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葉小憂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江南紅豆相思苦,
歲歲花開一憶君。
梧桐半死清霜後,
頭白鴛鴦失伴飛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2樓:呦呦切克鬧呦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3樓:
四處凝望那滿地凋零的是相依相偎殘留的痕跡,轉身過去那痛徹心扉的是淚風乾後蕭瑟的影子,不能忘記的是天盟海誓到歲月滄桑,
不住凝噎的是身單影只再思苦伶仃。
4樓:胡椒看看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悽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過去在漢水之南種下的柳樹,曾經枝條飄拂依依相惜;今天卻看到它枝葉搖落凋零,江邊一片悽清傷神的景象。樹尚且如此,又何況人呢?此詩最後一句堪稱千古名句,因其"歲月匆匆"之意,"英雄遲暮"之感曾令無數豪傑英雄愴然淚下.
東晉大司馬桓溫以柳自比而發出的感嘆。 《世說新語》:桓溫北征,經金城,見年輕時所種之柳皆已十圍,慨然曰: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古詩詞中常見的描寫人物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5樓:楊星興
一、 直抒胸臆
古典詩詞是講究含蓄的,但是也會見直抒胸臆的時候。有時候內心的情感激越如江河奔騰,不可遏止,因而表達的也比較直率。如呂布中的《採桑子》。
二、言近旨遠
與那些較為單純、質樸的內心傾訴略有不同,有些雖然也用直率真切的語言,但揭示的確實一種更為曲折複雜,甚至矛盾的內心感情,表現為若隱若現,微妙迴旋。 如晏殊的《踏莎行》
三、情景交融
以景襯情,一週圍的精緻氣氛襯托任務的內心感情。李煜的《清平引》中「別來春半,觸目抽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以落梅烘托作者的心情繚亂和擺脫不掉的愁思。同時又表明他站在梅樹下凝神已久。寫的不露痕跡,有非常傳神。
以景寫哀,則哀更切,製造同人物心境不相協調的氣氛,更能突出人物心理,如史祖達的《雙雙燕》。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直接描寫。
簡析:這種方法最常見。常以「想」等字眼為標誌,有的還使用逗號或冒號作提醒。
二、抒情獨白式。這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思想鬥爭。
三、夢境描繪式。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寫法。夢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現,它同樣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文章的主題等。夢境描繪的文字一般較多。
四、心理分析式。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人物
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瞭。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中很常見。
五、神態顯示式。這通過寫人物的神情來顯示人物內心的感情。
六、行動表現式。即在**、戲劇、記敘文中恰當的描寫人物富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傳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七、環境襯托式。在**、戲劇、散文和記敘文中,環境描寫是不可缺少的。恰當的環境描寫既對刻畫人物、反映主題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時,還能襯托出人物的心理。
八、幻覺展現式。這種人物心理的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幻覺的展示,來刻畫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題
這些是現代文與古詩詞通用的
《觀刈麥》「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表現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
《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是直接抒情
7樓:勝寒
1、直接描寫。這種方法最常見。常以「想」等字眼為標誌,有的還使用逗號或冒號作提醒。
2、抒情獨白式。這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思想鬥爭。
3、夢境描繪式。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寫法。夢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現,它同樣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文章的主題等。夢境描繪的文字一般較多。
4、心理分析式。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瞭。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中很常見。
5、神態顯示式。這通過寫人物的神情來顯示人物內心的感情。
6、行動表現式。即在**、戲劇、記敘文中恰當的描寫人物富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傳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7、環境襯托式。在**、戲劇、散文和記敘文中,環境描寫是不可缺少的。恰當的環境描寫既對刻畫人物、反映主題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時,還能襯托出人物的心理。
8、幻覺展現式。這種人物心理的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幻覺的展示,來刻畫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題
8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表達技巧是一個很龐雜的概念,為便於大家區分、識記、判斷,我把它分為五大版塊:修辭手法、描寫手法、抒情方式、除描寫手法和抒情方式外的其它表現手法、結構藝術.以下是詩歌中常見的幾種描寫手法.
一、 細節描寫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片枯葉能顯現出肅殺的清秋.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細節描寫,從某種意義上說,細節是文學寫作的出發點,或者說是文學寫作的觸發點.
,因細節描寫具有見微知著的效果,鮮明的藝術形象和它總是分不開的,長篇大論的**
二、白描手法(與工筆相對)
1、概念:
白描也是詩歌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物件的特徵,如實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態面貌.
詩歌中的白描多為人物白描和景物白描.人物白描又以描寫外貌和描寫動作為主.於直白平淡中寄寓含蓄深情,這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
2、「白描」在古詩中的運用:
a、刻畫人物,不繪背景,只突出主體.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此處純用白描,直陳三兒形象,此三子呼之欲出,情狀非常生動.農家以勞作為根本,故常人如以此為標準,小兒實是"無賴",但辛棄疾又坦言"最喜"小兒"無賴",迥異常人.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b、敘寫事件,不求細緻,只求傳神.(白描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複的修飾語,而須用準確、簡潔的語言進行樸素、單純的描寫,做到既省儉,又傳神.)如聶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屬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這首詩表現田家的悲苦命運,沒有大肆鋪張,用語簡煉,詩人冷靜地敘述田家的生活與遭際:父親在原田上耕種,兒子在山邊開墾荒地,他們不惜流血流汗,想盡辦法擴大耕種,增加收穫,以維持生計,圖個日子過得好一點.然而,在青黃不接的六月,田地裡的莊稼還沒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繕糧倉,張開血盆大口,只等著禾苗成熟,便如數搜刮進自己的倉裡.
全詩沒有半句議論與抒情,卻深刻地提示了農民深受苦難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於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
c、描寫景物,不尚華麗,務求樸實.(所用語言要省儉、概括、傳神.)
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詩人連用九個名詞,分別描繪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意象,成一幅蒼涼寂寥的秋景圖,表現出濃烈的思鄉之情.儘管作者不著一個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這樣蕭瑟蒼涼的暮景中盡露無遺.
用白描手法寫景,可讓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徵,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白描,有別於細描.細描是對事物的主要特徵作細緻入微的刻畫.這種描寫,文字絢麗,色彩斑斕,有如鏤金錯彩,絢麗華美.
常運用對比、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白描則是強調簡單質樸,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
總之,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複的修辭語,也不精雕細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物件的特徵,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煉的語言,寥寥數筆就寫出活生生的形象來,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魯迅先生曾把這種手法概括成十二個字,即「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高考怎麼考?——還沒找到資料
三、動靜結合
王安石曾集詩兩句,組成對聯,上聯是「風定花猶落」,下聯是「鳥鳴山更幽」.風息聲靜,然而花兒還在悄然落下;鳥鳴有聲,深山卻更顯幽靜.王安石深諳前輩詩句中動靜結合手法的意趣.
動靜結合是古代詩歌中最常見的表現手法.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對事物特徵做動態或靜態的描寫,兩者互相映襯,形成一種情趣.在運用時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裡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這裡的「動」含動與聲: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為聲,「動」為動),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動靜手法大致有下列具體情形:
四、虛實結合(另一資料見黃皮書18頁,更好.)
1、匯入
有一首《軍港之夜》的歌是這麼唱的: 「年輕的水兵,睡夢中露出甜蜜的微笑」 ,有人對此提出責難――「都睡覺卻了,那誰來守衛軍港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藝術不可也不可能太「實」,否則就呆板了. 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宋徽宗出了《深山藏古寺》一題來考畫師,令他滿意的只有一幅.畫中畫了跳珠濺玉的泉水,旁邊有一位老態龍鍾的和尚在打水.
這個故事說明:只有虛實結合,才會有美感.
2、什麼是虛和實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鑑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
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
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①、.虛幻世界和夢境——反襯現實
例如《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中的「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上片先寫入夢前的思念,屬於實寫,接著寫設想相逢的情景,屬虛寫.下片先寫夢中相見的悲喜,屬虛寫,後寫,夢醒後的感慨,屬實寫.
這樣由實而虛,由虛而實,充分表達了詞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②、.想象和回憶
《虞美人》中的「雕欄玉砌」.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 「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③、設想之境(虛擬未來之境)
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雨霖鈴》中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緻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悽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等.《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小樓」.《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3、「虛實相生」的作用(效果)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並使作品容量加大.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如: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先寫客中實景,以「何當」化實為虛,引出一片新境界.
用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將增添相聚的樂,含蓄雋永,餘韻無窮.
五、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正面描寫是把鏡頭直接對準描寫物件進行刻畫,或寫肖像,或寫語言,或寫動作,或寫心理.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物件,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物件進行刻畫描繪.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采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六、點面結合(一般不考查,判斷時先不考慮)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絡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絡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例1: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突出了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七、對比襯托
襯托:詩歌創作中,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種或另一些與之相似、相關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來陪襯的一種表現手法.
有沒有描寫荷花的詩詞,有描寫荷花的詩詞嗎?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有描寫荷花的詩詞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小池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 天淨沙 秋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望海潮 東南形勝 一朵芙蕖,開過尚...
很難過,有沒有描寫極度悲傷的詩詞
1,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出自宋代 李清照 武陵春 春晚 白話文釋義 惱人的風雨停歇了,枝頭的花朵落盡了,只有沾花的塵土猶自散發出微微的香氣。抬頭看看,日已高,卻仍無心梳洗打扮。春去夏來,花開花謝,亙古如斯,唯有傷心的人 痛心的事,令我愁腸百結,一想到這些,還沒有開...
有沒有誰知道描寫石頭的詩詞?越多越好
一 偈頌十五首 宋 釋法薰 夏末秋初萬萬千,石頭路滑腳皮穿。這僧劍刃翻身疾,也被雲門索飯錢。二 唐多令 楓老樹留聲 清 蔣春霖 楓老樹留聲,蘆花吹又殘。系扁舟同倚朱闌。還似少年歌舞地,聽落葉,憶長安。哀角起重關。霜深楚水寒。背西風歸雁聲酸。一片石頭城上月,渾怕照,舊江山。三 石頭城 宋 劉翰 離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