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防控措施 一)加強醫療機構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傳染病預檢分診和診治。
1.根據病例臨床特徵,結合流行病學史,對手足口病病例進行臨床診斷。
臨床特徵:急性起病,租物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公尺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公尺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弊納液頭疼等症狀。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後良好,不留後遺症。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痺、肺水腫等嚴重併發症。
瞭解流行病學接觸史有助於病例診斷,包括:當地幼托機構或學校有類似疫情,或病例與類似患者有接觸史等。發病物件以學齡前兒童為主。
2. 輕症病例以門診對症**為主。對重症病例(出現神經症狀或心血管症狀等)應收住院,重點救治。
3. 強化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內交叉感染。醫院要落實預診制度,設立發熱與皰疹病例專門診室;重點加強醫院產房、兒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兒、嬰幼兒院內感染而導致嚴重後果。
二)開展疫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掌握流行動態。
1.加強對托幼機構、學校等重點地區和人群的疫情監測和管理;深入醫療機構及時瞭解疫情,並鼓勵醫療機構主動報告疫情。
2.注意區別手足口病與病毒性腦炎,開展病毒性腦炎等相關疾病的監測與調查,確保流行病學調查的準確性。
3.手足口病流行地區要在托幼機構及小學加強晨檢工作,及時發現病例。發現患有皰疹的患兒,應立即動員家長對其進行家庭隔離**,直至病癒方可返校。
4.托幼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
5.加強食品與環境衛茄敬生監督工作,減少手足口病經食品及公共場所傳播。
6.對新發病人應及時採集標本,進行病原學診斷。
三)開展宣傳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在托幼機構、中小學、醫院等場所,開展飯前便後洗手、促進房間通風等相關內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關宣傳品,對群眾進行健康知識普及,倡導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建議家長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出現發熱、出疹等症狀及時就診,及時隔離。
手口足病的症狀是什麼?
2樓:口碑小學教育
手口足病是一種發疹性傳染病,主要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但以夏秋季節患病最多,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
病毒寄生在患兒的咽部、唾液、皰疹和糞便中,不僅可通過唾液、噴嚏、咳嗽,說話時的飛沫傳染給別的孩子,還可通過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間接傳染。一旦流行,就會使很多孩子被傳染,被傳染上的孩子會在手、足**或口腔粘膜上出現類似水痘樣的小皰疹,因而被稱為手口足病。
手口足病的症狀如何防禦和治療
手足口病是如何引起的呢?如何緩解症狀呢?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傳染病,大多數患兒症狀較輕微,以手 足 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皰疹和全身發熱為主要症狀,患兒和隱 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手足口病的隱 染率高,在溼熱的環境下腸道病毒更容易繁殖生存,並通過感染者的排洩物進行廣泛傳播。手足口...
手足口病的症狀有哪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
常見症狀 水泡 口腔潰瘍 丘疹 低熱 小兒流口水 膿皰 吞嚥痛 咳嗽 口痛 舌齒齦疼痛性粟粒至水皰 口脣皰疹 流涎 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複雜而多樣,根據臨床病情的輕重程度,分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大多有發熱,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慾不振等症狀。口腔內可見散發性的皰疹或潰...
急!手足口病,急!!!小兒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怎樣防治?
手足口病是咋回事?星知計劃 手足口病是5 8月流行於5歲以下的寶寶的流行病,得病之後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注意寶寶衛生健康和環境衛生 預防措施 一 個人預防措施 1.飯前便後 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 替幼童更換尿布 處理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