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發動戰爭需有藉口,德皇威廉二世一眼就相中了奧塞矛盾,他一再向急於擴大自己在巴爾幹勢力範圍。
為什麼奧匈帝國要向塞爾亞開戰?還有好與壞
2樓:虎踞江南
一戰。開始時,奧匈帝國首先向塞爾維亞。
宣戰完全是必然的結果。
第一,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的積怨由來已久。
進入到20世紀初,奧匈帝國的勢力逐漸向巴爾幹地區擴張,1908年10月6日,奧匈帝國以保護僑民為由派兵吞併了原由其託管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這激起了早就想獲得這兩塊地盤(因有較多塞爾維亞人)的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奧情緒。因為塞爾維亞作為斯拉夫國家的「二哥」(「大哥」是俄羅斯),極度渴望統治全巴爾幹半島。
的斯拉夫人。但奧匈帝國的出兵令其希望徹底破滅。
第二,1914年6月28日上午9時正,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
來到1908年被奧地利吞併的波士尼亞視察,被一位塞爾維亞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射殺,這一事件被稱為塞拉耶佛事件。
也被公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導火線。第三。塞拉耶佛事件被奧匈帝國當做了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的口實。
1914年7月23日,奧匈帝國又在獲得德國無條件支援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包括拘捕**、鎮壓反奧活動和罷免反奧**等,塞國除涉及內正專案外悉數同意。不即便如此,奧匈帝國還是將軍事行動。
公升級。小結:奧匈帝國想向巴爾幹半島擴張勢力、塞拉耶佛事件、德國的「無條件支援」,這三者共同構成了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正式宣戰的主因。
3樓:風葉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都想要波赫。奧匈帝國塊頭大先給佔下了,塞爾維亞人憤憤不平下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
這個事件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後果是奧匈帝國分崩離析,俄羅斯共產黨上臺,亞洲日本實力進一步增強,美國正式登上了世界老大的位子。
一戰後奧匈帝國**原因
4樓:性格決定我未來
一戰時候奧匈帝國在德國支援對塞爾維亞宣戰!為什麼一些人還在說奧匈帝國一戰以後又變成塞爾維亞?
一戰以後,盛極一時的奧匈帝國,為何被分解成了好幾個國家?
5樓:小長學姐
這是由於這個國家在經歷了一戰和二戰以後,國際地位逐漸下降,所以才會最後被分解。
6樓:f但是
因為這個帝國當時兼併了太多小國家,很多國家開始復仇,而且他們那時候人人都非常希望解體。
尋找一首一戰時期的詩歌《倒下》
我爬上梯子 在地球的另一端吶喊 居然還躲不過 孤獨的死命糾纏 倒下吧,它說 我握緊拳頭 沒有看到冰冷的匕首 居然身體上躺著 一條蠕動的傷口 倒下吧,它說 我閉上眼睛 窗外飢餓的雷霆 居然還是撲倒了 一棵老態龍鍾的榕樹 倒下吧,它說 我捧著花店裡 最後一束等待枯萎的玫瑰花 居然在你面前 丟了嘴巴應有的...
一戰時期同盟國和協約國國有哪些,參加一戰的國家有哪一些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 塞爾維亞王國 法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義大利王國 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 中國等 同盟國 義大利 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 又稱奧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亞 戰爭過程主要是...
二戰時期,美軍的頭盔上為何要罩著一層網,有什麼用呢
頭盔上的網被稱為偽裝網,顧名思義,它的作用就是便於行軍時在叢林中偽裝,減少頭盔的反光,不易被敵軍發現。頭盔上罩的一層網相當於偽裝網,可以減少士兵被 的機會,通過叢林的時候還可以消音,避免被發現。主要起到隱蔽的作用,如果只是頭盔,因為是金屬的,容易反光暴露隱藏的位置。戰爭的發展使得 的威力得到大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