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你是說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嗎?
這與小行星的質量和撞擊速度有關。
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撞擊能量實際上是它的動量。在物理學中,動量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即:
p=mv。式中:p為動量,m為物體的質量,v為物體的運動速度跡皮。單位是kgm/s。
乙個物體所具有的動量,大體上代表它所具有的動能(e動=1/2mv^2)。在小行星以非常高的速度撞擊到地球時,它的動量是非常大的。撞擊到地球時,受到地球的阻擋,它的速度瞬間降為零,則動量為零,動能也為零。
不管是動量還是能量都是守恆的,不能消失,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於是,小行星的動能就轉化為兩種形式。
一種就是瞬間轉化為對地球的撞擊能量,讓撞擊點附近變得支離破碎,激發出大量的灰塵和碎屑,以極高的速度四處飛散。
另一種是熱能。熱也是一種能量,它使撞擊點附近的物質溫度瞬間公升高,不止是水,甚至能造成岩石熔化和氣化。氣體的體積要遠遠大於同質量的液體或固體的體積,於是產生高壓氣體,氣體的體積就要迅速膨脹,**就發生了。
**又加速了撞擊物質的飛散速度虧察。
還有一點,就是小行星在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
時,會對大氣層產生兩個作用。一是與大氣層發生摩擦,產生高溫和燃燒;二是它的速度非姿空差常高,前方的空氣來不及「讓開」,會壓縮運動方向前方的空氣,形成乙個高壓空氣層。在小行星撞擊到地面前,這層高壓壓縮空氣層會首先接觸到地面,並對地面物質形成衝擊。
就是說,小行星還沒有撞擊到地面,地面上的物質就已經開始四散飛迸了。
這些因素組合到一起,就讓小行星撞擊更加厲害了。
1908年,一顆長度僅為數10公尺的小行星撞擊了西伯利亞。
地區,其產生的能量相當於600顆廣島原子彈。
當年毀滅恐龍的那顆小行星,直徑大約10公里,以大約每秒20公里的速度(相當於高速飛行的子彈的20倍),垂直撞擊到中美洲。
墨西哥尤卡坦半島。
其能量大約相當於60萬顆廣島原子彈。
小行星撞擊地球。
2樓:網友
20原子彈連現在的北京都不能完全摧毀。
一顆大點的小星星可以撞毀地球,你說呢。
“中華”小行星的發現是什麼,“中華”小行星的發現史是怎樣的?
1976年,美國哈佛大學天文臺把他們發現的第2051號小行星定名叫 張 這個 張 就是指我國著名天文學家 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張鈺哲。這是為了表達他們對在小行星研究中做出了貢獻的張鈺哲先生的尊敬,也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年過8旬的張鈺哲臺長1902年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他從小喜愛天文。1910年5月...
小行星有什麼用處
小行星的用處很廣泛,人們利用它接近地球的有利時機,把日地平均距離即天文單位的精確度,大大提高了一下。還可利用小行星測定大行星的質量,另外小行星也可以作為天然空間站。小行星一般指的是太陽系內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較小的一種天體。要說有什麼作用至少目前對於人類沒有太大的作用,雖然小行星上有一些很稀...
為什麼會有小行星撞向地球,為什麼有人說會有小行星會撞擊地球?
宇宙中各個星體之間是通過萬有引力相互作用的,地球繞著太陽轉 月亮繞著地球轉,這都是因為萬有引力的存在。太陽系中98.5 的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圍繞太陽進行公轉,形成了小行星帶。因為這些小行星質量很小,所以在飛行過程中很可能會受到質量很大的行星的引力作用,從而軌道發生變化。假如恰好小行星與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