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樓蘭的歷史背景誰懂?樓蘭古國的歷史和簡介?

2025-04-05 11:50:23 字數 1476 閱讀 2650

1樓:匿名使用者

提起樓蘭古城,人們都會想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因為他在1901年首次對外宣佈樓蘭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沙漠中考察,他僱傭的驢工兼嚮導,維吾爾族農民艾爾迪克因丟失工具,在尋找的途中,偶然在羅布泊西北岸發現一片古代遺址,斯文·赫定聽說後,馬上隨艾爾迪克來到了遺蹟處,發現這片古代遺蹟地面上,散佈著美麗的遲仔世木雕、織物、錢幣。

因缺乏飲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經過一年的準備,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專程來到這片遺蹟,進行了乙個星期的發掘工作。經過整理分析,赫定根據出土文書中有樓蘭字樣,遂將此遺蹟定為樓蘭,這一重要發現震驚了世界,為斯文·赫定贏得了極大的榮譽。

隨後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著赫定的路線圖找到樓蘭遺址的,他們的發掘工作更徹底和細緻,但同時也是破壞和掠奪性的。這些工作成了以後樓蘭探險的重要地理依據。

儘管從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難以辨認樓蘭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學家從大量資料和考察中發現,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廢棄了1500年的樓蘭城曾經輝煌一時。

據專家分析,樓蘭遺蹟已經有了1800年的歷史,經歷了風沙洗劫後,僅存殘缺的胡楊木架和少量的蘆葦牆。從房子的大小和建築材料看,當時普通百姓的住房條件比較簡陋,但遺蹟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細的木製戚模品和古錢幣又提醒人們,樓蘭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專家認為,樓蘭城中已有了貧富分化,這些木製品同時又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木工精湛的手藝和樓蘭經濟的繁榮。

專家發現,像碼肢這樣的民宅,留存下來的還有幾十間,並集中在城西組成了居住區,而在城東又分別有行政和軍事區,城市功能齊全而佈局分明,城市規劃和發展意識顯而易見。

專家指出,作為南北兩條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樓蘭城當時充分吸納了來自東西各方的交通和商業資源潛力,加之鄰近孔雀河,河道密佈而水量充盈,樓蘭城曾經在絲綢之路上輝煌一時。

樓蘭古國的歷史和簡介?

2樓:傑鋒丶炫子睿

中國史籍中最早關於樓蘭王國的具體記載,見於《史記·大宛列傳》。根據記載,我們知道樓蘭是乙個西域小國,建國於鹽澤邊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這裡的「鹽澤」,指的是羅布泊。

到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漢書》時,樓蘭王國有1570戶人家,共14100口人,國都名「打泥」。《漢書》進一步介紹了樓蘭的生態環境:「地沙滷少田,寄田仰谷分國。

國出玉,多葭葦(蘆葦)、枝柳(紅柳)、胡桐家胡楊)、白草(芨芨)。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

能作兵,與婼羌同。」 1]

漢昭帝時,樓蘭改國名為部善,並請求朝廷駐軍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從此樓蘭便成為****控制西域的戰略支點。

東漢時,樓蘭在絲綢之路上依然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東漢**在樓蘭大規模屯田,開發樓蘭。此後直至魏晉累幾百年之久,樓蘭一直是內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再後來,樓蘭便很少見於史載,逐漸地神秘消失了。

樓蘭古城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1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平方公尺。樓蘭遺址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蹟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樓蘭古國興盛的歷史原因是

樓蘭古城位於羅布泊西北角,是漢唐時期西域交通的樞紐,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國的絲綢 茶葉,西域的馬 葡萄 珠寶,最早都是通過樓蘭進行交易的。許多商隊經過這裡時,都要在此暫時休息。當時樓蘭城內商鋪連片,佛寺香火繚繞,東來西往的各國使團客商 僧侶遊客常年不斷,多種語言文字在這裡交流。樓蘭...

《飛越絕境》的真實歷史背景,曹操的真實歷史背景

1964年10月13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前三天。擔任試驗場總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上將,正在忙碌指揮著。此時,一份意外的祕密情報火急地送到他手上 偵察員發現,有一支一兩百人的雜色隊伍,突然出現在早已禁控的試爆區附近,而且鬼鬼祟祟地向試爆區靠近。情報中有一組伊爾偵察機從800米高空拍攝...

將相和的人物歷史背景,將相和的歷史背景

將相和 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和 負荊請罪 3個小故事組成。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壁歸趙 又培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暗算。為獎勵藺相如的汗馬之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丞相。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