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古代計時器的資料,你知道我國古代的幾種計時工具嗎?

2024-12-18 00:50:11 字數 5835 閱讀 7527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應該叫做沙漏。上面的朋友有點不負責,直接在網上搜尋「古代計時器」誰都會,可是你們得找出乙個實在的名字吧?我確定,上面的是沙漏。

沙漏又稱「沙鍾」,是我國古代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沙漏的製造原理與漏刻大體相同,它是根據流沙從乙個容器漏到另乙個容器的數量來計量時間。這種採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為我國北方冬天空氣寒冷,水容易結冰的緣故。

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創制的「五輪沙漏」。流沙從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輪邊上的沙鬥裡,驅動初輪,從而帶動各級機械齒輪旋轉。最後一級齒輪帶動在水平面上旋轉的中輪,中輪的軸心上有一根指標,指標則在乙個有刻線的儀器圓盤上轉動,以此顯示時刻,這種顯示方法幾乎與現代時鐘的表面結構完全相同。

此外,詹希元還巧妙地在中輪上新增了乙個機械撥動裝置,以提醒兩個站在五輪沙漏上擊鼓報時的木人。每到整點或一刻,兩個木人便會自行出來,擊鼓報告時刻。這種沙漏脫離了輔助的天文儀器,已經獨立成為一種機械性的時鐘結構。

2樓:匿名使用者

21世紀到底從2000年1月1日開始,還是從2001年1月1日開始?

一千年前人們就討論過,沒有結論;現在又在討論,仍然不可能有結論。歐洲天文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大都認為這不是乙個科學上的問題,而只是乙個約定俗成。所以,更多地討論這個問題並無多大意義;如果說有意義的話,那就是為讀者增加一些有關計時的知識。

西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西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訂了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日曆。

西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天分為360個週期,每個週期為4分鐘。

西元前2000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曆,每月29天和30天相輪。與此同時,瑪亞人創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曆。

西元前1500年:埃及發明第乙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週期。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西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西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西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西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西元1100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西元1350年:德國鐘錶匠發明第乙個機械鬧鐘。

西元1500年:義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西元1510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錶。

西元1583年:格里曆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地區生效。

西元1656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西元1700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西元1800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西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西元1850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西元1884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西元1928年:發明石英鐘。

西元1949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

西元1950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西元1965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西元1970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

西元1972年:建立全球協調時間時。

西元1990年:精確到毫微微秒。

西元1998年:建立超冷銫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

3樓:匿名使用者

我補充一下,還有沙漏,o(∩_o...哈哈。

4樓:匿名使用者

圭表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於使用土圭的記載,可見圭錶的歷史相當久遠。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

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那麼光陰之「陰」,及時間的長短,,用「分」、「寸」表達就順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從出土文物來看,漢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計時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執行,晷針的投影像鐘錶的指標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於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鍾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

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資料來計算時間。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我國古代諸多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有關漏刻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章句。

如唐代詩人李賀:「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在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之前,漏刻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

你知道我國古代的幾種計時工具嗎?

5樓:子圓山

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有:

1.日晷。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2.圭表。

圭表是我國古代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直立於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

3.漏刻。

漏刻是我國古代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銅壺漏刻是西元1745年製造的,最上面漏壺的水從雕刻精緻的龍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壺,箭壺蓋上有個銅人彷彿報著箭桿,箭桿上刻有96格,每格為15分鐘,人們根據銅人手握箭桿處的標誌來報告時間。

4.渾儀。

渾儀是中國古代用於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觀測儀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圓環構成,整體看起來就像乙個圓球。有資料表明,在西元前4世紀中葉,中國就已經使用渾儀觀測天象了,比古希臘約早60年。

5.天體儀。

天體儀,古稱「渾象」,是我國古代一種用於演示天象的儀器。我國古人很早就會製造這 種儀器,它可以用來直觀、形象地瞭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運動規律,可以說天體儀是現代天球儀的直接祖先。

6.水運儀。

水運儀象臺是在北宋時代把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結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儀器,是蘇頌、韓公廉等人在開封設計製造的。宋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開始設計,到元佑七年全部完成。

古代有哪五種計時器

6樓:老周漲知識

古代的五種計時器分別是圭表、日晷、漏刻、沙漏、渾天儀。圭表是中國古代結構最簡單的一種測量日影長度的儀器,日晷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漏刻是由漏壺水面高低,通過箭刻標度公尺標表示時間,沙漏是流沙驅動,渾天儀是用來觀測星象時間的。

古代的五種計時器

1、圭表

nbsp; 圭表是中國古代結構最簡單的一種測量日影長度的儀器,是由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標杆和一把正南北方向的圭制兩部分垂直組成,根據正午時測量表影的長度就能推演出二十四節氣,表影長短週期性變化能確定出一年的天數。

2、日晷

nbsp; 日晷是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指標也被稱為晷針,垂直穿過圓盤的中心,騎著圭表中立杆的作用,石制的圓盤被稱為「晷面」,呈南高北低的趨勢,讓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就稱號和北天極和南天極對應,晷面上刻有十二個時辰,代表一天12個時辰,大部分的日晷顯示的都是視太陽時。

3、漏刻

nbsp; 漏刻中「漏」指漏壺,刻指的是箭刻,由漏壺水面高低,再通過箭刻的標度公尺標來表示時間的。漏刻發展歷程悠久,從新時期後期一直到清朝時期都有應用,根據考證,西漢中期的漏刻計時,比14世紀的歐洲機械鐘還要準確。

4、沙漏

nbsp; 在《明史》中記載,明處的時候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用來防止堵塞,改為了六個輪子。沙漏和漏刻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因為刻漏在冬天的時候容易結冰,所以就改成了流沙驅動的。

5、渾天儀

渾天儀很多人也不陌生,它是東漢時張衡製造的,是在密室中用漏水驅動,儀器指示的星辰出沒時間和天文觀察的結果相符。儀器上有日、月連個輪換,用水輪驅動渾象,渾象每天轉動一週,日環轉1/365周,儀器上還有兩個木偶,能擊鼓報刻。

古代計時工具有哪些?

7樓:小小石頭子

日晷、圭表、水運渾動儀、水運儀象臺,五輪沙漏。

古代的計時工具是什麼?

8樓:遊戲人生說遊戲

古代的計時工具是蘇頌水運儀象臺。

宋元祐年間(西元1088年),吏部倘書蘇頌觀察太史局與翰林兩天文臺不同構造之天文觀測儀器後,兼探自漢唐以來諸家對於渾儀、渾象、激水運輸之說法,將此三者合而為一,儀象裝置分別置於-臺中之上下隔,而樞機輪軸等隱藏於木臺中。

古代計時工具詳細介紹

司辰、擊鼓、搖鉿、執牌等的報時裝置連於輸軸之上且出沒於衫燃槐五層木閣內,以水力激輸的方式使儀象運作。襲成中國唯一有說明的自 動水運天儀象及自動報時天文臺,名為水運段配儀象臺。

由此可知,水運儀象臺是由三部分所構成,最上或友面的渾儀、然後是渾象,接著是推動運作的水力輪軸裝置,並且在木閣內的輪軸。上也連有報時的裝置。

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天文觀測與計時報時裝置,其構造之精巧細織使得在修復水運儀象臺時遭到不少困難,而其發明用來控制運轉穩定的擒縱器更比現代鍾鋃內的卡子早一千年,寶馬中國天文方面的重大成就。

古代有哪五種計時器?

9樓:藺小夕

1、圭表。又稱,日晷,日規。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板。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

量出表影的長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節氣的時刻。表影最長的時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時候,夏至來臨了。它是我國創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種天文儀器。

2、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

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格叉和關舌又上公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

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公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3、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4、渾天儀。

古代文獻中有 漢武帝時(西元前140~前87)洛下閎、鮮于妄人作渾天儀之說,但未提到它的結構。《晉書·天文志》記載東漢 張衡 (西元78~139)製造渾天儀,說在密室中用漏水驅動,儀器指示的星辰出沒時間與天文觀察的結果相符。

新唐書·天文志》對唐開元十三年(725) 僧一行和 梁令瓚設計的渾天儀有較詳細的記述。儀器上分別裝有日、月兩個輪環,用水輪驅動渾象。渾象每天轉一週,日環轉1/365周,儀器還裝有兩個木偶,分別擊鼓報刻,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

5、水運儀象臺。

為北宋元祐三年(1088) 蘇頌、 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臺水運儀象臺高三丈五尺餘, 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

臺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公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 天池(蓄水池)。 臺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洩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誰知道古代的邊塞詩,誰知道古代的邊塞詩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 岑參 王昌齡 李頎 王維,高之 燕歌行 岑之 白雪歌 走馬川行 等七言。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 雄渾 磅礴 豪放 浪漫 悲壯 瑰麗。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 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 李...

誰知道分壓器的原理

分壓器的原理是電阻電容器採用溫度係數小的電阻絲康銅絲或溫度係數小而且電阻係數高的卡瑪絲繞成,採用壓縮性的電阻分壓器結構來分壓。電阻分壓器內部電阻為純電阻,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被廣泛採用。在雷電衝擊電壓條件下,採用電阻分壓器作為轉換裝置,具有一定的有點 1 當它採用溫度係數小的電...

誰知道我的生活這首歌,誰知道這是哪首歌曲的歌詞? 人生就像一杯酒,有苦有甜,人生就像一首老歌

我的生活如此乏味 生命象花一樣枯萎 我整夜不睡 可能是因為夜晚喝咖啡 如果是因為沒有人陪 我願.歌神 張學友唱了數不盡的情歌,留給我們太多的回憶,這首歌是他早期的作品。對你的愛越深就越來越 心.建議你重溫老劉的 回家感覺真好 這首歌,你的心就會靜靜的被幸福所包圍了!是我們選擇了生活,還是生活選擇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