成為國家的時代名詞。

《詩經》提到最多的也是黍(28次)稷(10次)。從這部詩的一些篇章中也可以看出黍稷在當時的重要性。《幽風七月》記載「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繆,禾麻菽麥。

」《周頌豐年》記載:「豐年多黍多稌。」《子穎達疏》記載:

「以黍稷為民食之本」。到了漢代,種植的糧食作物已多達十幾種,其中主要是黍、麥、粟、稻和豆等。從漢代古墓出土的陶器上書寫的食糧名稱來看,「黍」的出現次數佔首位。

說明黍在漢代仍然是最主要的作物。在漢代古墓中,發現黍稷的地方有河南的洛陽、新安,河北的滿城,陝西的咸陽、寶雞,甘肅的武威、居延、敦煌,新疆的民豐,內蒙古的烏蘭布和、扎賚諾爾,山東的臨沂,江蘇的連雲港,湖南的長沙,廣東的廣州等地。說明在漢代黍稷的種植範圍很廣。

中國黍稷的生產概況是什麼?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中國黍稷的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北方半乾旱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差,屬雨養農業區,因此黍稷的增產潛力不能充分發揮出來。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黍稷的生產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據有關資料統計,內蒙古20世紀50年代每公頃黍稷的平均產量為615kg;80年代為1005kg,單產比50年代提高了63.

4%;到90年代初每公頃的平均產量為1095kg,比80年代提高9%。陝西50年代每公頃的平均產量是525kg,80年代每公頃平均產量為900kg,單產比50年代提高了71.4%;到90年代初每公頃平均產量為975kg,比80年代提高38.

3%。甘肅50年代每公頃的平均產量為870kg,90年代初每公頃平均產量為1140kg,單產比50年代提高了37%。全國黍稷50年代每公頃的平均產量為670kg,90年代初提高到1070kg,提高了60%。

近年來隨著耕作制度的改革,黍稷優良品種的大面積推廣,黍稷的生產水平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有些地區黍稷每公頃的平均產量超過了1500kg,有的甚至超過2500kg,內蒙古準格爾旗、陝西府谷、山西河曲、保德、偏關等地,每公頃黍稷的產量可達4500~6000kg。我國黍稷的科學研究和生產的發展在20世紀50~70年代比較緩慢,進入80年代以後黍稷的科學研究列入了國家攻關專案,在種質資源收集、儲存、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由於科研成果不斷應用於生產,使我國黍稷的產量水平也相應的提高。

特別是在自然條件較差的貧困地區,黍稷作為當地的主要作物,為當地人民的脫貧致富做出了很大貢獻。如內蒙古的伊克昭盟地區黍稷的播種面積佔糧田的40%,陝西的榆林地區農民口糧10%以上是黍稷,甘肅省黍稷的種植面積是穀子的2.5倍,山西的雁北地區黍稷是農村人口的主要食糧,每年的播種面積在8萬hm2以上。

如今,在我國大西北的開發建設中,黍稷又以其特有的抗旱耐瘠、抗風沙的特點,在開墾荒地、治理沙漠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中國的黍稷考古有什麼發現?

5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3全部中國黍稷的考古發現早而豐富。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西到新疆,東到黑龍江省的新石器遺址中,多處發現黍稷的遺蹟。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是甘肅東部渭水上游的秦安大地灣一期文化遺址,發現少量的黍稷炭化種子。

此種子經甘肅師範大學植物研究所鑑定,確認是黍稷(p.miliaceum)。經北京大學考古研究室用c14測定,年代為公元前2023年,考古資料同時還發現石器、骨器、角器等生產工具60餘件。

石器多為打製和磨製,琢制較少,說明當時的農業生產已有一定基礎。其次是1977—2023年在河南省新鄭縣裴李崗遺址發掘中,發現有炭化的黍稷種子,經c14測定距今上限為9302023年,這兩地的考古說明黍稷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7000~2023年了。黍稷的考古發現年代比較早的還有:

遼寧省新樂遺址發現炭化籽粒距今2023年。山東長島縣北莊遺址發現黍殼標本,年代為公元前2023年。陝西臨潼姜寨遺址史家層中發現黍殼及灰色朽粉,經西北農學院專家鑑定確認是黍。

灰色朽粉經黃其煦先生用灰象法鑑定,證明是黍稷的遺蹟,距今5000~2023年。甘肅東鄉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黍稷是迄今為止年代較早最為完整的考古標本,黍儲存在袋狀窖穴中,一個窖穴內的堆積層厚0.4m,體積1.

8m3。葉及帶著小穗的圓錐花序雖然已經炭化,但儲存得相當完好。經西北師範學院植物研究所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標本的根、莖、葉、籽實的形態特徵,發現與西北地區種植的現代黍基本相似,因而確定為panicum miliaceum。

從堆積物中判斷當時收割的方法是用較鋒利的刀類工具把帶小穗的花序細枝割下來,再精心地用黍的細稈分別捆成小把,晒乾後整齊堆放於窖穴之中。陶罐中還發現黍的籽粒,可見當時的農業生產水平已大大提高。同時也證實,黍稷是當時人們賴以生存的主要糧食作物。

馬家窯遺址距今約2023年左右。

除上述6例外,據文獻報道還有以下幾例:遼寧省北票豐下夏家店遺址發現黍粒。甘肅青崗岔遺址發現黍及其草秸。

青海民和核桃莊遺址發現黍粒(鑑定時只剩下黍殼了)。新疆和碩新塔拉遺址發現炭化黍粒。黑龍江省東康遺址發現炭化黍粒。

我國長江以南的新石器遺址中,至今還未發現黍稷。但在湖南漢代馬王堆墓中發現黍的籽粒。根據鑑定,籽粒外形完好,長橢圓形,頂端稍尖,籽粒長度為2.

84.4mm,證實是黍,年代為公元前168年。從馬王堆出土的古文字判斷,黍稷在湖南當時還佔重要地位。

以上是我國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黍稷最重要的考古資料。除我國外,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發現黍稷遺蹟的考古資料。如歐洲中部的湖上居民遺存,曾發現粟、黍的痕跡。

這是世界上著名的遺存,距今只有2023年的歷史。據黃其煦提供的資料,希臘塞薩利中部的阿爾基薩(argissa)的前陶期地層中發現炭化的黍稷籽粒,年代為公元前5000~2023年。中歐線紋文化晚期的德國朗威勒(langweiler)遺址發現了黍稷,年代為公元前2023年左右。

綜上所述,中國確實是世界上黍稷考古發現年代最早、資料最豐富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現存的黍稷考古發現,中心地區年代較早,四周較晚,說明中國的黍稷不可能是從外地傳入的。

中國古代神話小說有哪些,關於中國古代神話的書都有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神怪 封神演義 鏡花緣 聊齋志異 濟公傳 其他還有 山海經 西遊記 搜神記 搜神後記 閱微草堂筆記 上古神話演義 淮南子 神仙傳 中國道教諸神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 造神史話 神宵雷法 歷代神仙通鑑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上古神話演義 子不語 太平廣記 雲笈七籖 博物志 蒿庵閒話 神異經 軒轅本...

中國古老傳統文化中神獸有哪些

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 白虎 朱雀 玄武四獸,其他的還有麒麟 夔 黃鳥 燭龍 饕餮 鵬 六耳獼猴等。青龍操控九天神雷之力 天雷劫 色青,屬木,為東方護獸,鎮守東宮星宿 白虎操控龍捲暴風之力 召喚萬獸 色白,屬金,為西方護獸,鎮守西宮星宿 朱雀操控焚火烈焰之力 天地三絕...

中國古代民間有哪些關於蓮花的傳統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 蓮 就是 佛 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 稱為 西方三聖 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