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黑盾
目前我們使用的第二代網際網路ipv4技術,核心技術屬於美國。它的最大問題是網路地址資源有限,從理論上講,編址1600萬個網路、40億臺主機。但採用a、b、c三類編址方式後,可用的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的數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已於2023年2月3日分配完畢。
其中北美佔有3/4,約30億個,而人口最多的亞洲只有不到4億個,中國截止2023年6月ipv4地址數量達到2.5億,落後於4.2億網民的需求。
地址不足,嚴重地制約了中國及其他國家網際網路的應用和發展。一方面是地址資源數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隨著電子技術及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將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可能身邊的每一樣東西都需要連入全球因特網。在這樣的環境下,ipv6應運而生。
單從數量級上來說,ipv6所擁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約8×10^28倍,達到2^128(算上全零的)個。這不但解決了網路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同時也為除電腦外的裝置連入網際網路在數量限制上掃清了障礙。
2樓:痕纏綿
ipv6是ietf(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設計的用於替代現行版本ip協議(ipv4)的下一代ip協議。目前ip協議的版本號是4(簡稱為ipv4),它的下一個版本就是ipv6。
ipv6有什麼好處,網速會變快麼
3樓:匿名使用者
ip地址變多,維護難度變大,其他沒變化。
ipv6的速度為什麼比ipv4快?
4樓:匿名使用者
1.ipv6 中間路由不會分片,ipv6有pmtu機制,在傳送端只做一次分片。
2.ipv6 首部沒有首部校驗和,由上層(運輸層)進行校驗。
隨著物聯網的大力發展,國內ipv6還有多久能普及
5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網際網路引入ipv6 的最大優勢在於,無論網路規模如何增長,ipv6 都能為每一個接入裝置提供地址空間,甚至物聯網裝置也不例外。從狹義上理解,這種優勢看似沒問題。目前只有部分ipv6 地址空間已開放,而ipv6 網際網路中的主機數量理論上可以達到3.
4×1038(即支援2128個地址)。
這的確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便是物聯網也不可能超越這種規模。正因如此,很多權威專家和製造商(特別是既得利益者)躊躇滿志地認為,ipv6 已然做好準備迎接物聯網的到來,全世界只需繼續維持現狀融入新興物聯網即可,畢竟可用的ip 地址多如砂礫。
然而,這種「把頭扎進沙堆裡」的鴕鳥政策忽視了最為關鍵的經濟因素——最終成本,它是推動物聯網全面部署的根本動力。這些成本主要集中在軟硬體系統、監督與管理以及安全保障這三個方面。
燒錢的無用功能
經典的計算與通訊裝置(如個人計算機、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整合了處理器、記憶體和儲存裝置等功能設計,這些設計保證了它們的核心功能。引入ipv6 只需將協議棧置於裝置儲存器,在記憶體中執行,並由處理器驅動。
實際上,與這些裝置所產生的利潤率相比,因ipv6 而造成的邊際成本微乎其微,幾乎也無法衡量。未來物聯網需要連線的是那些之前從未聯網的裝置,這正是關鍵所在。通常,這些裝置從設計、製造到**,均以最低成本收穫最高利潤率。
為了充分發揮物聯網的巨大潛能,我們需要為那些海量裝置制定合理的低成本解決方案,否則它們會繼續遠離網路,也難以發展,甚至步入一次性處理的行列。
廉價裝置難以承載傳統協議
我們必須對那些實際成本做到心中有數,如果僅僅為了執行傳統的ipv6 協議,而在終端裝置(如溼敏元件、照明燈、烤箱等)中增加相應的軟硬體負載,顯然會成為物聯網的巨大障礙。
據估計,即便是批量生產,為這些裝置使ipv6 增加的邊際成本也要將近50 美元。如果將所有功能封裝到矽片中,那麼為終端裝置增加物聯網基本組網功能所需要的成本接近1 美元。
物聯網裝置通常是「啞裝置」,但它們卻完全可勝任某一項特定任務。從根本上來說,我們不難發現單從成本指數上就足以證明,為物聯網裝置建立一種新的解決思路是絕對有必要的。
7000 億裝置的監管
儘管網路裝置製造商數以百萬,但想要定位並追蹤它們並非難事,因為每一款網路裝置都有對應的mac地址(介質訪問控制識別符號),由ieee負責維護和管理如此龐大的製造商資料庫。
對於全世界無數製造物聯網裝置(簡易感測器、執行器和電器等)的企業和個體來說,如果讓他們都去等著某個集權機構分配相應的裝置地址,那豈不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當然,甚至為萬億裝置分配地址都不是問題,但當你想檢索並管理其中某個裝置時卻如同大海撈針。如果你試圖對數千億ipv6 地址進行檢索,可能需要花上幾百年時間。對於一個由複雜的ipv6裝置組成的物聯網而言,其管理成本可能遠超世界上的任何網路化工程。
而這些無謂的成本,對本已捉襟見肘的運營商來說又是沉重的一擊,畢竟他們正想方設法去彌補昂貴的基礎設施投資。
此外,ipv6也有它自身的許多侷限性。ipv6難以普及的第一大原因,就是部署太困難了。
如果it產業被一夜之間炸掉,要在新鋪設的網路中全面普及ipv6協議,這並不困難。但現實是目前網際網路還活得好好的,ipv6的使命是給網際網路續命而不是讓其涅槃,這就要求ipv6能夠繼承ipv4的衣缽,能夠和ipv4和諧共處。遺憾的是,ipv6和v4的相容性並不好,難以互聯互通,雙方通訊需要經過隧道。
這問題非常要命,要保持網際網路的暢通,只能夠搞一堆隧道,但這成本太高了。根本的解決方案,還是讓當前ipv4裝置都升級支援ipv6。
ipv4升級ipv6可不像系統升級這麼簡單,涉及到終端、傳輸路徑方方面面的網路軟硬體升級。目前只有一些網際網路大企業如google等全面部署ipv6,這些企業面向的是未來,部署ipv6等於是佈置新市場的橋頭堡;而對於運營商以及一些it小公司,是沒有什麼大動力去花大成本去升級新技術的,畢竟這又不能直接換錢。國內某些銀行和**機構**至今仍只支援老舊的ie瀏覽器,反正升不升級你們都得照用,不影響它的業績,就是這個道理了。
前面說到ipv6最大的優點就是地址特多,沙子都能分到公網ip,這必須是大好事。然而你真的需要公網ip這麼好的東西嗎?運營商對你說:no,你並不需要。
目前運營商已經廣泛使用nat,通過nat給使用者分配內網地址而非公網地址。內網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像家裡的電腦通過路由器這道閘道器才能訪問到運營商提供的網路,那麼家裡的區域網相對運營商網路,就屬於內網;同理,運營商也可以不分配公網ip給單個使用者,而是將多個使用者納入他的內網,通過統一的公網ip閘道器來訪問網際網路。這樣一來,運營商就可以大大節省公網ip資源,不急著上ipv6也沒什麼。
總的來說nat會讓網路變得更復雜和低效,能夠為所有裝置分配到公網ip的ipv6才是長久之計,只是目前使用nat仍可解決大部分需求,ipv6的海量地址需求非燃眉之急。
物聯網日益發展的關鍵在於,如何利用低成本和低風險讓更多的裝置互聯互通。雖然ipv6現在未能普及,但相信在未來十年乃至十數年,ipv6一定會走到我們身邊。歷史大潮不可逆,期待ipv6的降臨吧。
6樓:匿名使用者
當年推出ipv6吹得天下無敵……
結果連歐盟列強都不喜歡ipv6……
也就是美國和我國ipv6還算普及
世界上很多國家壓根不用ipv6…… 包括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等g7成員們對ipv6支援也非常糟糕……
現在全世界仍然以ipv4為主
有朋友說ipv4過渡到ipv6是個漫長的過程,我不清楚這過程究竟需要多長時間,20年了,也沒看到ipv4升級ipv6的成果……
別告訴我ipv4升級到ipv6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你確定到了那個時候沒有更先進更好的技術來取代ipv6???????????????
我可沒有**未來的本事,不過現在和過去發生的還能看到點兒皮毛……
ipv6是什麼意思,IPV6是什麼意思?
ipv6是指網際網路協議 ip 第6版。ipv6的特點是 1 ipv6地址長度為128位,地址空間增加了2 128 2 32個。2 靈活的ip報文頭部格式。使用一系列固定格式的擴充套件頭部取代了ipv4中可變長度的選項欄位。ipv6中選項部分的出現方式也有所變化,使路由器可以簡單路過選項而不做任何處...
支援IPv6的路由器都有哪些,支援IPv6的路由器都有哪些?
大大部分路由器都支援,給你方法 簡易ipv6操作方法 1 設定路由器的ssid 即wifi名 和訪問密碼 將路由器設定成為自動獲取ip地址 2 關閉路由器的dhcp服務 3 將入戶網線接入路由器的l口。4 使用筆記本連線該路由器的wifi,登入ipv6.tsinghua.edu.cn測試是否獲得了i...
如何在家使用ipv6,如何在家使用IPv6?
現在我們用的ip是ipv4,ipv6是它的升級版,用來解決ip地址枯竭的,現在window 7已經自帶ipv6協儀 請採納答案,支援我一下。用 伺服器應該也可以用,但是速度很慢,和學校的幾兆每秒差遠了 在家裡可不可以使用ipv6?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