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勇敢的兔兔
在古代,中原地區經常和周邊的其他地區發生摩擦和戰爭,不同地區的人為了爭奪生存的空間和資源彼此互相爭鬥,戰敗的一方往往賠錢賠地,甚至還得送一位公主來求取和平,有的時候為了緩和緊張的關係,也會進行一些政治聯姻,一般也會把自己國家的公主送到其它國家去聯姻。我們翻開歷史書一看,卻發現經常是漢族的公主遠嫁,而其它民族的公主卻幾乎沒有嫁到中原來,面對這種奇怪的現象,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將公主和親是最有效求取和平的方式自漢代以來,漢高祖劉邦就開創了以公主和親的方式來求取和平。這種行為雖然有些屈辱,但是卻為漢朝的休養生息爭取了有效的時間,當時的漢高祖劉邦嫁出去的公主基本都不是自己親生的,都是從一些貴族中挑選女子來駕到匈奴和親。很多後世的君主也模仿漢高祖劉邦的做法,不選自己的親生女兒嫁到西域或者匈奴,而是選一些貴族女子前往和親。
這樣一來不僅安撫了一些敵對地區,而自己又沒有什麼損失,因此中原公主和親在古代很常見。
二、注重血統的中原傳統不可能迎娶異族女子中原地區,特別是皇室,非常注重血統的純正,這乙個傳統就決定了,他們根本不可能考慮去引起一些異族女子,作為自己的妻子,並生下後代。也正是這一點原因,很多皇室的人沒有去迎娶這些異族女子嫁進皇宮,也就很少出現其他地區的公主嫁到漢族來的歷史。
在古代,和親是一種重要的外交手段,但很多時候也會考慮其他的因素,因此也就產生了漢族的公主遠嫁而其他地區的公主卻很難嫁進來的奇怪歷史現象。
2樓:愛唱的英侃
那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和其他國家和平相處,其次也是為了保證國家的更大利益。
3樓:雙魚愛仕達
因為這樣的成本是最小的,而且可以不廢一兵一卒就能夠換來和平,何樂而不為。
4樓:懶得可愛的小李
因為這樣做可以表示誠意,而且對於少數民族來說也是更有意義的了,因為那裡的人口非常少。
為什麼古代與匈奴和親,總是派中原女子嫁過去,而不是娶匈奴女人?
5樓:lw啊雙子
是由於當時的國力狀況還有文化差異導致的吧,和親就是兩國進行聯姻避免戰爭。既然是和親,中原為了表達誠意,肯定是送中原的女子嫁過去。
6樓:阿阿阿阿阿火丶
其實有時候也是有匈奴的女人嫁過來的,只是大多數都是中原人寫的史書,所以在史書上著重記載了中原人民的故事,也會著重的體現中原女子。
7樓:網友
因為和親就是為了和平而娶親,將中原女子嫁過去來換取兩國的友好以及邊境和平沒有戰亂。
8樓:給你宇宙
我感覺這是因為古代匈奴的人都比較喜歡中原的女子,覺得中原的女子都要比匈奴女子好看。
9樓:叫離別
和親的目的是為了和平,往往是中原國家受到匈奴的侵犯,所以選擇和親中原國家就要派出某位女子前往匈奴進行和親。
10樓:四顧無人燈下黑
這個不是說輪流的,而是要看哪一方的勢力更加強大,誰弱誰就要被欺負,很簡單的道理。
11樓:旁樂苼
因為匈奴的人們非常喜歡古代,中國的女性認為中國女性非常的知性。
12樓:帳號已登出
都說是和親了,娶自家這邊的女子還叫和親嗎,肯定得派中原姑娘嫁過去啊。
13樓:狸哎呀的課
和親呢主要就是兩個國家通過聯姻的方式保持和平,那麼既然與匈奴和親的話,我們當然也要表達一下中原的誠意。
在古代,和親為什麼都是中原公主嫁過去,而不是皇上娶異族女子?
14樓:網友
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即使是貴為公主,她雖然是皇帝的女兒,但是她們也是很不幸福的,很多人都要為了國家的安定而去和親,遠離繁華的都市,遠嫁到人煙稀少的塞外。而皇帝為了皇室血統的純正,是不會娶異族女人的,何況古時候中原人是看不起異族人的。
15樓:幸福人生
在古代,中國地大物博,一方動亂,八方不安,為了緩解動亂,只能和親將中原公主嫁過去,而皇上不能娶異族的女人!
16樓:瑞0雪
所謂的和親就像求和,戰爭失力賠錢陪女人,人家又沒有輸為什麼要陪嫁公主給你,還有就是我們自己的自尊心吧,覺得人家外來的女人會混淆自己所謂高貴的血統,其實也有外取進來的,只是比較少還有就是政治需要宣傳嫁公主的多而已!
17樓:塗秀皖
在古代,和親為什麼都是中原公主嫁過去,而不是皇上娶異族女子?這機中國古傳統有關。
18樓:千璽的話嘻嘻
為了保證皇族血統的純正,皇帝當然不能娶異族女子,公主下嫁就已經表示和親的誠意了。
19樓:網友
在古代的和親,說起來挺好聽的,事實上卻是嫁過去做人質,一旦兩國發生了什麼不愉快,被嫁過去的那個生命就會有危險,而且會成為眾矢之的。
20樓:網友
為了保證中華皇家血統的純正啊!
古代和親,為何都是漢人女子出嫁?
21樓:ll7七
因為是中原想要得到安穩,旁邊都是少數民族,經常過來侵犯,所以就是漢人女子出嫁,以求和親。
22樓:只是唯一
因為旁邊都是少數民族,為了求得邊界的安穩,只能是漢人女子出嫁。
23樓:易縷烊光璽愛
一是為了鞏固其政權,讓公主去安慰邊境首領,一方面用漢化的公主去傳播中原文化。
24樓:詩允love詩傑
遠嫁的基本都是宗室女或者直接是宮女之類的,真正嫁到異族的公主,屈指可數。
25樓:墨淮
主要是當時的中原邊疆不穩定,同時當時的中原想要求得和平,所以大都採取和親的手段,而和親的人大多都是漢族的皇室公主。
26樓:網友
因為當時汗女子是非常的溫柔賢淑,很有才華,而且家世背景都是非常好的。
27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這是中原皇帝的自尊心在作祟,對於高高在上的皇帝老說,很難接受乙個「蠻夷」的女子,這些女子多數不懂漢話,交流起來很困難,而且中原王朝絕對不允許乙個異族女子當皇后,掌管一國後宮。
古代和親,為何都是漢人女子出嫁?
28樓:小小的
首先就是,漢人女子更受歡迎,其實也有外族人和親來我們的國家的,但在當時在和親的時候,也是會考慮到雙方誰更合適的問題,總體來說,漢人女子的受教育程度較高,但又不是很彪悍,對於當時的外族來說可能是全族男女老少都會騎馬射箭拿砍刀,但是漢族的社會比較穩定,我們的平原多,所以不需要遷徙和很多武裝人員。漢人女子在當時,可能對於外族來說也是比較好控制的物件,並不會受到威脅,這也是一種原因。
在當時勇於去和親的人不多,對於外族來說更是如此,漢人比較講面子,而且漢人的女子雖然也比較勇敢,像當年的昭君,更多的還是她的勇敢下的自願行為,所以在當時深受大家的敬佩,我們至今還能記住這份勇敢,也是說明了當時外族人在國家的利益面前可能真的沒有我們勇敢。再後來對於和親的這件事,更多還是因為我們的古人在世界上也是屬於比較富裕的,外族對於我們來說更為忌憚。
因為他們的更為忌憚,所以在和親時都是儘可能地是在我們這撈便宜,而不是給予物資什麼的,而且外族他們當時對於婚姻這個概念比較含糊,甚至對於和親而來的人也是隻屬於招來的乙個人而已。在當時這種婚姻都是屬於他人安排而沒有自己自由的年代,還是有點黑暗無理的。
所以,女子在當時也是乙個犧牲品,用來展現漢人的大度,而很少去對外族索要些什麼。
29樓:井妍說事
因為漢朝人太會算賬了,乙個女子就可以代替金銀財寶和封地城池了,而且漢朝女子是沒有反抗權力的,別的國家女人的地位不像漢朝這麼低,說去和親就去和親。
30樓:雨點兔兔
我認為這主要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遺留的社會現象,也是因為漢朝時女子地位比較低下。
31樓:別有事找壞蛋
因為古代都重男輕女,而且女子出嫁比較容易控制,不怕被威脅。
32樓:火龍果滿天星啊
漢人女子的文化程度較高,在當時比較受歡迎。
33樓:顧胖愛娛樂
漢女子出嫁也是表明了我們與外族建立友好關係的一種態度吧。
34樓:淵博小濤
漢人對於其他來說,是乙個比較好控制的物件。
35樓:是妮啊
因為可能漢族女子比較柔弱,更加容易去控制吧。
古代王朝大亂時,為什麼都會出現一些歌謠呢?
朝代更替,必有謠諺。乙個王朝興起,謀事者也要藉助一些謠諺來蠱惑人心或造勢宣傳,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些謠諺就是最好的網路宣傳,類似現在的網路段子或一些謠言。史記周本紀 記載,西周末年的一天,周宣王在都城鎬京大街上聽到有一群兒童喊 弧箕服,實亡周國。宣王大驚,以為賣 弧箕服 乘箭的袋子 的人要造反,一方面...
為什麼古代王朝很難存在300年,為何古代王朝很難存在三百年的時間?
熟讀歷史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活不到300歲,似乎國運300年就像是一道坎。中華歷史五千年,各式各樣的王朝政權不知出了多少,但是一一數過來國運超過300年的王朝不超過十個,還要加上夏商周這三個奴隸制國家。其中漢朝分為東西兩漢,國運加一起超過400多年,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劉秀算是...
為什麼古代的謀臣基本都忠君,而不想這奪位請舉幾個例子
沒實權,手裡沒有軍隊唄.造反靠的是什麼?軍隊 比如 元朝的霍爾赤等 侯贏 看看戰國策什麼的,裡邊的士都是這樣子的。當然是忠君思想重了,儒家教育的結果,比如劉伯溫,諸葛亮,張良 都讀孔家書長大的當然有非常重的忠君思想。因為古代就是需要這樣的人作為典範 司馬懿是1個最大的反派 為什麼很多謀臣比皇帝聰明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