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2022-12-31 15:25:47 字數 6246 閱讀 3299

1樓:匿名使用者

高中升的那就是大專了,初中升的才是中專啊!

50年代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2樓:吾銳思

我就是上世紀50年代中專生。福建省商業學校。2023年初中畢業報考的,三年制的會計科。

應該2023年6月畢業。因為2023年8月17日福州解放,中輟學業,參加革命工作。對於這段學歷,國家認定相當於高中畢業。

3樓:匿名使用者

拿到現在來,還是初中,如果你在現在找工作的話。但是如果你在50年代找工作的話,能夠幹道處局級幹部。

60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那時中專出來的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畢業呢?

4樓:小夢想勇敢闖

國家規定2023年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享受離休待遇,你的情況不能享受。

27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5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27年前的中專應該比現在的大學還要更厲害一些,因為時代的不同,那麼學歷體現的也會有所不同。

6樓:

27年前的中專,在學歷層次上雖然比不上現在的本科,但在「價效比」上卻介乎985大學和211大學之間——只要考上了,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甚至是「金飯碗」。

7樓:

27年前的中專,就相當於現在的博士什麼的了把我覺得當時屬於大專對於現在應該相當的厲害了了。

8樓:

27年前的中專其實可以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本科學歷。因為那個時候有過高等教育的人,其實可以說是非常的少,所以那個時候中專生其實是非常吃香的,因為那個時候中專生他們都有一技之長。所以在那個時代,工作機會其實是非常的多的,所以他們的收入也可以說是非常的好。

現在的中專生和那個時候的中專生根本就比不了,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專生可以說有著很多的實踐操作機會。

因為那個時候急需要非常出色的優秀人才和技術型人才,所以那個時候中專生其實是非常吃香的,會有很多的技術性的公司選擇招收中專生。而且那個時候的中專生他們都經過非常專業的訓練,可以說在一些特殊的部門他們並不比其他的大學生差。而且那個時候中專教育水平可以說是非常的出色,遠比現在的一些中專教育水平出色的多。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很多曾經的中專生,現在都成了一些公司的高技術人才,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經過長時間的鍛鍊以及磨練,使得他們掌握了一些非常先進的經驗以及技術,而且也促進這個時代更好的向前發展。所以這個時代的發展和他們的努力其實是分不開的。我沒有,他們在那個時候辛苦的建設,中國現在不可能有現在的發展。

所以那個時候的中專生我們都應該抱著一個非常尊敬的態度,因為他們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所以我們現在的一些學生也應該積極向他們學習,千萬不要荒廢自己的學業。

9樓:天枰曌日月凌空

27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研究生學歷吧,畢竟物依稀為貴的。

10樓:肖兔兔的小蘿蔔

那時候的中專的話,應該是比現在的中專水平要高很多的,而且那時候大學生也不多。

11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27年前能夠上學校的人還是比較強的吧,應該可能相比的話是我們現在的二本學校。

12樓:小貓不吃醋

至少是本科,或者說是研究生了,畢竟那時候的中專找工作都是鐵飯碗,現在真的沒有太多了。

三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13樓:兔頭

這沒有什麼可比性,學歷的等級不能改變,改變的是自己的能力,是自己的角色,是自己的話語權,所以,不要搞什麼相當於,只要努力就好啦。

14樓:

還是中專學歷,學歷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年齡的增長,而能等同於現在某種學歷。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專就是中專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你的工作經驗和實際能力。

七十年代的初中畢業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水平?

16樓:ly陸離

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生水平。當時的社會大里大多都是農村家庭,都很窮,有些家庭可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拼命賺錢只為供兒女上學讀書。而有些家庭擔負不起學費,只能讓兒女繼承家裡的農活。

所以說在當時能讀書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要論當時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現在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比,那一定是現代的學生學習能力會強些。因為現在的科技已經不是四五十年前所能相比的了,現在的孩子一生出來就處於資訊時代,每天都會有大量的資訊湧入他們的腦袋裡,且現在的教育也比以前高很多,所以他們的學習能力自然是要比以前的學生強,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要論吃苦耐勞的能力和生活技巧還是以前的學生會更勝一籌。當時他們沒有太多的娛樂專案,閒暇的時候就是打打球,抓魚等等。但畢竟他們還是有很多農活要做的,所以他們對生活這一方面的能力會強很多。

而現代的學生的娛樂專案大多是打遊戲,長時間這樣下去,體質也會弱很多。

總的來說就是七十年代初中畢業也是一個不錯的學歷,在那個年代能專心讀書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能上初中也不是每一個人能夠做到的。現在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起來了,對教育事業也很看重,實施了九年義務教育法,所以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上初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以前的人不是人人都能上初中。

17樓:被偏愛的人

(老爸經常唸叨的):

七六年我剛上初中,那時候的小學是五年制,初中高中都是兩年制。

我小學三年級就跟老師上山撿柴了,這就是勤工儉學活動。我六歲就會掃地做飯,去菜園摘菜,餵豬、餵雞鴨,放牛,就是不會做菜。到九歲能做所有家務。

我讀初中的時候,學校有二十畝水田,有一百多畝茶園,有十多畝菜地,有幾口水塘養魚,有一個農藥廠、一個磚瓦廠,一個食用菌廠,一個養豬場,一個農機修配廠。我們那時候都是半工半讀的半天勞動,半天學習。我們班被安排養豬、種食用菌,挖磚瓦泥,燒磚瓦窯火。

週末還得集體去打柴。

高中同學基本要學會種田,種蔬菜,學會修理自行車、打稻機、碾米機、柴油機、耕田機、抽水機,還有其他農具,還要學會駕駛拖拉機。

我們上學的時候,只帶大米到學校去,自己家裡炒些醃菜,學校統一安排蒸飯,柴水都由學生自己弄。一個土坯寢室要住二三十名學生,沒有水泥路,下雨到處是泥漿。沒有開水喝,更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飲料礦泉水。

我們都喝井水和山水。衛生情況很糟糕,很多學生沒有換洗的衣服。很多學生會生**病。

每星期帶去的醃菜吃不了兩天就變質發黴了,不能吃了。大部分時間只能吃米飯沒菜。我們讀小學要走幾公里山路,讀中學要走三四十公路。

不少的同學沒鞋穿,還得光腳走路,腳板都走出血來。

一般小孩子到十歲左右,週末寒暑假還得參加生產勞動,幫大人爭工分,插秧,打稻子,挖土,鋤草,砍柴,什麼農活都要幹。

那時候,讀書是件稀罕事,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寧可被家長打都不願意去上學。學習變得普及了,反而人們變得不珍惜了。讀書能改變命運的這一句話,可能在他們的身上已經體現不了了,因為在他們出生前,父母就幫他們想好了。

20世紀70年代上半期是文革的末階段,社會動盪,教育制度混亂,其實那個時候學生的知識水平是不高的,再說了,那個時候還並未改革開放,物質生活還是很貧困的,所以我們的父輩很多學歷水平並不是很高的。那個年代是沒有高三的,也就是兩年制。初中也同樣如此,小學是五年制的。

生活的時代差距阻止不同而來衡量他們的知識水平,70年代畢業初中生就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生。

18樓:匿名使用者

七十年代的教育水平跟現在的教育水平完全不能相比,所以也就不存在著那時的初中畢業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水平。如果真的要比,那時的初中畢業生可能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生吧。但能力跟學歷不成正比。

一、那個時候小學只有五年,初中只有兩年,初中畢業也才13歲。在校的學習期限比現在的要少兩年,論起基礎比肯定沒有現在的紮實。說起全面發展,當年的初中生更是不能比,除了學習課本上的東西,學校開設的科目以外就沒別的了。

二、在那個年代,吃飽才是最重要的,關於讀書學習很多人都還處於一個茫然的狀態,不知道讀書有什麼用,讀書出來能幹嘛。更多的人想的是什麼時候能夠出去掙錢,為家裡面分擔重擔,那個時候的人窮怕了,苦怕了,只有填飽肚子才能讓他們有安全感。讀書都是次要的,只有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不為每天吃什麼而擔心的人才有心思讀書。

三、並且那個時候說是上課,但其實更多的時候都是參加勞動或者處於一個放養的狀態。根本就沒有辦法保證每週五天,一節課四十分鐘的學習時間。開會,勞動,聽演講佔據了學生和老師們的大部分時間,**還有時間學習?

四、再說說那個時候的老師真的有當老師的能力和資質嗎,真的可以教書育人嗎?恐怕大多數都是不行的,那個時候的知識分子本來就很缺乏,所以就導致了學校的老師根本就不夠用。老師從**來就不得而知了,老師的能力怎麼樣不說也知道了。

在這樣的年代,這樣的環境下,當時的初中生真的也就相當於現在小學生的水平了。

19樓:子程子程

以我本人為例,湖北天門,2023年中考,中專,540分起分線,天門一中(在全國都有名),517分起分線, 普高,460分。我考了550分,湖北省第一機械工業學校,四年中專,機械專業,專業課教材與以前的大專是一樣的,有些還難一點,同學中,成績不如我的,沒考上中專的,有考上武大華科的,那時高考全國每年才招五六十萬。在廣東打工多年,跳了很多地方,一點也不覺得機械本科比我強到**去

以我所學的機械專業為例,在廣東主要從事,塑膠電子產品的機構設計,或者塑膠,五金模具設計,或數控程式設計,中專本科,都差不多。 如果設計重型機械,要進行強度計算,對材料力學,高等數學涉及到,中專也學過,工作一段時間就加深了,長期不用就忘。

1980~1992,成績最優秀的學生讀中專去了,指農村,縣城(占人口90%),大,中城市不是,他們中等成績去讀的。當然也有部分成績很好的沒報考中專。

特別是1986~1992,考中專比考重點高中還要難很多,全國每年大概招二三十萬。大部分一流學生讀中專,小部分一流學生+二流學生讀大學(他們很多考過中專,只是沒考上)

我90年代分配在武漢的國企工作,那些領導幹部,他們的子女一輩的,上大學的機會比較多,如武漢市**辦的江漢大學,分數線比湖北其他考生低五六十分,只招武漢市的學生,所以成績好的不會去讀中專,成績平庸的去讀中專,所以他們認為中專不行,瞧不起中專。 初中四年制的中專,專業課教材與大專是一樣的(95年以前的3年制大專),我們讀起來不覺得難,而生源***於他們,我認為實際水平比以前的大專好一點。 90年代中後期以後的中專,生源不行,教材也改了,就不是那回事了。

20樓:流連那抹妖燒

網友點評:

1、四年制中專的專業課教材與大專一樣,與本科相比,主要的專業課課程都學了,只是稍淺一點,本科在數學,英語上比他們要深的多一點。

他們高中課程只學了一年的時間,其餘三年主要是專業課。

90年代有個拯救他們的辦法,用兩年左右時間讀完本科四年的課程,考試成績通過了才能畢業拿文憑,就像歐美國家那樣,

只是從來沒有人提起,國家埋沒了很多人才,他們現在都已經是人到中年了。

2、以我本人為例,湖北天門,2023年中考,

中專,540分起分線,

天門一中(在全國都有名),517分起分線,

普高,460分。

我考了550分,湖北省第一機械工業學校,四年中專,機械專業,專業課教材與以前的大專是一樣的,有些還難一點,

同學中,成績不如我的,沒考上中專的,有考上武大華科的,

那時高考全國每年才招五六十萬。

在廣東打工多年,跳了很多地方,一點也不覺得機械本科比我強到**去

3、以我所學的機械專業為例,在廣東主要從事,塑膠電子產品的機構設計,或者塑膠,五金模具設計,或數控程式設計,中專本科,都差不多。 如果設計重型機械,要進行強度計算,對材料力學,高等數學涉及到,中專也學過,工作一段時間就加深了,長期不用就忘。

4、1980~1992,成績最優秀的學生讀中專去了,指農村,縣城(占人口90%),大,中城市不是,他們中等成績去讀的。當然也有部分成績很好的沒報考中專。

特別是1986~1992,考中專比考重點高中還要難很多,全國每年大概招二三十萬。大部分一流學生讀中專,小部分一流學生+二流學生讀大學(他們很多考過中專,只是沒考上)

5、我90年代分配在武漢的國企工作,那些領導幹部,他們的子女一輩的,上大學的機會比較多,

如武漢市**辦的江漢大學,分數線比湖北其他考生低五六十分,只招武漢市的學生,

所以成績好的不會去讀中專,成績平庸的去讀中專,

所以他們認為中專不行,瞧不起中專。

初中四年制的中專,專業課教材與大專是一樣的(95年以前的3年制大專),我們讀起來不覺得難,而生源***於他們,我認為實際水平比以前的大專好一點。

90年代中後期以後的中專,生源不行,教材也改了,就不是那回事了。

上世紀90年代的「氣功」為何會盛行

20世紀80年代,中國曾掀起過一陣全民氣功熱,數以十萬計的人練過自發五禽戲 鶴翔樁,後來是香功。到8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種猛烈的氣流,席捲各個地區 各色人等。短短几年,氣功迷達到6000餘萬人,氣功報刊幾十家,各種氣功學術著作 氣功醫療院 氣功表演會,處處開花。一直到1994年,下達了 關於加強科學...

荷蘭足球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代球員,號稱黃金一代,都有哪

戴維斯,科庫,西多夫,科魯伊維特,岑登,奧維馬斯,范德薩 號稱足球 一代的是那些球星?足球歷史上號稱 一代的太多了,但 1976一代 以其球星爆發式的密集,成為國際足壇的奇葩一朵。羅納爾多和內斯塔正是 1976一代 的領軍人物,還有舍甫琴科 雷科巴 克魯伊維特 範尼 西多夫 維埃拉 埃莫森 巴拉克 ...

為什麼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停滯不前,失落的20年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日本經濟衰退 中國前車之鑑 一系列金融大案要案的集中爆發和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的莫明其妙辭職,給中國金融改革留下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在努力將國有商業銀行推向市場的同時,卻對絕對控股權的掌握情有獨衷,讓人不禁擔心,中國經濟是否會陷入日本曾經經歷的問題,畢竟兩者有很多的相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