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抽轉組
西元105年發明造紙後, 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為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據蔡倫家鄉湖南耒陽的民間傳說,蔡倫生 前也向家鄉傳授過造紙術。
東漢末年山東造紙也比較發達,出過東萊縣(今掖縣)的造紙能手左伯。另外,紙和藻飾書通過絲綢之路也先後傳向 北方各少數民族地區。晉代開始,我國書畫名家輩出,大大促進了書畫用紙的發展。
如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時期書畫用紙大有提高。晉與南北朝的書寫紙抄經紙為麻和楮皮製造,紙面已敷用澱粉與白色礦物塗料並進行研光。隋代統一南北後,唐、宋繼承與發展了數百年造紙的成就,並開闢了唐、宋我過手工造紙的全盛時期:
唐代書畫與佛教盛行,使紙的需求劇增,造紙的原料擴大 到用藤和桑皮等。書畫紙還用澱粉硝煮成塗料塗布後再經打蠟,最後用粗布或石塊等揩磨砑光。寫經紙還用黃檗染成黃色以避蠹。
北宋時安徽已採用日曬夜收的辦法 漂白麻纖維以製紙,抄出的生紙光滑瑩白,耐久性好。南宋時我國南方已盛產竹紙,王安石、蘇東坡等都喜歡用竹紙寫字,認為竹紙墨色鮮亮,筆鋒明快,當時受到 許多文人墨客的仿慧空巖枝效,從而促進了竹紙的發展。宋代不但盛產竹紙,而且開始用稻、麥草造紙。
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記載了浙江人以麥、稻杆做紙漿及與油藤 配用造紙。到了明代,我國用竹子造紙的技術(指手工)已臻完善,該時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系統敘述了用竹子造紙的生產過程,並附有生產裝置與操作過程的插圖。該書已譯成日、法、英文傳人日本與歐洲,是我國系統記述造紙工藝的最早著作。
前棗瞎經過元、明、清數百年歲月,到清代中期,我國手工造紙已相當發達,質量先進,品種繁多,成為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發展傳播的物質條件。
2樓:強仁生日哈皮
明清時期共544年,是傳統造紙技術史中的最後乙個階段,可以把這個階段稱之為談襪集大成階段。明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文化比宋代發達,從整個科學技術史角度看,明代也是個總結性發展階段。在造紙技術謹輪史領域內同樣如此。
這個階段在造紙原料、技術、裝置和加工等方面都集歷史上的大成,紙的產量、質量、用途和產地也都比過去含晌激任何時期處於更高的發展階段。同時還出現專門論述造紙技術的插圖本專著,為前代所未見。隨著中外交流的緊密,中國精工細作的紙、紙製品及加工技術繼續傳至國外。
清末,中國又從西方引入機器造紙技術,從而在造紙技術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明清時期中國傳統造紙技術達到歷史上的最高峰,但也隨著清朝封建統治的衰落而進入低谷。我們對中國造紙技術史的考察也至此為止。
清以後進入近代、現代發展階段,當另行研究。明清時的造紙槽坊大多分佈在南方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廣東和四川次之;北方以陝西、山西、河北等省為主。原料有竹、麻、皮料和稻草等,其中竹紙產量佔首位,南方各省盛產竹材,因此近山區也多造竹紙。
皮紙多用作書畫或印刷書籍,麻紙產量比率逐漸變小。明清時皖南特產的「宣紙」為一時之甲,其原料主要是青檀皮,這是一種榆科青檀屬的中國特產落葉喬木,取其枝條韌皮造紙。古人多誤以為楮,近人多誤以為桑。
竹紙中以江西、福建的「連史」、「毛邊」最為普遍,多用於印各種書籍。麻紙主要產於北方各省,產量不大;皮紙南北各地都有,產量居第二位;稻麥杆紙用於造次紙、包裝紙、火紙(迷信紙)或作紙板。關於明代造紙的一般情況,在明人著作中多有提及,如屠隆在《考槃餘事》卷二《紙箋》中說,明代永樂年間(西元1403—1424年)在江西南昌附近的西山設官局造紙,「最厚大而好者曰連。
七、曰觀音紙。有奏本紙出江西鉛山,有榜紙出浙之常山、直隸廬州英山(今安徽)。有小箋紙出江西臨川,有大箋紙出浙之上虞。
今之大內(宮內)用細密灑金五色粉箋、五色大簾紙。有白箋堅厚如板,兩面砑光如玉潔白。有印金五色花箋,有磁青紙如緞素,堅韌可寶。
近日吳中無紋灑金箋紙為佳,松江潭箋不用粉造,以荊州(今湖北)連紙褙後砑光、用蠟打各色花鳥,堅滑可類宋紙。新安仿造宋藏經紙亦佳,有舊裱畫卷綿紙(皮紙)作畫甚佳,有則宜收藏之」。
古代紙是什麼做的
3樓:成大文化
有關中國古代造紙的方法,歷史上記載很少,但就紙的製作工藝及其原理,發明迄今兩千年來,並無多大實質性變化。總結起可歸納以下幾步:
1、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裡煮,待晾涼後再進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2、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3、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唐朝時期的紙是什麼紙
4樓:abc生活攻略
1、唐朝時期的紙是以麻為主料製成的麻紙,麻紙是中國古人的重要發明。由東漢蔡倫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圖書典籍的用紙之一,是一種大部分以黃麻、布頭、破履為主原料生產的強韌紙張。
2、唐朝(西元618年-西元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紙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5樓:關於愛情
紙是西漢發明的。
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紙」,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我國已經棚歷吵有了麻質纖維紙,但是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它的使用原料簡單易得,包括了樹皮、麻頭、魚網等,製作的工藝也非常的簡單,只需要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就可以製作完成。這種紙的製作成本非常的低,但是質量卻提高不少,而且它的**也很便宜,所以適合民間普遍使用。造紙術既方便了人們書寫,又促進了文化傳播。
造紙發展
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
遠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爛簡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覆鏈侍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紙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6樓:刺客聊社會
紙是西漢發明的。
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紙」。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但是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它的使用原料簡單易得,包括了樹皮、麻頭、魚網等,製作的工藝也非常的簡單,只需要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就可以製作完成,這種紙,製作成本非常的低,但是質量卻提高不少,而且它的**也很便宜,所以適合民間普遍使用。
造紙術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化學工藝,它使得造紙材料簡單易得,成本低且便於攜帶,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且深刻的影響。紙比中國古代的甲骨、鐘鼎、竹簡、木牘、絲帛都便宜得多,而且輕便,能長期儲存。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對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古代都有哪些紙?
7樓:網友
灞橋紙。蔡候紙。左伯紙。藤紙。
8樓:鄒福臨
麻紙白鹿紙高麗紙等。
古代宮廷祕傳,清代時期古代奶媽的具體是做什麼的
其實她們最大的依丈就是皇帝的奶媽,對她們達官們多少會給一點面子,當然說權利她們沒有什麼權利 就是一個餵奶的,只不過是給皇帝餵奶的 宮廷祕傳的宮鬥規則是什麼 1 宮鬥要求 大於50級 並且集齊6個夥伴。如果夥伴未達到50級將無法進行討伐出戰。2 宮鬥所建議主升級資質高,氣勢高屬性的夥伴。3 宮鬥出戰中...
8開的素描紙是這樣的嗎,素描紙8開是A4紙那麼大嗎?
不知道桌子有多大!反正4開是8開的2倍 別忽悠我,這是4開的,因為桌子比較大。素描紙8開是a4紙那麼大嗎?不是。正度8開的尺寸是 白料270mm 390mm,成品260mm 370mm。a4紙規格為 21 29.7cm 210mm 297mm 版面的大小稱為開本,開本以全張紙為計算單位,每全張紙裁切...
272mmX390mm的紙是什麼型號的紙啊,外面有賣嗎
你說的尺寸和k紙。很接近,k紙的尺寸是xmm,應該屬於一種標準紙,賣書畫工具和美工用品的文具店應該有賣。不行就到 上去找找看。開本按照尺寸的大小,通常分三種型別 大型開本 中型開本和小型開本。以 的紙來說,開以上為大型開本, 開為中型開本,開以下為小型開本,但以文字為主的書籍一般為中型開本。開本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