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狐
這個是多方面造成的,而且有些還有歷史因素,很難一言概之。
第。一、郭德綱說話太耿直。相聲行業有個最大特點就是論資排輩,這就難免有些人不精於業務精於鑽營了,再加上整個行業資源匱乏,既得利益被少數人掌握,那麼出來乙個像郭德綱這樣的人,必然會被視為「搶飯碗」。
加上郭德綱說話又耿直。相聲同行都在討論多大歲數才夠得上「相聲藝術家」的稱號,郭德綱來一句「唐朝的夜壺也是擱尿的啊」,矛盾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第。二、行業觀念太落後。網路上有句話叫「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很適合描述相聲演員的觀念意識,其實早先的郭德綱也和大部分同行一樣,但是後來就明顯看出了差距。
行業資源匱乏,讓大多數人的憂患意識是「我好不了,你也別想好行業針對郭德綱的批評主要集中在2002年之後,尤其是到2003年打出「德雲社」的旗號。這段時間是郭德綱最難的階段,在這之前沒有人會去理會乙個說相聲的北漂。
但是在這之後郭德綱已經被行業視為「攪局者」,即使當時他並沒有出名獲利。這種現象一直維持到侯耀文收郭德綱,郭德綱才算正式被行業承認。
但是相聲行業內部也不是風平浪靜,侯耀文收郭德綱的乙個目的是想拉他進鐵路說唱團,按照侯耀文的打算是想將鐵路說唱團建設成相聲行業的巨無霸。德雲社作為鐵路說唱團的候選替補和培訓基地,演員經過小劇場鍛鍊後,選擇人才加入鐵路說唱團編制,想法很美麗,但是現實很殘酷。
郭德綱當年的兩起官司多少都與此有關,汪洋訴訟案是侯耀文的徒弟賈倫在背後挑撥,後來侯耀文得知後怒斥賈倫,賈倫也從鐵路轉到了煤礦。
楊志剛訴訟案是有人鼓動楊志剛向**爆料稱郭德綱是自己培養的相聲苗子,結果侯耀文仗勢欺人霸佔人才硬收為徒。郭德綱看不過去在網路發文細說當年舊事,結果引發訴訟。
第。三、兩起官司對郭德綱最大的影響就是「名聲變得不好」。侯耀文的努力也徹底變空,郭德綱當時是有機會參加鐵路說唱團的演出,但只能以臨時聘用的名義。
2004年收徒,2007年侯耀文去世,在此之間侯耀文一直在運作這件事,但是很可惜一直沒成功。
有時候我就想,假如沒有那麼多的小人作祟,讓郭德綱順利的加入鐵路編制,侯耀文或許不會這麼早過世,整個相聲行業的格局也會發生巨大變化,當然德雲社也不會成為行業第一的相聲團體,郭德綱也不可能賺這麼多錢……
一飲一啄、莫非天意,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樓:星座達人小小強
主要是因為郭德綱在正要起勢的時候,被主流相聲界打壓,尤其是姜昆等人,所以才會引起矛盾。
3樓:小豆子子梓
兩者的矛盾是因為郭德綱創立的德雲社發展的越來越好,佔據了相聲界的大壁江山,激化了兩者之間的矛盾。
4樓:行樂先生
因為郭德綱非常的有才華,自然會受到人們的嫉妒。並且郭德綱作為乙個其他組織的相聲團體,全國大部分的相聲的錢都讓他自己掙,作為主流團體,自然會覺得沒有面子。
5樓:我是蜜蜂啊
是因為很多人覺得郭德綱所說的相聲違背了傳統,而且在其中加入了非常多不適合孩子聽的內容。
和郭德綱「水火不容」的姜昆,曾公開表揚郭德綱,對此你怎麼看?
6樓:球球行行
姜昆以曲協主席的口吻說這番話,已經算是開大恩了!
相聲本來就是「接地氣」的藝術首先沒有與「三俗」聯絡在一起。其次,承認滿足了猜嫌檔一部分人的文化需求。第三,公開肯定了小劇場。
關於相聲的高雅與三俗,是相聲界內部在劃線定位,就象唱歌有美聲和通俗,曾經也有人批評通俗唱法是糜靡之音,後來慢慢的大家也接受了,併成了當今的主流。
同樣相聲本來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廣大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如果把它弄得象美聲唱式那樣,什麼a大調,d小調,花腔等等,普通百姓真的難以接受。當然如果能夠既說的高雅,莊嚴,又能讓人歡笑那是最好。
可是相聲就是相聲,就是讓人歡笑的文藝形式,如果考慮到教育的因素和效果,可以用演講,快板,三句半,小品等其它形式,千萬不穗亂能把這門傳統的國寶丟掉了。
姜昆作為曲協的領導講這番話是值得欣喜的說明姜主席己者凱經意識到小劇場,德雲社也是為人民服務的,(至少是為一部分人)同時也說明小劇場,德雲社是有生命力的。我們十分歡迎姜主席能夠從相聲的振興調整思路,對各派的相聲多一些寬容,包容,多一些的指導,幫助,實現相聲界的大團結,大繁榮,大聯合。
姜昆在採訪的時候提及郭德綱也是少見難能可貴。從他說小劇場的演出適應了一部分觀眾的文化需求,可判斷有點打官腔的意思。姜昆一直一來對郭德綱的相聲並不認同,郭德綱並不能代表相聲界,認為郭德綱的相聲上不了檯面,涉嫌「三俗」。
現在德雲社發展如日中天,佔據相聲半壁江山,其實力雄厚,旗下藝人岳雲鵬、張雲雷、郭麒麟、孟鶴堂、張鶴倫等頗具名氣,德雲粉絲眾多,影響力也不小。姜昆說這話也是事實,有肯定也有所保留,這樣說合適,但是迫於現實,有點言不由衷。
郭德綱的相聲偏俗的成分比較多,接地氣貼近老百姓的生活,這是因為郭本人曾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和精神心理需求,因此能提供對百姓胃口的相聲。在如今市場化的社會環境中,說相聲的人首先要生存,然後才能談發展。
物質上剛剛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現如今生活壓力很大,普遍需要乙個放鬆的出口,而郭的相聲恰好迎合了這部分百姓的需要中國14億人口,還是中低老百姓佔絕大多數,抓住了這部分人的需求也就是佔領了這部分人的市場,也便有了生存的基礎。
7樓:白珍全全全
說明姜昆其實是一隱旁枯個就灶洞事論事啟叢的人,不會因為一些個人的小矛盾就詆譭另乙個人,而是發自內心的欣賞對方,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很值得人尊敬的。
8樓:北山一師
我覺得郭德綱肯定是有過人之處,再有就是非常的有自己能力和才華,所以宴頌才讓姜昆特別的佩服,而且是表揚了,這肯定就是自己的輪祥粗魅力之處臘鎮。
9樓:無能為力大蒜
我覺得他可能想開了,畢竟純段二人曾經也是師兄弟,沒有必要老死不相往來,鬧物現在二人也做彎譽老了,公開表揚郭德綱就是在間接道歉。
10樓:劉長順
從這件事情能夠讓我們感受得到姜昆的三觀還是比較正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郭德綱的好處仍然不會詆譭。
主流相聲界為什麼容不下郭德綱,他到底得罪了誰?
11樓:i蒸汽波
德雲社可以說和某些主流相聲演員水火不容,那起因是什麼呢?老郭到底是得罪了誰?又是怎麼得罪的呢?
郭德綱到底得罪了誰?事情的起因要從郭德綱第三次進京開始,郭德綱在採訪中曾經說過:我第三次進京就是要和他們同流合汙,給他們當狗他們怕我咬他們,結果我成了龍了。
之後的郭德綱被高人指點實施了自己的逆向思維,你不讓我加入你們那咱們就翻臉。回去之後和張文順老先生說了一段《論相聲五十年現狀》,直接把主流相聲界打的體無完膚,算是徹底得罪了主流界,但是在看過了這段相聲之後發現郭德綱並沒有在段子裡提到任何乙個人的名字,但是架不住他們對號入座,把這些個缺點都歸到了自己的身上,用郭德綱的一句話就是「這幫孫子心虛」
後來在天津某次的演出中,郭德綱在說完相聲之後觀眾要求返場,郭德綱硬著頭皮返場22次,這件事情被主流相聲痛恨,這時候孟凡貴站出來怒批郭德綱沒有藝德,壞了相聲界的規矩,會讓別的相聲演員沒有什麼可說的,後來老郭又在某次演出中以25次返場破了22次返場的記錄,並在節目中回應「觀眾們願意聽多說一點也是犯罪嗎?」
郭德綱曾經說過:別人都說一段十分鐘的,你說的非要比他們多,而且效果還比他們好,導致別的演員沒有飯吃,你這個罪過還小嗎?在乙個行業裡你比別人優秀你就是得罪人。
之後發生的反三俗事件又將郭德綱和主流相聲界的關係進一步的惡化,大家都知道反三俗是姜昆提出來的,低俗庸俗媚俗,說郭德綱的相聲只顧著搞笑,一點教育意義都沒有。
當然郭德綱也不是軟柿子,不能被誰隨意的捏來捏去,馬上就創造出作品《我要反三俗》做出了回擊,可以說是暴擊直接擊中了主流界的痛楚。
12樓:施庭學姐
因為郭德綱的相聲有很多低俗的詞語,主流覺得郭德綱的相聲不上臺面。得罪了孟凡貴,他在相聲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他的相聲並不是特別受觀眾的喜歡。
13樓:沒結婚呢
我其實也沒覺得郭德綱是因為得罪了別人才開始退出相聲界的,可能是因為他的年齡在增加,對於年輕人的審美口味沒有清晰的認識,可能相比之下,那些比較年輕的相聲演員,更能夠抓住觀眾喜愛的方向。
郭德綱的問題 他和別人的矛盾,郭德綱在相聲界到底和誰有矛盾?
有人說 郭德綱你的相聲只顧搞笑了 郭德綱說 哎,先搞笑吧,要是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相聲就是為了逗樂,老祖宗發明這個東西就是為了搞笑,要是為了教育人,那學校都關門。都聽相聲算了,說這些話,做這些事的人就是郭德綱的矛盾。其實說句公道話的話 馮鞏跟老郭應該沒有什麼過節姜昆來說 當年他說過要取締劇場相聲 可能...
曾經在舞臺上大罵主流相聲演員的郭德綱,如今為何鮮少提及這些事情了
每個人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郭德綱相比剛開始一無所有的時候,如今變得成熟了很多,為人也沉穩,並且還創辦了德雲社,一方面是自身的改變,而一方面也注重了作為公眾人物的影響。因為現在的郭德綱靠著自己的實力讓大家重新審視了說相聲這一職業。曾經在舞臺上大罵主流相聲演員的郭德綱,如今不提這件事,因為過去的就過去了...
求一段郭德綱和于謙說的相聲,求一段郭德綱和于謙說的相聲
已經發你郵箱了,帶字幕的哦 論夢。都有 兄弟啊。論夢 給你 求一段郭德綱和于謙和說的相聲。北京你好 郭德綱和于謙 郭 誰認識我呀?於 恩 郭 郭,相聲界的無名小輩 於 您也別太客氣。郭 沒人知道呀 於 不能。郭 除了我們家裡人沒人認識我。於 是呀?郭 你就不一樣了 於 哦我怎麼樣呢?郭 這個演員叫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