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究竟有何「用」?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2025-02-05 02:45:20 字數 3775 閱讀 1126

1樓:手機使用者

學而優則仕」是不少中國文人自古抱定的信念,讀書不僅為「修身」、「齊家」,更為了「治國」、「平天下」。這種思想的產生與我國古代的文人治國理念緊密相關。科舉制度在墮入八股沉痾之前,的確起著鼓勵人讀書的重要作用,然而也給不少人的「讀書」壓上了功利的重擔。

受著「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鼓舞,我們的老師才會沒收學生的「閒書」。相比於沉重的課業,我們倡導的讀書是有界限的——僅限於教科書與教輔書。然而正是這種讀書模式抹殺了人們真正的閱讀興趣,造就了功利性閱讀與碎片化閱讀。

學生時代,我們從課本中讀到的大部分是原著的片段一隅;而到了需要獨立做學問、搞研究時,也只是習慣性地搜尋出最為「切題」的碎片加以引用。如此迴圈往復,閱讀只能淪為「謀利祿」的工具而失其真味。 檢視原帖》

2樓:時光°堬

腹有詩書氣自華」,學富五車不是為了談話時引經據典賣弄才學,也不是為了換得一紙文憑作利祿捷徑,而是看重其對個人心靈的陶冶,如朱熹所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是一泓浸潤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絕方能給人以精神的動力與養料,使人心胸豁達、目光高遠,成為乙個豐富的人。 剔除閱讀背後的雜念,使讀書成為一種心靈的需要、精神的渴求。

五柳先生雲:「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行雖未至,心嚮往之。

檢視原帖》

3樓:灰機哥系列

2008年公佈的第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圖書閱讀率已從1999年的下降至2007年的34%。2007年,我國人均購書量不足5本,且其中八成是課本教材。國人讀書量的連年下滑已成不爭的事實,但其背後的根本動因在**?

網路閱讀率的逐年攀公升,否定了現代生活的緊張使民眾「無暇閱讀」的假定;新**的興起對大眾關注點的分散,以及出版物質量的良莠不齊亦只能是「外因」。究其根本,或許仍在我們讀書目的的扭曲——「功利性閱讀」。

4樓:須書

早在上世紀初就有學者斥責功利性閱讀,「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在功利心的主導下,讀書並非因為「開卷有益」,而是汲汲於「經世致用」,為稻粱謀。如此,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讀了書仍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及其家長轉而投身「讀書無用」的偏激思潮中似乎便不難理解了。

與幾十年前的「知識越多越反動」相比,如今生髮的「新讀書無用論」同樣令人心生寒意。讀書究竟有何用? 檢視原帖》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5樓:臥槽無情

讀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物資財富更不是為了誰,如果讀書是為了物質財富,功名利祿,讀書就會覺得很痛苦。讀書不是為了權,不是為了耍心機,不是為了爭乙個高低。可現在我們的教育就是在教這些東西,非常悲哀。

讀書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尋找真實的自己,為了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為了探尋實物的本質和真理。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更加明智,更加灑脫,更加自由。

讀書不僅僅是在學校裡學習算讀書,只要是和書本接觸就是讀書。讀書應該是一生的事情,因為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燈。他能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晰。

書能讓我旦螞們和古聖先賢進行隔開對話,我們可以聽取他們幾千年的教誨,也可以批評反駁他們的觀點,同時也讓我們知道誰與我同行,又有誰看到了怎樣的風景,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自我的追求與調整。在和古聖先賢的對話中,在古今的比較中,選擇自己的路。

我們通過與古聖先賢的對話,聽取他們的教誨,也可以體驗他們的輪遲物人生,一起看他們看過的風景。讀書使我們就不侷限於視野臘液無法領略的畫面,我們就可以「博百家所長,為我所用」的讀書情懷。

為自己創造讀書的條件,滿足自己知識成長的需要,可現在我們有了寬敞的教室,先進的教學儀器良好的讀書條件,就是很多不知道珍惜反而覺得讀書無用。

讀書究竟有什麼用?

6樓:馬頭尊

書讀多了,總能記得一些,到時候也順手就用了,那時就知道讀書比不讀書要強。

7樓:諾無依

提公升內在修養,讀書不在讀了多少,在與是否用心來讀。

8樓:考拉考拉

培養氣質,提高修養。當然不能讀死書。要活學活用。

9樓:蟬想曲

潛移默化,陶冶情操。

讀書不能功利化,只講目的,是要靠興趣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能讀啥層次大學,你要能讀名校(985 211重點大學),你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你要明白無論幹什麼幹得好才有前途。每個行業都是金字塔排列,在塔尖才有前途。

讀大學必須讀好的大學才ok,成功的概率大,也不是說你讀了好大學就一定成功,反正我覺得讀大學就是一場豪賭,16年的時間,付出了青春金錢時間,最後的結果還是不好說,你就看看自己能不能讀好點大學,好大學成功概率大,二三流概率低。好大學能讀當然讀,讀不上好的大學,家裡條件一般那就學技術。現在的言論太多的不負責任,各種鼓吹讀大學,根本不是從你的角度考慮問題,誤人子弟罷了。

你要覺得自己讀大學就是為了提高個人素質培養能力,充實自己培養邏輯思維,而不是為了掙錢。那你可以去讀。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啊?

11樓:網友

讀書成大器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乙個增長見識,提高自我修養的必不可少的渠道。

所以,讀書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讀書才能成大器。 是的,只有多讀書、愛讀書,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取得別人沒有的成就。朱熹高吟著「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歷史的長河中走過,留下宋朝無數好書學子鑄成的繁榮盛世。

李時珍讀了上萬本醫書,終於成就了《本草綱目》。宋濂幼時好書,為了讀書不顧天氣惡劣仍堅持抄書,最後終於博覽群書,成就了以後的輝煌。由此可見,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需要一本本的書的堆積與沉澱才能達到頂峰,取得成功。

然而,現實情況是6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到2005年甚至低於了50%。而不讀書的理由更是可笑,有人說「沒時間」,還有人說「不習慣」,甚至有人說「買不起」!這些荒唐的藉口與嚇人的資料難道不應該讓我們反思一下嗎?

在重物質輕精神的今天,繁重的工作和各種娛樂活動竟然取代了讀書,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實?乙個遠離書香的民族將如何發展?如何壯大?

古人云:「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沒錯,讀書不僅可以讓大家增長見識,還可以讓在這個鋼筋與混凝土築成的世界裡找到真正的快樂,為空虛的內心架起一道彩虹。

最重要的是為自己的祖國奉獻自己的乙份力量。美國、英國、日本這些國家無論在經濟、軍事、科技甚至思想方面在世界都起著主導地位,究其原因,他們的國民閱讀率比國家的高出好幾倍。讀書使人進步,讀書使國家富強。

有人讀書是為了擺脫生活的苦難、獲得物質生活的富足,繼而實現精神上對貧窮、壓力、不公的解脫。 有人讀書是為了實現外界環境對他的期望,他不想讓別人失望,更害怕面對失敗的自己。 有人讀書是為了思想的自由、德性的提高,這種人讀書對書的選擇很多,挑剔的眼光正如他們對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一樣持久不懈。

有人讀書是為了安身立命,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和幸福是他最希望得到的。對他來說,即使不讀書,獲得這些也足以讓他感謝生活。 有人讀書是為了興趣,這類人很少,他們很堅持,如果社會對他們足夠寬容的話,往往會成就很大的事業。

讀書成大器。拿起書本,才能讓大家乃至國家成大器。

12樓:歧芷煙

讀書有這些好處,看了你就清楚了。

13樓:泥遠趙天真

人,各有各的追求,如果閣下覺得沒用,那不讀就是了。

14樓:進祥杜心香

以後可以有好的工作,可以買喜歡的衣服,化裝品哦,開心吧!

15樓:網友

其實讀書學習的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用到的可能會很少。讀書,學習,考學只是乙個讓你對以後更好更穩的發展做鋪墊。文化證書只是一些公司企業的敲門磚,學歷越好以後的發展空間就越廣。

我想問讀書到底有什麼用?拜託了各位 謝謝

你能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還不夠成熟,你還不能夠理解學習對未來的自己有多麼重要,所以我建議你多觀察一下你的周邊,看看念書多和念書少的人在個人綜合素質上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工作性質與收入的差別。也許沒念過幾年書的人也會因為機緣巧合一夜之間變得很富有。但是這是極少數的。即便是這樣,也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充其...

讀書究竟有多重要?讀書有多重要啊

讀不讀書其實不重要!只要你能保證自己生存就行了!讀書只是乙個手段,你要是不讀書就能養活自己,那也沒什麼 讀書有多重要啊 獲取知識 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無論是科學知識 歷史知識 文學知識,還是其他領域的知識,都可以通過閱讀書籍 雜誌 報紙等途徑獲得。提高思維能力 閱讀可以幫助我們鍛鍊思...

人們都說多讀書好,我想問到底有什麼用,應該讀什麼書?我是大學生

大學嘛,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書,還有對找工作有用的書。建議你讀讀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它能告訴你怎麼改變命運 讀書相對不讀書的人生活的更好,先苦後甜 選好專業,把那個專業達到一定水平,你就牛了 稻盛和夫的活法你看過嗎?很不錯的 肯定有用,看你讀的什麼大學 同大學生。它是奠基一個基礎,畢竟我們沒有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