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自己起名字
因為曾經北洋水師也有著一定的戰鬥力,可以保家衛國。
北洋海軍定遠艦和鎮遠艦效能如何?德國本不是海上強國,為什麼從德國購買?
2樓:前線小咖菌
定遠艦和鎮遠艦是19世紀末期我國從德國進口的兩艘鐵甲艦,定遠艦和鎮遠艦都屬於定遠級鐵甲艦,兩艘戰艦的排水量和裝備情況基本相同。定遠艦和鎮遠艦的滿載排水量高達7670噸,主炮是4門305mm口徑的克虜伯大炮,副炮是2門150mm克虜伯大炮。除了六門大口徑艦炮外,定遠艦和鎮遠艦還配備了其他口徑的各類艦炮數門,魚雷發射器三具,魚雷艇兩艘,攻擊能力屬於同時期戰艦中的佼佼者。
定遠艦和鎮遠艦的防禦能力也十分的出色,定遠艦和鎮遠艦單艘戰艦的裝甲重量超過1400噸,水上裝甲厚度達到了14英吋,水下裝甲厚度12英吋。在黃海海戰中,日本戰艦多次命中定遠艦和鎮遠艦,但都沒有給兩艘戰艦造成致命傷害,主要就是因為兩艘戰艦的防禦能力出色。定遠艦和鎮遠艦的短板是移動速度較慢,定遠艦的航速只有節,鎮遠艦的航速只能勉強超過15節。
在黃海海戰的時候,兩艘戰艦的機器老化,實際航速已經遠低於14節。<>
定遠艦和鎮遠艦的攻防能力雖然出色,但是航速比較慢,不如日本的巡洋艦更加的靈活。在黃海海戰時期,日本艦隊繞開定遠艦和鎮遠艦,攻擊北洋艦隊的幾艘實力較弱的戰艦,擊沉了北洋艦隊5艘戰艦。在威海衛海戰中,鎮遠艦被日本人俘虜,日本對鎮遠艦進行了小幅度的公升級改裝。
在1898年,鎮遠艦被列為「二等戰艦」,成為了日本艦隊裡面的一艘非主力戰艦。<>
定遠艦和鎮遠艦資料看起來非常的強勁,但是在實戰中的表現非常一般,很多人在甲午戰爭後,紛紛指責李鴻章不購買英國戰艦。德國並不是海上強國,在李鴻章購買**的時候,德國和英國都曾經為李鴻章深處過橄欖枝,但是李鴻章最終選定的是德國。李鴻章選擇從德國購買戰艦,並非是因為李鴻章偏袒德國,而是德國在當時給出的條件比較誘人。
在購買鐵甲艦之前,李鴻章從英國人手裡購買了幾十艘蚊子船,結果這種戰艦根本不能海戰,只能當做海上移動炮臺使用。當時的英國依仗著世界第一強國的霸權,對待清朝使者的態度非常傲慢,李鴻章對英國的印象很差。而德國在洋務運動期間一直和清朝有軍事合作,德國人不僅給出的**優惠,而且服務態度一直很好。
德國提出的定遠級鐵甲艦的計劃,也很符合清**的需求,**也比較的合理,李鴻章自然而然的選擇了從德國購買戰艦。
3樓:海角之鄰
北洋海軍在當時號稱亞洲第一,裝備水平也較為先進,而德國在大炮鉅艦主義的影響下確實在當時艦艇水平較高。
4樓:帳號已登出
北洋海軍的定遠艦和鎮遠艦都是當初亞洲的最強戰艦,為什麼從德國買,是因為李鴻章去德國的時候,正好德國向他推銷,而且比自己造要快和便宜。
5樓:賈伯斯之眼
李鴻章騙慈禧私房錢買的。關鍵是還把德國虧了。別個誠實給李鴻章說是造價那麼多。李鴻章真以為賣價就那麼多,花1/3的價錢買的,騙了慈禧私房錢還讓德國虧了。
6樓:我名字很霸氣的
德國不是海上強國,但是德國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他們製造的工業產品和軍事裝備都是當時世界頂尖的。
7樓:你到底敢不敢
北洋海軍定遠艦和鎮遠艦效能還是很不錯的,德國本不是海上強國,卻從德國購買,是因為當時的時局所造成的。
8樓:雲水南
北洋海軍的定遠艦和鎮遠艦的效能比日本的艦艇好,出於當時的先進水平,從德國購買的原因是因為**便宜,同時其效能也是不俗的。
北洋水師的定遠和鎮遠兩艘當時在亞洲第一的鉅艦,在世界排第幾?德國船廠是如何設計製造的?
9樓:
當時算是世界先進的,但沒有排名,不算第一等。
德國屬於練手,所以定遠和鎮遠不算貴,價效比很高。
北洋水師到底是什麼水平
戰術戰略思想上海上武西警部隊,給滿洲貴族看家護院的,根本就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西防海軍,民華族主義沒法用,清國唯一的國家常備軍是旗人組成的八旗軍,清國對外最大的敵人始終是統西治下的漢人,信任的就那五百萬旗人,核心領土滿洲和侵佔華夏的燕雲,他是不敢放西權給漢人,即使到危西急時刻放了些也會很快就想收回去,...
如果北洋水師是左宗棠管理,甲午戰爭打日本能贏嗎?
我認為不行,因為甲午戰爭的敗退領導者只有很小一部分責任,主要問題在於北洋水師有艦無炮,打不動日本 所以才會輸。打平,左帥不服輸,日本支撐不下去長期戰爭,結果打平。李鴻章打仗差多了,缺少魄力,清軍本就紀律差,沒有魄力的大將是鎮不住的!不可能,誰去,都打不贏,因為,當時,清庭,太腐敗,把錢都花在建園林經...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為什麼會慘敗,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為什麼全軍覆沒??
清廷內部派系鬥爭劇烈,清流派的戶部尚書翁同龢不批錢給北洋更新陳舊的裝備。甚至北洋沒有經費購買開花彈,大東溝海戰基本上使用的是當初隨艦購買的炮彈。而日軍裝備了大量的開花彈 甚至有可能部分使用了裝填烈性炸藥苦味酸的開花彈 吉野在經過5個小時的激烈海戰後只使用了差不多一半的炮彈,相應的戰鬥只進行到一半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