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的核心比太陽的表面更熱?

2024-12-29 15:40:11 字數 3959 閱讀 3327

1樓:胡高勇聊體育

這對我們來說是違反直覺的,因為我們無法理解頭腦中地球或太陽的大小。對於我們處理的日常物體而言,導熱率從來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對於越來越大的身體,這很重要。

熱量從體內的傳遞與表面積成正比,熱量與體積成正比。因此,物體損失一小部分熱量所花費的時間與半徑成比例地增加(這是假設乙個非常簡化的球形均勻物體,不過,它與總體思想很好地近似)。這就是為什麼行星和恆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冷卻的原因。

如果在大物體中新增一點能量,它們的平衡溫度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變得非常熱。這就是為什麼在地球核心發生少量放射性衰變非常重要的原因。實際上,地球是如此之大,即使地幔是固體,地幔中傳熱的主要方法是對流,而不是傳導!

材料的移動速度約為20公釐/年。這就是核心如此熱的原因,因為即使通過放射性衰變以很小的速度產生熱量,也無法迅速散失熱量。

有時人們將太陽想象成乙個地方,那裡的核彈每秒都在**。一點也不。太陽的大部分體積都不會發生聚變。

它只是核心的乙個很小的區域,實際上99%的能量是在太陽體積的2%的區域中產生的。即使在那裡,能量密度也非常低,峰值發電量可與堆肥堆中的體積熱量產生相提並論。太陽的核心比堆肥要熱得多,這是因為恆定的能量產生會長時間在其內部積聚,並且無法迅速散失熱量。

但是表面不斷散失熱量,因此它比核心溫度要低得多。

大尺寸的另乙個與直覺相反的結果是系統演化的速度。據估計,在太陽核心處產生的光子到達表面需要10000-170000年。對流不會發生在太陽的核心,它主要通過輻射來散發熱量。

因此,由氫氣產生的氦氣會在那裡積累,而外部的氫氣不會替代它。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僅消耗開始時所消耗的一小部分氫後就會死亡的原因。如果太陽更小,情況就不會如此。

根據最佳模型,質量小於特定閾值的恆星是對流的,並且比太陽恆星的壽命要長得多,有時可達萬億年。

太陽表面比地球核心涼爽的原因是,它可以不斷散發熱量,另一方面,地球核心不能足夠快地失去放射性衰變產生的熱量。

2樓:義小丫

因為地球的產生本身就是,由於大**產生的地球的核心溫度極高,所以科學家探測核心比太陽表面更熱。

3樓:人能科技探索

這是地球中心結晶鐵的原子結構引起的。 地球內部溫度的高低主要與壓力有關,巨大的壓力讓結晶鐵的原子的運動形態發生改變,溫度也就隨之提高。而且地球內部的熱量散失非常的緩慢。

4樓:數位技術小輝

因為地球的核心的壓力非常大,而且處於地球內部,熱量散發不出去,所以地球的核心比太陽的表面更熱。

地球內部和太陽一樣熱,那麼它的能量來自於**?

5樓:pan小

地球的核心溫度自45億年前誕生的時候已經存在了,我們地球表面的板塊移動 ,**,火山活動,地磁變化等都跟地核的運動有關。正是由於地球內部是乙個液態的世界,所以才會有了地表的各種生態變化,才有了現在的生態環境。

6樓:大超說教育

地球的能量來自於地球內部的熱能,地球內部的熱能十分強大,能量也特別大。

7樓:情感週末

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其太陽體內的核反應裂變,因為核反應裂變是會產生很大的能量的。

為什麼說地球內部很熱

8樓:網友

因為地球內部溫度很高。從地球內部的溫度分佈來看,地心溫度最高,地表溫度最低,從地表到地心溫度在公升高。根據現代**、電導率、高溫高壓實驗等資料,大多數學者認為地心的溫度在5000°c,內外核介面的溫度約為3700°c;核幔邊界溫度約為3000°c;上下地幔介面約為1500°c;大洋下莫霍面溫度值約為150~200°c,大陸下莫霍面溫度值約在50~700°c。

地球內部處於「熱」的狀態的原因:也就是熱的**,主要是兩方面,一地熱的背景水平,是由地球形成時的初始溫度決定的,並隨時間而減少;另乙個是熱生成,這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的衰變放熱產生的。地球內部的熱量會通過熱傳導向地表釋放。

地球內部很「熱」的意義:地球之所以至今才存在著板塊運動、殼幔之間的物質交換以及存在著生命均與地球內部處於「熱」的狀態有關。地球是太陽系內側5大矽酸鹽天體中目前唯一有板塊構造的。

請點選輸入**描述。

9樓:網友

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核心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

地球內部為什麼是熱的?

10樓:科創

分類: 教育/科學 >>科學技術。

問題描述:在寒冷的冬天,地面冰凍三尺,但是當你下到幾百公尺深的礦井中的時候卻並不感覺到寒冷。為什麼呢?

解析: 科學的解釋是,地球內部存在著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在衰變的同時放出熱量。由於地殼的厚度,這些熱量無法散發出去,因此越來越熱。

同時地球內部壓力也很大。在這種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地核部分的物質融化,形成岩漿。

寒冷的冬天才多大點冷,0攝氏度按k來算都有273k了,我們有大氣層保護真幸福,最冷的地方南極不過也190k左右,最熱的才330k左右。

像水星那種地方,太陽照得到的地方有上千k,照不到的地方只有幾k,溫度差異的巨大變化可以使乙個站在日出線上的人一邊焦掉,一邊凍成冰塊。

地球內部比太陽表面還熱,這麼高的溫度咋來的?並非只是壓力大

11樓:張三**

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16℃,但是在地球的核心,科學家們估計溫度高達5600~6000攝氏度左右,比太陽表面的溫度(5600℃)還要高一點。

為什麼地球內部的溫度這麼高呢?是從**積攢這麼多熱量的?難道都是物質擠壓出來的嗎?

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明白,其實地球內部的熱量**有兩種,一併桐森種是地球形成之時處於熔岩狀態而殘留下來的原始熱,另一種是位於地殼和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衰變所釋放出的放射性熱,這兩大因素才是真正原因。

太陽大致形成於49億年前,而地球大致形成於46億年前,地球剛形成的時候,是由大量物質聚整合了乙個星球,之後很長時間內一直有絕畝大量的隕石不斷地撞擊到地球上,此時的地球就是一顆熔岩星球,表面溫度就高達兩三千攝氏度,而核心溫度比現在還要高。

之後地球接收的外部撞擊活動漸漸少了下來,表面溫度不斷下降,內部溫度也稍有降低,但是由於地球中心積聚了大量的重元素,其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比如鈽、鈾、釷等,它們發生放射性衰變時也會釋放能量,這些能量積聚在地球內部很難散出,所以也會增加 那裡的 熱量,因此地球內部的高溫並非只是由於地球內部壓力大,而輪純是原始餘熱和放射性散熱共同作用的結果。

如今地球內部產生的熱量和向外散失的熱量基本處於平衡狀態,所以地球的溫度也比較穩定,不過地球表面溫度主要受到太陽的影響,因為地球從太陽那裡獲取的熱量是地球自身從內部散發熱量的數千倍。所以雖然地球內部很熱,但是地表上的生命這依靠的熱量**還是太陽。

為什麼地球中心熱

12樓:新科技

地球深處的熱量有3個主要**:(1)地球形成時生成的熱量;(2)地核物質下沉至地心時磨擦產生的熱量;(3)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地球熱量的釋放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

這種釋放通過液態外核和固態地幔中的熱「對流」,以及邊界層(如地球表面的板塊)內速度較慢的熱「傳導」來實現。結果是地球原生熱量的大部分被保留了下來。

總之,地球誕生之初產生了大量的能量,由於地球無法很快冷卻下來,便造成了地球內部持續的高溫。事實上,除地球板塊像毯子一樣起到保溫作用外,固態地幔中的熱對流也不能提供使熱量得到有效釋放的機制。不過,地球通過促使板塊構造運動(尤其是在大洋中脊處)的過程也確實釋放了一些能量。

科學家主要藉助鐵在超高壓狀態下的熔化特性來估計地球深處的溫度。我們知道,地核是指位於地面以下2886公里至6371公里的部分,主要由鐵構成。地核分成液態外核和固態核心兩部分。

如果我們能夠估測鐵在壓力極高的內、外核交界處(離地面5156公里)的熔化溫度,那麼在實驗室中得到的這一溫度應該接近於這一介面上的實際溫度。科學家在礦物物理學實驗室中利用雷射器和高壓裝置創造出了儘可能接近實際的高壓和高溫。

實驗結果顯示,鐵在上述狀態下的熔化溫度為4500k至7500k.據此,我們還可以推算出地幔底部(即外核頂部)的溫度,大約是3500k至5500k.

地球四大核心是什麼,地球的核心是什麼?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公里。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 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公里,平均密度約10.5克 釐米3,物質呈液態。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公里,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內地核厚度1216公里,平均密度增至1...

如果太陽消失了,地球的表面溫度能降到多低?

還談溫度?如果沒有太陽,就不會有陽光照耀地球,那麼地球將為成為一個冰凍星球,所有的生命物種都不可能存活,當然人類也會大規模的死去,這都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為只要沒有太陽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將滅絕。如果地球沒有太陽照射,那麼它的表面溫度會是多少度?主要原因是這一時期地球的溫度已經很低,物體的溫度越低,...

太陽為什麼總在地球的南面而不是北面

因為我們地處地球的北半球,所以看到太陽總在南面。若我們身處地球的南面,又會看到太陽總在北邊。若身處赤道周圍,則看到太陽總在頭頂。若到了兩極,情況會更妙。還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以下是本人在另外一個問題中的回答,主要是為了說明無論在地球的哪個角落觀測,只要太陽在北天,太陽一定從東北升起,西南落下。以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