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寫了一遍又一遍的家書詩句
1樓:芊芊和你說民生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原文。洛陽城。
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二、譯文。洛陽城裡尺絕颳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開啟信封檢查。
三、出處。唐·張籍《秋思》
賞析。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是詩人的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和動作。詩人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寫自己怎麼樣廢寢忘食,挑燈夜戰地寫家書,就是通過這樣乙個平凡的動作來說明自己是在寫家書。
過去的交通很不發達,寄一封信回家就是一次漫長的旅行,寫一次家書當然要寫長一點了。信寫好了,發現還有的話沒有說,當然要把信開啟來補充一些了。
詩人這樣寫詩是很貼近生活的,但是詩歌不僅要虛悶貼近生活,還要貼近自己,貼近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思,這樣才會震撼人心。這首詩就做到了這一點陵譽姿。
張籍寫了一遍又一遍的家書詩句
2樓:星恩文化
秋天是思念的季節,當秋風起,思念也隨風而來。
秋天,可能天生就是思念的時節。梧桐夜落,秋風細細,每一絲空氣裡,都滲透著思念的味道,每一片秋葉上,都書寫著思念的篇章。
看到晴空,大雁歸去,黃葉飄落,我的心,早就飛向你在的方向。一念秋風起,一念相思長。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唐·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深秋夜晚,散步寒涼。想到山中,松子正在掉落,友人應該還未休息吧。
寒涼的秋意,激起了我的思念纖好森。我們總會在某乙個場景下,想起乙個人。
有人說,明月千里送相思。只要有思念在,不管相隔多遠,你的情意也會到達。
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當洛陽城裡秋風起的時候,張籍想起了家鄉,想起了家人。他們在幹什麼呢?
張籍執筆寫了一封家書。當送信人要出發的時候,他匆匆叫住,我要再看一遍,看我還有什麼事忘記說了。
張籍是千萬萬想家人的寫照。秋風帶來了思念,帶來我的憂愁。
子夜四時歌·秋歌》
唐·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當長安城裡揚起秋風時,長安城裡的思婦紛紛想念邊塞的丈夫。
長安起秋風,人人都思念玉門關,因為牽掛的人在那裡。
秋風帶來思念的同時,還帶來惆悵,這世間,總是不圓滿的。可是,人生,如果不能相聚,至少能夠互相思念。
玉樓春》宋·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自你走後,滿目淒涼。我們斷了書信,該去**尋你,我亦不知。
深夜裡,秋風吹起竹葉,蕭蕭不停,千聲萬聲都是離愁別恨。
人最怕秋夜了,淒涼的秋風一陣一陣,敲打著人的心,總會提醒我們想起那些離去的人。
這個秋夜,想問一聲襪罩故人,你還安否?
長相思》南唐·李煜。
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
乙個美麗的女子,妝扮一新,穿著淡色的衣衫,梳著美麗的髮髻,毀畝不知為何卻皺起了眉。
站在窗邊,風聲和雨聲交和在一起,點點滴滴地打在芭蕉上,漫漫長夜,思念綿長。
秋風已經夠讓人思念的了,加上秋雨,加上芭蕉,它們似乎奏響了思念的協奏曲。在這淡淡的環境中,思念愈發綿長。
張籍對家人牽掛的詩句
3樓:zero天秤
一、「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釋義:洛陽城又開始刮秋風了,涼風陣陣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萬千思緒,便想寫封書信以表對家人思戀。
賞析:這句話突出表現出詩人多年客居洛陽城,在秋風蕭瑟的時節,引起了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便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但是心裡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二、創作背景:
張籍原籍吳郡,他在創作這首詩時正客居洛陽城。當時是秋季,秋風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悽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三、作者介紹:
張籍,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
4樓:依賴6zwma天焰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在中國古代,像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的人何其之多?恐怕早已數不勝數,他們或為求功名,或為國為民,或被迫背井離鄉,總之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但是,他們心中卻從沒有放下過對家鄉的思念,李白年少荊門出蜀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可仍舊憑藉對家鄉的思念寫出了《蜀道難》;王維出任江浙地區,也滿懷思念的寫下「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張籍相對王維來說還是幸運的,他就在王維心心念唸的洛陽,可是這份思念之情相對於王維卻絲毫不減。王維心繫著國家大事,縱使思念之絮漫天飛揚也隻字不提,而張籍卻將這份思念之情反覆落於紙上,唯恐少了一分。
我們不知道張籍在家書中寫了什麼,但從此詩中看,裡面寄託的思念卻不會少。秋天本身就是乙個相思的季節,古來「秋思」之作便不絕如縷,但唯有張籍這篇反覆在表達自己的思念,使人讀來憑空多出來幾分淒涼之情,秋天本身是有一些淒涼的,而又孤身一人身在外地,便更淒涼了。
孤身一人在外,無知己談心,無妻子相伴,縱使心中有許多的話也不知與何人訴說,「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想到這,心中便又多了幾分淒涼。好不容易碰到了乙個要路過家鄉的人,便匆匆地寫了一封家書想要讓人行道過時帶給親友。想必張籍在遇到行人時心中早就燃起一絲火熱了,心中也會有太多的話來問行人,有好多的話想讓行人轉達了。
可是行人也急著出發,可是還有好多話沒有講,可是又怕親友知道自己在洛陽生活的悽慘而擔心。面對行人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張籍匆匆地寫完了這封信,在行人即將離開的時候又開啟仔細檢查,生怕出了一絲紕漏。
這是一位遊子即飽含著思念而又怕親友擔心的複雜心態,看來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心態也並不是現代才出現的,早在唐朝,在外的遊子便懂得了要自己嚥下所有的苦痛。
思念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但這種又思念又生怕親友擔心的心態恐怕只會出現在在外的遊子身上。下筆時早已經思緒萬千,對於張籍來說,有千萬句的話想要跟家人講,可又生怕家人擔心,在行人臨行前又反覆的檢查,在外的遊子們不都是如此嗎?
5樓:佳人醉月
張籍 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寫家書的詩句
6樓:網友
一、《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代詩人張籍出生於江南之地,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正客居於洛陽城。當時是秋季,最是容易引發思愁的季節,秋風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悽寂情懷,引起了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於是他寫了封家書問候平安,可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忙中沒有把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這個細節化的描寫,非常細膩地將思念表達了出來。
二、《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信彎和月,門系釣魚船。
這是杜牧外放江西任職之時所作的,他已離家很長時間了,客居於旅舍,孤身一人,倍感寂寥。在悽清的夜晚不禁懷念起自己的家鄉,可是連家書的傳遞也變得困難起來。家鄉遠隔千里,旅人歸思難收,看到門外漁人的船隻就係在他們自家門前,這更加深了詩人的思鄉愁苦。
三、《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這位詩人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就這麼一首詩便令他流傳千古。他作為北方詩人(洛陽人),常年往來於吳楚間,這首詩就是他在一年冬春之際由楚入吳時,在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在詩人筆下,寄出去的家書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只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家鄉洛陽去。
四、《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滑盯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風受當時時代背景的影響,當時的國都長安,被安史之亂的戰火所毀,身處城中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當時的局勢下,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詩人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鬧虛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麼樣了。「家書抵萬金」一句,可以說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
把張籍寫的秋思編小故事
主要是你能不能理解詩人當時寫詩的心情和處境。若果你能深刻理解,那麼你不妨把自己當作當事人,再把詩句用白話翻譯一遍,我想應該是個不錯的小故事。題目 改寫古詩 秋思 學生習作 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 五 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 漂泊異鄉。在一個寂靜...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
方法 本題的考查點為作品的表達技巧和詩歌的思想內容,能力層次要求最高。應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進行文字的理解,內容的梳理 其次要知曉一些常見的典故和常用的表達技巧 最後,還要咀嚼文中的重要的字詞,揣摩作者的煉字煉詞。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 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
秋思中的張籍為什麼不能回到家鄉呢
古典詩詞中的乙個習見題材,能以這樣尋常的題材寫出新意的小詩實不太多,而張籍的 秋思 一詩選取日常生活中乙個富有內涵的片斷 寄家書時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構思巧妙,歷來為人稱道。第一句 洛陽城裡見秋風 說的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淡敘事,卻有內涵。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