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如果單從親情上來看,確實這樣的。玄武門之變,他殺兄滅弟,之後又軟禁了自己的父親,逼迫李淵不得不禪位於他,這種冷血手段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但是如果從帝王角度來看,也沒有什麼錯。皇位爭奪本就是你死我活,他如果手軟了,那麼那時死的可能就是他了,所以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跟隨他的將士,他都沒有後退的餘地,只能殺出一條血路。至於他逼迫親父退位,只能說唐太宗是一個千古明君,做皇帝,他遠比自己父親合格,既然是這樣,提前幾年也就沒什麼關係了吧。
有人說李世民還把弟弟李元吉的家人全殺了,未免過分了些,但是我們知道,李元吉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而且心思非常的縝密,一直以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他甚至還殺過自己的養母。
其實李建成和李世民之前的關係一直還可以,但是在李元吉的惡意挑唆下,後來變得越來越差,直至兵戎相見。就連玄武門之變,也是李元吉想要先下手為強,找到了一些武功高強的人想要除掉李世民,而李建成知道後是很不同意的,覺得不能用這樣的下三濫的手段對付自己的兄弟。
後來李世民也是知道了他們的計劃,決定以暴制暴,才有了那次的政變。在登基以後,李世民是非常憎惡李元吉的,所以才下令把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全部處決,以除後患。
2樓:愛歷史的追夢人
從親情的角度講殺了自己的兄弟是有點絕情,但是從一個帝王的角度看,要想要江山肯定要踩在無數的白骨之上才能到達自己想要的位置,而且當初的玄武門之變也算是一種自衛反擊,畢竟如果他不採取行動,最後結局死的可能是自己,所以也能理解。
3樓:歷史中的輪迴
自古帝王之家,都非常絕情,能當上帝王的人,其實都是孤家寡人,在權力面前,是沒有親情的,如果李世民沒有生在帝王家,我相信,他是會好好對待自己的親兄弟的!
4樓:餘量不足
還是有一點的,畢竟都想要當君王,要是他沒有成功,估計也挺慘的,自己奪嫡這種事情,就是比較殘忍的。在帝王家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我也因為這個不喜歡他就是了。
5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其實不僅是唐太宗,其他的皇帝對待親人也是比較絕情的,因為這些也親人中也在覬覦皇位,為保證皇位不被威脅,所以就進行薄情對待。
6樓:花枝丸丸丸兒
是因為他本人的失望也積攢到了極點,他自己跟著李淵打天下,經過了無數次戰役,連太子之位父親都給了別人,而且別人還很昏庸,不絕情,就是放虎歸山了。
7樓:生活達人輝輝
對待親人也不能說李世民絕情,這是他出生於皇家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皇權爭奪中要想勝利就必須做到大義滅親,人都是要為了自己積攢利益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也不能說是太絕情了吧當時的玄武門兵變必須得殺,至於李元吉確實是因為兄弟關係實在不好,在當時的情況是沒有辦法的。
9樓:鯨刺你的美
想做皇帝。殺兄軾弟,逼父退位。確實是個心狠手辣的人。
李世民是第一個檢視自己起居錄的皇帝。也是強硬的要求修改了歷史的人,把他哥哥的功績基本抹殺,把他弟弟的寫成一個殘忍的武夫。
有一樣東西制約了他,那就是歷史。
李世民為什麼在玄武門之變之後殺光所有的侄子?為什麼要那麼絕情,至少給要給大哥留下一點血脈呀?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正統啊~~李建成是嫡長子,能力也高,要不是李建成封太子(就像很多朝代皇帝征戰太子監國一樣),後面李世民能不能征戰四方(其實就是收納人才)還是問題,長安都是他破的,李世民攻了多少次都沒破啊~~另外古代繼承順序是嫡長子、嫡長孫、嫡次子、嫡三子......也就是說李世民不把李建成的兒子殺了,那李建成兒子造反光明正大,因為李世民的繼承權是在他們之後,並且李建成是國家正式承認的繼承人,在某方面而言,李世民的繼承權其實已經剝奪了,李建成的兒子登基比李世民名正言順啊~~~至於李元吉,我得說他的子嗣是李世民兒子過繼過去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為了杜絕後患。就算他的侄子不想造反,周圍會打著他們旗號造反的有的是。如果李建成上臺,恐怕會一樣狠。
12樓:臻燠
私有制的可惡就在這裡,為了自己的利益,親生子都可以殺掉,何況是兄弟的孩子……
13樓:凝雪飛夢
斬草要除根。倘若留下李建成與李元吉子嗣,那麼李世民的江山就無法做穩。他的侄子們可能會謀劃等他死後來篡取原本應屬於李建成的江山。
更何況朝中還是有人支援李建成,效忠於他,倘若有李建成的子嗣在,那麼這些人也必定不會一心一意為李世民辦事,而是效忠於李建成的遺孤
14樓:陽城幹部
還是留了,李白就是李元吉的後代……
15樓:匿名使用者
搞政治就得心狠手辣,當皇帝更得處處提防。當皇帝最怕別人篡權,歷史上篡權者往往擁立皇室子嗣,以爭取合法性。為了不給政敵這種機會,對叛亂的宗親實行斬草除根,就成為必然。
16樓:
無論李世民後世怎麼評價高 當時他篡位的事實是存在的 而要麼他就別篡 篡了 李建成一脈就必須斷 否則還是會有人想著立新帝 皇家爭權 向來沒啥情誼可說
17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冷兵器時期不像現在有飛機坦克 隨便拿把刀就可以造反了!比如劉備當初就是以漢室王親起兵的!當然留一顆啞彈在身邊是很危險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你知道古代的權利鬥爭是殘酷血腥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他的哥哥,要是留下他哥哥的後代,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自己的子孫皇族地位的鞏固,李世民是不會講什麼人情的
19樓:
斬草除根啊,以前都是這樣的,為了奪得政權全部都要流血犧牲的
20樓:
一個身份一個責任。為了鞏固篡得來的帝位不得不防範於未然,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21樓:hot隨風
這是封建社會的政治,沒有情可言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他才能繼承皇位啊後來他不是逼她父親交出皇位麼
23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可以威脅到自己的人,一個都不可以留,這樣才能更好的坐上龍椅、
李世民真的把親人都殺掉了嗎?
2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只是被迫讓位,不至於被殺,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家大小倒是真的被殺了~
25樓:heart花弄影
歷史這東西誰也不知道答案,我們只能學習研究歷史,以史為鑑
唐太宗都殺死了幾位親人
26樓:簡單的事認真做
歷史上有確切記載的只有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且並非為其親手所殺。當然由於唐太宗的太有名所以後世編撰了不少有關他的故事,其實都是無法考證的。
古時的正史記載是很簡潔的,即便是帝王也沒用多大的篇幅就簡述完了其一生。
唐太宗取得政治成就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玄武門之變後李元吉的兒子全部被處死,為什麼李世民對他如此絕情?
27樓:醬醬
這樣才是一個統治者的鐵腕手段啊,不然怎麼維持自己的地位呢,所以他只能這樣。
28樓:你想吃橘子
自古以來皇帝這個位置就是充滿了殺戮的,手上沒有沾上幾滴血,如何當皇帝,而且李元吉和自己搶皇位,成王敗寇。
29樓:丸子閒談文化
李元吉兩次殺李世民未遂,可以說是激怒了李世民。兩人儘管是同胞兄弟但是卻沒有絲毫兄弟之情,在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又派人將李元吉的五個兒子一併處死。
3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並不是絕情,李世民做的是對的事情,他和李元吉是死敵,他自然要斬草除根。
31樓:喬治不慢
個人認為這不是李世民絕情,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必須這樣做,斬草不除根的話,會後患無窮。
32樓:
因為李元吉有殺李世民之心,由此可知李世民對其肯定是懷恨在心的。而事實上李元吉有一次還真的差點殺死了李世民,並且還是他自己親自動手的。
李世民殺兄奪嫂逼宮,可以說是個人品德淪喪,這樣一個道德敗壞的人怎麼被稱為明君的?
33樓:匿名使用者
成大事可以不拘小節啊,一個皇帝是不是明君主要是看他在治國為民方面。
34樓:
那是他的家事.政治本就如此.政治本身就是這世界最最殘酷無情.
最最骯髒的.但做為一位皇帝.他為自己的子民謀幸福了.
不管他本意如何.當時的老百姓得到了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這就夠了..
35樓:吉樣如意
什麼事情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
那些所謂的正史都是按照統治的意思編寫的 很有可能有些地方有出入
更何況李世民治理天下確實是很少有的明君 這樣以民為本的好皇上 歷史上更有幾人? 所以我們評判一個人就不能以偏概全 應該看他的大的方面
36樓:鏟史喵
因為私德和公德是分開來的。一個人可能會治理國家,但是可能對權力不擇手段。像明成祖朱棣也是如此。
而也有對愛人很痴情的很專一的皇帝,但治理國家出了差錯。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如此。你想古代想他如此痴情的皇帝有幾個?
一個人私德不好,可能傷害到周圍的人。但一個人如果公德有問題,而且他是皇帝的話,那整個國家都要遭殃。孰輕孰重呢?
37樓:
有一種說法是李世民把對自己不利的記錄都給刪除
38樓:匿名使用者
他不殺兄長,兄長就會殺他,他後來也把自己的兒子認給他哥哥做兒子,還為了父親李淵改建大明宮
39樓:匿名使用者
他把天下治理的不好麼?!!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簡短
關於唐太宗,有關唐太宗善於納諫的事例
貞觀之治,天下太平,少拉很多!唐太宗能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 貞觀之治 是中國人千年稱頌的好皇帝。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 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 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
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這幅畫的作者是。
是 復步輦圖 步輦圖 制 取材於貞觀八年 634年 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事件,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讚的情景。畫中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宮女抬著的步輦上,另有數名宮女或掌華蓋,或持扇。祿東贊身著吐蕃民族流行的聯珠紋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動地刻畫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 機敏的性格...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號是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的年號是什麼?
貞觀 627年正月 649年十二月 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開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 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 並採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