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永夜
三國志《梁父吟》
自從董卓之亂以來,天下英雄豪傑紛紛起兵,地盤轄數個州郡的多得數不過來.曹操比起袁紹,名氣小而且兵力人口也少,但曹操最終能擊敗袁紹,從弱者變成強者,並不僅僅是上天的眷顧而已.
自從董卓篡權以來,各地豪傑紛紛起兵,佔據幾個州郡的人多得數不勝數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這句話如何翻譯啊?
2樓:天才曉冬
這是諸葛亮隆中對中首句
自從董卓(進京,獨掌大權)以來的時間裡,各地的豪傑志士一起紛紛起兵爭奪天下),佔據幾個州,吞併幾個郡的(人),數都數不過來。
3樓:印度飛魚
一樓的人是文盲嗎,翻譯不但可以指外文,也能指古文,自己不會就不要說人家。起碼人家還知道不懂就問,比某些人不懂裝懂好多了。
4樓:信壹
要翻譯啊 很簡單啊 就這樣就行了
自董卓篡權以來,各地豪傑紛紛起兵,佔據幾個州郡的數不勝數。
5樓:
你中文能力看來真是不行
我首先要告訴你的,這不能說翻譯,好嗎
這不是外文,不用翻譯的
《隆中對》中應該是「自董卓以來。」還是「自丁原以來」?謝謝!
三國自董卓以來是什麼朝代誰對當時地形的分析?
6樓:瀧辰子
漢代,諸葛亮,見《隆中對》
原文: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7樓:匿名使用者
在當時,三個政權各自為政,自以為正統
不過由於取代漢室的曹魏實力最大,一般以魏為「正統」,所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就是而來
但真正在晉滅吳後,
陳壽將這一段時間(公元184年到280年)的歷史集結成書,命名為《三國志》,至此才有了「三國」這一說,但官方還是稱這一段別名為「後漢末年」(184~220)和「魏晉」(221到280)
真正是到了隋唐時期,隨著英雄崇拜的熱潮,這一段別名又被熱議,才由狹義的三國(221~280),變成了廣義的三國(184~280)
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祝你玩得愉快!!!
8樓:巴那扎爾
漢代 ,三國時期是從魏國建立開始到吳國滅亡
地形分析 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你 的歷史 是怎麼學了 回初中 在學學 當時地形的分析???那是地理學者
10樓:蕭恨水
把問題說清楚,最討厭這些半截句
自董卓以來,豪傑不起 已是什麼意思
11樓:寶格格
自董卓已來,豪傑不起 已 就是以什麼以來的意思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的 翻 譯 !!!
12樓:啟運立極
自從董卓掌權以來,各地豪傑都割據一方,佔據多個州郡的人不可勝數
13樓:縱買六月
自董卓稱霸以來,各路諸侯割地自稱,擁有州郡的豪傑不可勝數。
以下材料是諸葛亮的一段話: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
14樓:手機使用者
(1)官渡之戰。原因:發展農業生產增強實力或注意招攬人才,善於用人,聽取謀士的計策。(答出一點原因就行,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2)三顧茅廬。
(3)聯吳抗曹。赤壁之戰孫劉聯合,成功地打敗曹操。聯吳抗曹的思想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和鞏固有重要影響。(言之有理即可)
有部電視劇用到了三國的(隆中對)。。。自董卓已來。。什麼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神鬼八陣圖
諸葛日照在石洞裡練功牆背上的啊,亮答曰: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閱讀下列材料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
16樓:普訪天
(1)官渡之戰。發生在公元200年,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2)漢獻帝。取得政治上的主動權。
(3)劉備。曹操雄據北方,難以抗衡。要與孫權聯合起來,共同抗曹。
(4)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