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請教,為什麼s成分多,吸電子能力強???

2025-02-21 00:15:23 字數 3576 閱讀 3938

1樓:欒珂謇鴻遠

因為s軌道最靠近原子核,也就是說對於其他軌道而言,s軌道上的電子受到的原子核吸引力最強,所以s軌道成分越多也就意味著吸電子能力越強。所以對於sp3雜化和sp2雜化,sp3中s軌道成分佔四分之一,sp2中s成分佔三分之一,sp2吸電子能力強於sp3。

2樓:範靖丙如曼

因為s軌道是球形軌道,頭對頭形成c格瑪鍵,電負性強,靠近原子核,電子受核的吸引力大,s軌道上的電子受核的吸引力大,所以s軌道成分越多吸電子能力越強。

3樓:任泡遊神

學過原子結構吧?就拿碳說,2s22p2的原子。s軌道是靠近原子核的圓形軌道,p在外圍,雜化之後。既然s軌道靠近原子核,那s成分多自然更具有原子核吸引電子的性質,故軌道電負性。

增大。不知道這樣解釋合適不。(就拿乙烷乙烯乙炔。

來說吧,鍵長是逐漸減短的,原子距離近)

可參考刑其毅上冊p312

4樓:匿名使用者

是化學課程內容吧?s是指硫麼?如果是的話。

只要記住就行了。不要過分追究到底是為什麼了!就是客觀規律呀!

之後深學下去,可以您就自己能夠解答了!其實化學就是死記硬背的呀!祝您早日解除煩惱開心快樂,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學習進步工作順利,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sp雜化軌道中s越多 吸電子能力越強 為什麼?

5樓:網友

ch3-ch3>ch2=ch2>ch三ch(1)在炔中碳原子是sp雜化軌道,形成的是碳碳三鍵,總鍵能較大,鍵長最短!

2)在烯中碳原子是sp2雜化軌道,形成的是碳碳雙鍵,總鍵能次之,鍵長次之!

3)在烷烴中碳原子是sp3雜化軌道,形成的是碳碳單鍵鍵,鍵能最小,鍵長最長!

6樓:微葉格格

sp3雜化成空間正四面體,有四個成單電子,能成4價sp2雜化成平面三角,剩下的p軌道垂直,兩個碳原子可形成π鍵sp雜化成直線,剩下2個p軌道互相垂直,兩個碳可成2個π鍵π為吸電子,因為電子雲密度平均化,所以原來多的少了原來少的多了,少的還想吸,比如甲烷,乙烯,乙炔三者比較誰比較吸電子。

我當年學的時候就這麼記,其實最後就是背過。

s成分,怎麼理解??

7樓:pauland益

spn雜化,共形成(n+1)個雜化軌道,s軌道佔的比例是1/(n+1)

常見的吸電子誘導效應和給電子誘導效應的強弱順序及其規律是什麼?

8樓:暖暖炊煙裊裊

對同族元素來說,吸電子誘導效應:

一f > 一c l > 一b r > 一i對同週期元素來說,吸電子誘導效應:

一f > 一or > 一nr2

對不同雜化狀態的碳原子來說,s成分多,吸電子能力強。

一n > =nr > 一nr2

一c=cr > 一c6h5 > 一cr=cr2 > 一cr2一cr2具有斥電子效應的基團,主要是烷基,其相對強度如下:

ch3)3c一》(ch3)2ch 一》ch3ch2 一》 ch3一烷基只與不飽和碳相連時才呈+ i 效應。

為什麼sp雜化的碳原子的電負性比sp2,sp3的大?

9樓:網友

s成分越多,電子雲越靠近原子核,對原子核的遮蔽作用就不顯著,吸引電子能力較強。

因為它的s軌道的成分要大些,而s軌道較接近原子核,吸電子作用更強碳碳三鍵中的碳原子是sp雜化的,s的成分佔1/2;碳碳雙鍵的sp2雜化,s的成分佔1/3,s軌道靠近原子核,雜化軌道s的成分越多,靠近原子核,電負性越大。

雜化,是原子形成分子過程中的理論解釋,具體有sp(如becl2)、sp2(如bf3)、sp3(如ch4)、sp3d(如pcl5)、sp3d2(如sf6) 雜化等等.

末端同樣是碳原子,為什麼說苯基和乙烯基是吸電子基,而叔丁基就是給電子基?

10樓:網友

原因:吸電子的誘導效應:炔基》烯基》烷基。到這裡也只是比較了三者之間的誘導效應,不能說明哪個是吸電子基那個是給電子基,需要通過實驗確定的。

在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由於電負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團)的影響,使整個分子中的成鍵電子雲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使分子發生極化的效應,叫誘導效應。

11樓:網友

首先,說明一點:在烴類中,c原子的雜化有三種,sp(炔烴)、sp2(烯烴)、sp3(烷烴),然後,雜化軌道中s的成分越多,吸電子能力越強,所以,吸電子能力sp>sp2>sp3。

苯基和乙烯基中的c成鍵都是sp2雜化,叔丁基中的c是sp3雜化。

所以,吸電子的誘導效應:炔基》烯基》烷基。但是,到這裡也只是比較了它們三個之間的誘導效應,不能說明那個是吸電子基那個是給電子基,因為這都是通過實驗確定的(單個原子的誘導效應可以通過電負性確定,基團一般都是實驗確定的)。

供參考。

12樓:光靜皖

原子排列順序的不同,就像金剛石和石墨。

誘導效應和吸電子基團,共軛效應和給電子基團又何關係?

13樓:寶95515虐溫

科學工作者根據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反應平衡常數和速率常數等方面的大量實驗結果,提出了各種基團特性常數,以定量或半定量地表達基團的誘導效應強弱。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公尺特的取代常數 σ(見哈公尺特方程)和塔夫脫的極性取代常數 σ*

1962年蔣明謙和戴萃辰認為誘導效應不僅與成鍵原子的電負性有關,還與鍵長有關,並根據原子的電負性及其共價半徑,提出用誘導效應指數來定量地表示基團的誘導效應強弱。

比較標準。誘導效應的大小和方向與原子或原子的電負性有關。在比較各種原子或原子團的誘導效應時,通常以c—h鍵中的氫原子為標準,規定ι=0。[3]

吸引電子能力(電負性較大)比氫原子強的原子或原子團(如—x、—oh、—no2、—cn等)有吸電子的誘導效應或拉電子誘導效應(-i效應),整個分子的電子雲偏向取代基。吸引電子能力比氫原子弱的原子或原子團具有給電子的誘導效應或推電子誘導效應(+i效應),整個分子的電子雲偏離取代基。

取代基的誘導效應強弱有如下規律:同族元素中,原子序數越大,吸電子誘導效應越弱;同週期元素中,原子序數越大,吸電子誘導效應越強。基團不飽和程度越大,吸電子誘導效應越強。

這是由於各雜化態中s軌道成分不同而引起的,s成分越高,吸電子能力越強正電荷基團和含配位鍵(直接相連)的基團具吸電子誘導效應,負電荷基團具給電子誘導效應。<>

14樓:網友

靜態誘導效應:由於分子內極性共價鍵的存在(內在電場)而導致的,使靜態分子固有的性質。對化合物反應活性的影響具有兩面性,在一定條件下可增加反應活性,也可能會降低反應活性。

動態誘導效應:是發生在化學反應時,由於外界電場的出現而發生的。通常只是在進行化學反應的瞬間才表現出來,所起的作用大都是加速反應的進行。

1923年路易斯首先提出取代基團吸引或釋放電子的作用可以在整個分子中的各鍵上引起價電子對移動的概念。英戈爾德等將常見的基團和原子排列成乙個誘導效應強弱的定性序列。<>

為什麼c的吸電子能力比si強?

15樓:網友

c的外電子少,層數少,相對si原子核吸引力大。

為什麼現代有很多女人都不是願意衷心的跟男人永遠過日子

每個時蒴人的觀念不一樣。人們的觀念和思想意識都在發生改變。那必定是那個男人自身也有問題好吧,你怎麼不說現在好多男人在外養小三滴 因為不是自己真心的選擇 結婚無非是完成任務 問題就是錯誤嘛 是雙方願意才會相扶走一生 工資高,稍微有點腦bai子女人自己du也養的住家,生活水平高zhi。dao 誰服誰啊?...

為什麼說奶茶的熱量很大,具體什麼成分

1 奶茶裡面一般都是糖粉,或者是奶漿,白糖是絕對的。其實很多人真正的煮奶茶,會發現,煮的牛奶和紅茶其實反而更健康不會太甜。2 果葡糖漿加的很多,自己在家裡面再怎麼做,都不能做出奶茶店的味道,因為有些新增劑,家裡是找不到,這些也是會讓人長胖的。3 奶茶一般是加 或者是珍珠,這些就是木薯粉,就是澱粉,就...

大s為什麼和仔仔分手呢,大S為什麼和仔仔分手呢

大s與仔仔分手 2年5個月戀情告終 外傳推測大s想嫁,還未當兵的仔仔對結婚沒有共識才是分手關鍵,但徐媽媽否認 逼婚破局 僅表示兩人要衝事業才協議分手。仔仔在2005年7月出車禍,大s趕到現場關心,大仔戀 2人相戀2年5個月,期間分手傳聞不斷,命理老師也紛紛唱衰,直指2007年不結婚就會分手,不料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