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唐僧取經的詩句,唐僧去哪取經的

2025-04-06 08:05:24 字數 1503 閱讀 3929

唐僧去哪取經的

1樓:逸飛生活百科

<>唐僧去西天取經的。

唐僧,唐朝的玄奘法師。他是1300年前我國偉大的旅行家,思想家,翻譯家。為了深入研究佛學,他冒著生命危險,西行取經,一路上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才到達佛教發源地印度。

玄奘在印度遊歷,研究和講學整整13年。回國後,在長安進行佛經翻譯。他總共翻譯了75部經典,對當時中國的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影響。

唐僧即玄奘。玄奘為**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蹟。他的足跡遍佈印度,影響遠至日本,南韓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唐僧取經故事

2樓:吃瓜小能手

唐太宗登基不久,玄奘在長安遇到了一位來自天竺的高僧,萌發了到佛教起源地天竺去尋求真經的念頭。一開始,玄奘希望獲得朝廷的支援,便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書,請求西遊取經。朝廷考慮到當時的邊境狀況,「有詔不許」,其他僧人都紛紛退縮,只有玄奘打定主意並暗中著手準備,在28歲那年,邁出了遠行的第一步。

因此可以說,玄奘是偷偷摸摸離開長安的,唐太宗並不知曉此事,也沒有傳說中與之結拜,還賜與其袈裟和禪杖,並親自為其餞行的事情發生。

玄奘從涼州開始了曲折而艱難的萬里取經之路。當地**李大亮得到密報,說有個長安來的僧人想出關去西方,懷疑其真實用意,於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長安。玄奘在當地高僧的。

幫助下,悄悄潛行到了玉門關外的瓜州,遇到了乙個叫石槃陀的胡人,請求玄奘為他授戒,還主動提出隨他同行,並安排了一匹識途老馬當玄奘的坐騎。

按照唐朝律法,協助偷渡的人也會被處死。當他們兩人快抵達第一座烽火臺時,石槃陀擔心玄奘一旦被駐軍抓住會連累到自己,幾次想提刀殺死玄奘。玄奘鄭重承諾後,石槃陀打消了惡念,回瓜州去了。

從此,西行路上只剩下玄奘與老瘦馬。到了第乙個烽火臺,縱然玄奘輕手輕腳,還是被駐軍發現了,守衛校尉王祥聽聞面前這個滿面灰塵的僧人竟是玄奘,大為驚訝。一番深談過後,王祥被打動了,決定放玄奘繼續西行,還為他指明瞭去路,告訴玄奘第四烽火臺校尉是自己的親戚,通過時只需報上自己的姓名即可。

玄奘順利通過了第四烽,避開了第五烽,進入了浩瀚的大沙漠。可途中又無意打翻了水囊,五天四夜沒有喝一滴水,就在他奄奄一息的危急關頭,老瘦馬找到了珍貴的水源,帶他走出了沙漠,來到西域的第乙個國家伊吾國。

與伊吾相鄰的高昌國王麴文泰欣喜而恭敬地迎接玄奘,並懇請他留下擔任國師,玄奘以絕食表明決心。麴文泰與他結拜為兄弟,準備了大量金銀、物資,派25人,隨帶30匹馬護送。同時還修書24封信給沿途的24個國家,附上謝禮,以助玄奘順利西行。

跋涉了十萬多公里,玄奘終於抵達了天竺。

幾年後,玄奘帶著600多部佛經,返回闊別已久的長安。和出行時的悄無聲息不同,他的事蹟轟動了整個大唐,唐太宗親自接見了他,讚揚他百折不撓的精神。

唐僧取經是真的嗎,唐僧取經是真是假?

這只是一個 而已 不要當真 唐僧取經是真是假?是真的。唐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在佛教史上是一件大事,在我國佛教史上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大事件。據史載,唐玄奘法師廣學各種經典論著,師從多位高師,因慨嘆眾師所論不一,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可適從,乃誓遊天竺,以問惑辨疑。就是說,各人所說的不一樣,看佛經翻譯的...

有關像唐僧師徒經歷的故事嗎唐僧師徒取經經歷的最後一難是什麼

看西遊記。歷史上本沒有孫悟空這個人 唐僧倒是有,玄奘法師。關於玄奘坎坷的事情多了。不像電視裡那麼和諧的。玄奘 600 664 名陳禕,洛州 緱氏 今河南偃師 滑國故城 人。梵文名 摩訶耶那提婆mah y nadeva,唐言 大乘天,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種形態,經藏是佛說的佛經,律藏是戒律,論藏是後來的...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所經過的國家有哪些現代國家

1.現代研究認為 唐僧從唐朝古都長安即今日西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過星星峽 內流沙河,進入新疆哈容密,再穿越吐魯番盆地 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翻越興都庫什山達阪,抵達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 也就是 西遊記 中唐僧取經的西天大雷音寺。活動全程一萬多公里,途經吉爾吉斯坦 烏茲別克 阿富汗 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