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為何要御駕親征?蜀漢真的無將可用了嗎?

2024-12-24 05:35:17 字數 4145 閱讀 3236

1樓:小九七

劉備自己的軍事水平就非常好,善於用兵,而且伐吳事關重大,劉備派別人去他不放心,才會御駕親征的。

2樓:網友

為兄弟報仇,劉備想要親自攻下東吳,為自己死去的兩個兄弟報仇雪恨。

劉備討伐東吳時,為何要堅持御駕親征?其真實意圖是何?

3樓:網友

三、形勢所逼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劉備不進攻東吳,那麼孫權不可能歸還荊州。如果北伐曹魏的話,面對兵多將廣的曹魏,劉備毫無勝算。此時的劉備已經年事已高,失去荊州之後,蜀國的軍中士氣也遭受了嚴重的影響。

出兵征討吳國可以一整軍中的士氣。如果不征討吳國的話,可能孫權不但不會歸還荊州,還會攻打蜀國,此時蜀國有可能會被滅國。因此,劉備只能選擇御駕親征討伐東吳。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劉備想要為關羽報仇,所以堅持御駕親征,不過其真實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鼓舞士氣,打贏夷陵之戰。

5樓:茅廬論古今

其實劉備御駕親征,也是不得已,魏延需要鎮守漢中,諸葛亮必須留守成都,趙雲也被留在後方監督糧草;真實的意圖是奪回荊州。

6樓:冷寶成名秀

劉備征討東吳御駕親征看似是為二弟關羽報仇,但是這兩件事已經相差一年多了,所以他另有隱情。沒錯,他真實意圖是要奪取荊州。

夷陵之戰劉備御駕親征的原因是什麼?為何不帶上諸葛亮?

7樓:三味史怪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這場戰役由劉備御駕親征,但是沒有帶上諸葛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劉備這次出征東吳是「以怒興師」,恃強冒進,無論諸葛亮如何勸阻都不行。當時吳國偷襲荊州,俘殺關羽,劉備聞之大怒。無論從戰略上講(二路出兵),還是從道義上講(為弟報仇),劉備都是要奪回荊州的。

只不過,當時荊州已失守,而蜀漢政權也建立未久,更重要的是在內部穩定,需要休養生息。諸葛亮也是考慮及此所以勸阻,但是劉備不聽,於是,劉備在憤怒之餘,也沒有帶反對東征的諸葛亮。

第二,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環境變了,這時候的蜀漢是乙個國家,而非當年還是流寇形式的作戰,需要乙個穩定的後方。諸葛亮這時被拜為丞相,需要輔佐太子,以穩定後方,併為前線提供足夠的軍馬和糧草。這種重任,也只有身為丞相的諸葛亮才能夠擔當。

第三,諸葛亮並非將帥之才。陳壽在《三國志》裡,對諸葛亮有這樣一番評價:「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可以看出,諸葛亮長於治國,而非行軍打仗。《三國演義》過於神話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才能。所以,劉備沒有帶諸葛亮出征,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第四,劉備對自己過於自負。要知道,劉備在當時是一等一的英雄,連曹操都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他和關羽犯了同樣的毛病,對東吳過於輕視,此時周郎已死,在他眼裡,東吳不足為懼。他一生戎馬倥傯,得知東吳大將是陸遜,更是藐視其為一書生。這種自負,讓其也沒有帶諸葛亮隨徵。

8樓:白羊夢天下

夷陵之戰劉備御駕親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諸葛亮需要坐鎮後方,而有能力指揮如此多的軍隊只能劉備自己親自出馬,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9樓:提貓隊長

因為他兄弟關羽和張飛的死都和東吳有關係。劉備這一次去是為了報仇。不帶諸葛亮的原因是因為大本營還是要有人鎮守。

10樓:小鄧同學

雖然夷陵之戰對劉備很重要,但是蜀漢關中地區也需要鎮守,所以諸葛亮有著鎮守後方的責任,不能夠跟隨劉備親征。

11樓:網友

因為劉備要親自為關羽報仇。而諸葛亮當時是反對伐吳,希望能聯吳抗曹。而且諸葛亮需要留守大本營,防備著曹魏的偷襲。

劉備手下那麼多大將,為何討伐東吳卻要御駕親征?

12樓:a_不想賺錢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劉備他膨脹了,劉備他好不容易手裡有了這麼多軍隊,終於他劉備有一次軍隊的數量上勝過了對方。在當時蜀漢政權的國力是遠遠超過了東吳政權,只要他劉備不出意外的話,是完全可以碾壓東吳政權的軍隊。所以他劉備這麼執著於討伐東吳政權,除了是因為東吳政權殺死關羽,他要給關羽報仇。

除此之外劉備他也想感受一下率領大軍的感覺,畢竟我們來看劉備的前半生基本上都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劉備的前半生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不是在逃亡中就是即將逃亡。所以他劉備他一直都想體驗一下統領千軍萬馬碾壓別人的勝利,所以他劉備這次才會這麼執著於自己親自領兵。這個也不能說是劉備的惡趣味嘛,如果不是出了個火燒連營這個意外,以當時兩個國家之間的戰力情況對比,劉備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在這點上,就和曹操的火燒赤壁有點相像。

這個是軍事戰爭史上的奇蹟,誰都無法預料。當時的劉備志得意滿,失去了往日的謹慎。再加上劉備身邊也沒帶上諸葛亮,在當時的劉備可以說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他也根本聽不進去其他人的諫言。

劉備他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所以這也就有了陸遜的火燒連營。劉備的軍事才華肯定是沒有達到當時的頂尖水準,可以說劉備就是中等水平的人,但是劉備唯一的優點就是他的情商較高,這個是劉備值得誇讚的地方。

至於其他的只能說是中人之資罷了。這次的失敗是他劉備過分高估的自己,同樣也低估了對手。諸葛亮之所以沒有阻止劉備是因為諸葛亮他知道這次的失敗的可能性不大,以及當時的劉備的確是很生氣,所以諸葛亮也就沒有攔著劉備,便讓劉備他親自御駕出征。

只是諸葛亮沒有想到,天算不如人算,劉備竟然栽了這麼大跟頭,直接打沒了蜀國幾年的國力。

13樓:小貓不吃醋

雖然說劉備手下那麼多的大將,但是作為乙個主帥的他,肯定也是擔心自己的將士受傷,所以才會在東吳親自上陣。

14樓:提貓隊長

因為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張飛的死和東吳都有關係,劉備心裡是非常憤怒的,他想親自為自己的兩個兄弟報仇。

15樓:南柯貓

這也是他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自己的義弟死了,他不能親自上陣報仇,別人會看不起他,所以他只能去御駕親征。

興兵伐吳的時候,劉備為啥要御駕親征?

16樓:社會生活家

為了親自能替關羽張飛報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樹立自己皇帝的威信。

17樓:九分第七位

第一:劉備與關羽關係十分密切。關羽,從劉備起兵開始,就一直追隨劉備,在多年的征戰生涯中,關羽始終是劉備最重要也最得力的干將,始終發揮著獨當一面的重大作用。

第二:荊州對蜀漢的重要性。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能夠三分天下,也是從佔據荊州開始,雖然荊襄九郡,劉備只佔其三,但是也對蜀漢全域性有著極大的優勢。

第三:劉備自恃其能力,擁有必勝的信心。劉備一生征戰無數,除了分兵關羽,基本上都是自己親自統兵作戰,無論是入川之戰,還是漢中之戰,劉備都是自己出徵,戰無不勝,尤其是在擊敗曹操拿下漢中,讓劉備自信心越發強大。

故而在劉備東征孫吳的時候,仍舊自信滿滿的御駕親征。

18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劉備要親手為關羽報仇,兩年前東吳背叛信義奪取荊州害死了關羽,讓劉備耿耿於懷。

19樓:小九七

劉備要親自報仇,東吳背棄盟約,殺害關羽,搶奪荊州每一件事情都能讓劉備怒火中燒,所以劉備要親自領兵發洩積攢的怒火。

劉備為何要在夷陵之戰中御駕親征,卻不指派一員大將?

20樓:體壇大拌菜

一、劉備與關羽的兄弟情義非常重,兩人出生入死多年。關羽之死讓劉備非常痛心,所以夷陵之戰既是蜀漢的重要一戰,又是為關羽復仇的大戰,所以劉備必須要親自出徵。

二、提振士氣,讓蜀漢士兵充滿鬥志。夷陵之戰前,整個蜀漢其實已經在向著衰落的方向發展,劉備深知夷陵之戰對整個蜀漢的重要意義。

21樓:牧馬人

劉備去攻打東吳,是非常重視這場戰爭的,所以他親自去,並沒有指派大將掛帥,也看出來這一場戰爭,對於東吳和蜀漢的重要性。

22樓:觀山看氣鬥

劉備去征討東吳,是要親自給桃園三結義的兄弟報仇。因此親征表示誠心,鼓舞士氣。

23樓:歷史分析解讀

因為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是反對東征的,所以劉備就只有自己掛帥,這樣才能凝聚力量,統一管理。

三國時期如果劉備不伐吳蜀國是不是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不可能,當時魏國的實力還很強大,只能合力與吳國抗曹以自保。一統天下就憑著蜀國那點地盤和人數是很難的。肯定不行 bai 三國時期是他們三個du共同掌控天下缺一不可zhi 劉備就算dao不出徵東吳他們跟吳國加回起來也答遠遠不及魏國實力 魯肅臨死前交代給孫權的那句話點名了三家之間存在的關聯性 必須聯蜀抗曹...

劉備為何白帝城託孤

為何說白帝城託孤是劉備給諸葛亮最善意的套路。白帝託孤的背景是關羽所守的荊州被吳國攻佔,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當時諸葛亮為了防備魏軍乘虛偷襲成都,所以沒有隨劉備出征而是留守成都。但是劉備被吳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諸葛亮前來時,劉備對諸...

糜芳跟隨劉備24年,為何在劉備最得意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

劉備 這事不賴我,待我問問糜芳?糜芳 這事都怪他!說罷指了指關二爺!關二爺 去,把咱行軍用的大鍋給我取來,我自行背上!糜芳投降東吳罪魁禍首就是綠帽俠 關二爺 糜芳家裡世代經商,家中錢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放到現在也不亞於王思聰。起初和糜家老大 糜竺 跟隨徐州牧陶謙。後陶謙去世,哥倆就一直跟隨劉備!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