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民居的作文
1樓:天使之翼
蒙古包的成因生活需求。遊牧不同於農耕,牧民所有的吃穿用住都**於牲口,而草原是一種季節性非常強的地貌,植被衰敗很快。為了保住自家牲口,牧民必須依照放牧需要經常搬家。
因此蒙古包需要輕便可裝卸的結構。建築材料就地取材,由毛氈鋪成,還需要輕便的柵欄和長杆。草原地區風勢比較大,輕便的毛氈容易被吹散,圓錐形房頂容易用繩索固定而且防風。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泥水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謂建築史上的奇觀,遊牧民族的一大貢獻。蒙古包的架木: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烏尼、哈那、門檻。苫氈的裁製:
由頂氈、頂棚、圍氈、外罩、氈門、氈門頭、氈牆根、氈幕等組成。製作帶子和圍繩:
蒙古包的帶子、圍繩、壓繩、捆繩、墜繩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狀,防止哈那向外炸開,使頂棚、圍氈不致下滑,在風中掀起來。總之,對保持蒙古包的穩固堅定和延長壽命都有很大的關係。
木柵蒙語稱「哈納」,是用長約2公尺的細木杆相互交叉編扎而成的網片,可以伸縮,幾張網片和包門連線起來形成乙個圓形的牆架,大約60根被稱作「烏尼」的撐杆和頂圈插結則構成了蒙古包頂部的傘形骨架。牧民們用皮繩、鬢繩把各部分牢牢地紮在一起,然後內 外鋪掛上用羊毛編織成的氈子加以封閉,乙個精美觀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可以說是用最簡潔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
仿造家家民居寫蒙古包作文
2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消飢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納散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
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公尺,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釐公尺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運輸。
克等族拿茄返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這就是那有特點的蒙古包!
仿造客家居你也寫一寫蒙古包200字
3樓:豎起大拇指點贊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想便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釐公尺、長230釐公尺左右,圍成圓形板,帳頂留一天窗。
頂氈是蒙古包的頂飾,頂氈的大小,以正方形對角線的長度決定。裁剪時,以橫木的中間為起點並且四個角上釘上帶子。可以防止大風灌進來把氈房吹走。
蒙古包的好處是什麼呢?它的好處有以下兩點:
1、搭蓋迅速:搭蒙古包,乙個女人都可以搭起來。等人生火熬茶的時,一座蒙古包就搭起來;
2、拆卸容易帶子都是活釦,一解開。氈子和架木就自動分離。,乙個人就能卸完。
因為蒙古族是遊牧民族,從事遊牧生產,所以蒙古包的應運而生,給千萬里長距離的自由遷徙帶來了極大的方。
模仿金色花寫作文求速度,模仿金色花寫作文600字 求速度
小樹苗假如我變成了一顆小樹苗,為了不讓媽媽你找到我,我會長在咱們家後院,偷偷的看著你找我的身影,聽著你叫我的急切喊聲,我卻一聲兒不響,在那裡偷偷地笑。我會悄悄的看你忙碌的身影,一刻也不停留。當你剛起床,要做早餐時,你拉開窗簾,看到我綠綠的 小小的 嫩嫩的身子,臉上就會露出開心的笑容,使你一天都會有好...
蒙古包的地理位置,地域氣候,民居的材料和功能以及當地的生產方
蒙古包抄 蒙古包也稱 氈 bai包 蒙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du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zhi一種用dao厚羊毛氈製成的圓形凸頂房屋。分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牧區多建移動式。通常高約2.5米,直徑4米。包頂有圓形天空,通煙氣。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 耐御風寒,適於遊牧等特點。是能夠拆...
模仿泉城寫作文,模仿泉城寫一篇作文
山東省省會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北瀕黃河,南依泰山。濟南自然風光秀麗,自古素有 泉城 之美稱。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說的就是 泉城 濟南。這是一處以泉水眾多 風光明秀而著稱於世的美麗城市。濟南城內原來百泉爭湧,分佈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 黑虎泉 五龍潭 珍珠泉四大泉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