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居民過著怎樣的生活懂得什麼技術出土了中國最早的什麼?

2025-01-17 12:30:04 字數 4163 閱讀 6512

1樓:網友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他們建造房屋,用船、筏載人荷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羊、鹿、猴子等牲畜。在河姆渡並出土了中國境內所發現最早的漆器。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動展現了長江流域。

原始農耕的圖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在河姆渡遺址。

發現了大量稻杆,稻穀,稻杆出土時竟然還是黃綠色的,稻穀外形完好。據統計,出土的稻穀,其數量之大,世界罕見。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餘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1973年開始發掘。河姆渡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

文化遺址之一。

河姆渡遺址發現於1973年,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公尺,疊壓著四個文化層。經測定,最下層的年代為7000年前。通過1973年和1977年兩次科學發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類質料組成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工藝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幹欄式建築構件,動植物遺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

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河姆渡遺址的發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建築、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是我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國展覽,深深**撼著整個世界。

河姆渡遺址是世界聞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總面積約四萬平方公尺,堆積厚度四公尺左右,上下疊壓著四個文化層,其中,第四文化層的時代,距今約七千年,是我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地層之一。第。

三、四文化層儲存了大量的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築遺蹟和構件,以及數以千計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餘姚縣。

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1976年命名。主要分佈在杭州灣。

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西元前6000年。河姆渡文化。

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2樓:御用殿前大學士

河姆度人過著群居農耕生活,懂得雕刻技術,出土了中國最早的農作物稻穀。

這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製作的陶器,你能說出它的用途嗎?

3樓:流川解百科

用途:盛水或者食物的容器,類似於現在的碗。用來存放食物,或者煮東西吃,這是最初的器皿,這上面有隻豬,說明當時已經開始飼養牲畜了,而陶器的出現說明了古人已經有了一定的生產力,也已經開始了定居的生活。

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在現在一般作為工藝品收藏。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的古人類河姆渡人主要生活在什麼地方?

4樓:史松齡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河姆渡遺址(hemudu site )中國晚期舊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1954年前屬於浙江慈谿市),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1973年開始發掘,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河姆渡人復原圖。

當時河姆渡人居民的生活有什麼特點?

5樓:寵物達人柚茶

河姆渡人過著氏族生活,可以耕作,養殖牲畜,技術勞動,打汪肆獵。

從他們的住宅看出,築宅時先打下1公尺長木樁,木樁上架設縱橫交錯的地梁,其後於地樑上鋪設10多釐公尺厚寬餘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樑、敷櫞、蓋頂。其下可用來豢養家畜。地板上為起居住室。

可見河姆渡人已較熟練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樁、柱、梁、板等建築構件技術。

出土的人工製品中,主要是斧等打獵工具,也有裝飾品。多的是木器和骨器,其中慎陵滾發現中國最早的木製飾品「木雕魚」,其他包括木柄骨制的耕田用具耜、和刀鏟等切割器具,亦有大量紡織工具。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6樓:

摘要。親親,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住著幹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

他們會挖掘水井,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還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大量稻杆,稻穀,稻杆出土時竟然還是黃綠色的,稻穀外形完好哦<>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親親,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住著幹欄式的房子,彎悶過著定居生活。他們會挖掘水井,褲雹飼養家胡鬧帆畜,會製造陶器。

河姆渡原始居民還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大量稻杆,稻穀,稻杆出土時竟然還是黃綠色的,稻穀外形完好哦<>

親親,拓展:河姆渡遺址距今約7000年。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晚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

河姆渡居民主要使用木器和骨器。河姆渡人木作工藝十分突出。除木耜、小鏟、杵、矛、槳、槌、紡輪、木刀等工具外,還發現了不少安裝骨耜、石斧、石錛等工具的把柄。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製作比較進步,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精心磨氏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紋或雙頭桐核檔連體鳥紋圖案,就像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哦<>

大紅花局亂]。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的有什麼意義

7樓:1濾鏡

1,以河姆渡遺址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的發現,以生動而豐富的實物資料證明,燦爛而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是由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古代先民共同創造的,黃河、長江同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搖籃。長江下游的寧紹地區先民,從很早的古代起,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沃土上,它以自己獨立的發展演變過程,創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河姆渡文化圈。

2,農業起源表明人類社會從單一的攫取式經濟開始向生產式經濟發展,這一轉變拓展了食物**,3,為人類發展奠定物質基礎,所以在人類發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河姆渡遺址人工栽培稻穀的發現說明農業不是哪個聖人發明的,而是人類自身進步的結果,從而有利人們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史觀和群眾觀念。

河姆渡遺址能不能證明先民掌握農耕技術?

8樓:

摘要。您好,您的問題已經收到,正在回覆,請您稍後。

您好,您的問題已經收到,正在回覆,請您稍後。

您好,不能證明,只能說發現。

說明可以嗎?

掌握就不對,因為掌握需要大量事實證據。

說明先民知道利用怎麼怎麼樣。

4選項。掌握。

不對不對。第三個。

題目中說。人工培植,儲存最完整,在同樣墓中極為少見。

是不是第四選項很懵?

農耕技術啊,在這沒體現,只能說種水稻最早,而且,農耕技術是提高生產,解放勞動力。

明白嗎?農耕技術一直在發展,都是源於科技的進步,到現在也是這樣。

對橘嫌姿啊,說明那時的人圓絕農業技術已經很者中高了,c項的話題目中應該出現說明最早種植,題目中說是極為罕見,說明同時代也有種植水稻。

會培植水稻不能說是農耕技術。

嗯。。。怎麼跟你解釋呢。

這個題最符合選擇的是c

你只要記住,農耕技術是解放勞動力就對了。

好,謝謝答主

現在咱們得農業上,一直在解放勞動力,從人工到機械。

說出我國遠古時代河姆渡人對於原始農業的主要貢獻

9樓:

摘要。你好吶親~原始農耕時代兩項世界性貢獻是粟和水稻距今六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浙江餘姚的河姆渡居民利用該地水源充足的特點,最早發明了水稻。

你好吶親~原始農耕時雹行晌代兩項世界性貢獻是粟和水稻距今六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源鋒居民利用該地水源充足的特點,最早發明帶鬥了水稻。

1、種植水稻,飼養家畜。(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2、磨製石器用未耜耕地。3、居住幹欄式房屋,挖水井。

幹欄式房屋可以說是現在閣樓)4、製造陶器(黑陶)玉器等樂器。

下列地區的居民在溼熱氣候中過著群居生活的是A 恆河三角洲孟加拉人B 東西伯利亞雅庫特人

選a,原因恆河三角洲是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高溫多雨,所以氣候溼熱,那裡的人們也過著群居的生活。應該選d,加裡曼丹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他們聚居住的高腳屋,可長達200米,防潮防野獸襲擊。生活在恆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魚為生,以船舶為交通工具,不是聚居生活。樓上的說錯了。下列地區的居民因處在熱帶乾旱地區,...

人妖普遍壽命不長,她們的晚年過著怎樣的生活

我認為大多數都生活很是淒涼,因為這些人從小都要大量服用雌性激素,導致身體虛弱,他們到了28歲就進入老年期。因為到這個時期,體內自身分泌的雌性激素會增加,男性特徵也會越來越明顯,這樣就無法登臺表演了 因為等過了28歲,基本上就等於養老了,也就是說他們真正可以賺錢的時間只有6到8年,這些年賺到的錢,需要...

你深愛的那個TA現如今過著怎樣的生活

現在自己已經奔四的女人了,到目前為止,自己只深深地愛過一個男人,那就是大學時候的戀人。他畢業後第二年就去了非洲工作,而且一直在非洲,現在還沒有回國,但是他六年前回國相親了,找了個物件結了婚,現在女兒四歲了,妻子和女兒都在國內。我們還是偶爾會聯絡一下,聊下彼此的近況,他說反正目前也沒有想到有好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