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美隨筆散文
1樓:清寧時光
身邊的美羅丹有句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作文 身謹源邊的美空族。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
對啊,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有的人在去尋找美,卻不想其實自己在路途中錯失了很多美。有時美與我們擦肩而過,失之交臂,只是因為我們沒有一雙發現美的。
眼睛。我就在身邊發現過一次美。這天,我乙個人去上學。等到放學時,卻下了一場大雨。
我不得不在路邊的大樹下躲雨,等到雨停時再回家。無意間我突然發現對面有一朵剛剛開放的粉紅色花兒。它生長在一叢綠葉之中,很顯眼。
幾滴雨點打在了花瓣上,把花兒點綴的更加美麗。可雨越下越大,幾粒豆大的雨滴打在了花瓣上,打掉了幾片花瓣。還有幾粒豆大的雨滴打在了花莖上,把花給打彎了。
我緊張地看著花兒,生怕這朵美麗的花兒熬不過去。不一會兒,雨停了。這朵花熬過來了。
一輛車擋住了我的視線,不一會兒,車子離開了,我再看花時,它不知何時已挺直腰板,繼續朝著太陽微笑。花瓣上的水珠在太陽的映照下散發出七種不同的顏色。鬥晌弊。
這就是美,是我發現的美。美也在你的身邊,你發現了嗎?
最優美的散文
2樓:l雨落
如果,這是前世。前世你在佛前祈求了五百年,求五百年只為了在最美的時刻被誰遇見。
如果這是今生。今生,你已是一棵開花的樹,誰遇見了你,誰又被你遇見?時光飛逝,愛情轉身,身後誰帶走了你一樹花的記憶。
你拼砌著那些碎片,都是曾經等待的熱情,以及,生生世世的盼望。一片是一朵花,一朵結一段緣,紅塵裡,誰與你錯肩擦過千百年。
痴戀冷成琥珀,回頭看,是那人。歲月把那人織成經典。
而今夜,就在今夜,有朵花自指尖盛開。聽到一聲望穿秋水的悸動,在瓣與瓣之間延展,宛若甜鄉暖夢,真抵柔軟的心底部,在那人必經的路旁,芳菲滿地。
3樓:幻雲釋夢
我喜歡聽你彈鋼琴 聽你分分秒秒的心情 低音代表傷心 高音代表開心 我喜歡聽你彈鋼琴 聽你用五線譜帶我去旅行 遇上休止符 閉上眼會聽見愛的延長音 我喜歡把讀完的雜誌放在地上 讓風幫我翻動書頁 嘩啦嘩啦 花香、 琴音、 日光、 還有** 秋日的午後 心情和時間一起定格。 那陣風擁抱著我 宛若沉睡的星之祈禱
恩,這個怎麼樣。
4樓:小欣丟失的愛情
「淅瀝瀝,刷刷刷」春雨霏微地下,像蛛絲一樣輕,像針尖一樣細,像線一樣長,像用篩子篩過一樣密密地向大地飄灑,像活潑的孩子在水中輕輕一跳,彈起小而圓的水圈,瞬間又融入了集體的懷抱。
它,潤溼了大地,潤醒了小草,潤綠了楊柳,潤開了報春花。溼潤的空氣 夾雜著泥土的芳香,隨著和融融的風,輕柔地親吻著所有的生靈,萬物都呼吸著無比清爽的春的氣息,感受著春劇烈跳動的脈搏。春是生命的耕耘者。
5樓:櫻花漫雲
老師的窗前,有一棵公尺蘭,悄然綻放,清香悠遠;老師的窗前,有一盞燈光,與月亮相擁,趕走了黑暗。
那揮毫潑墨的手筆,正書寫明天的畫卷;那搖曳的身影,是在學子習作中,尋找弄潮兒的波瀾。這時而發出的聲音,就是老師的輕輕自言,叫絕拍案,為絕妙的句章而驚歎;這時常翻閱的書齋就是橋樑一線,連線著遙遠,承載著期望,帶著學子走向科學的頂端。
老師的窗前,總有一種燦爛;老師的窗前,凝結著乙個心願。遙望老師的窗前,心存感激,學子永遠把可敬的老師牽念。老師的窗前,寄託無限;老師的窗前,與大海相連。
學子是海的浪花,老師就是浪的依戀。
無論生活的路有多遠,學子的身後,總有老師注視的雙眼。生活在知識的豐富中多彩,歲月在老師辛勤的汗水中盛滿。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老師是力量的耕耘者,這世界因老師而精彩,這土地因老師而燦爛。
愛灑講臺,灰聚燭燃;春華秋實,桃熟流丹。老師的窗前,有一棵公尺蘭,悄然綻放,清香悠遠。
培根的散文常常採用什麼手法,培根的散文隨筆有怎樣的特點
培根的散文結構嚴謹,論證合理,語言形象生動 常常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論說通俗易懂。培根隨筆 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 培根所著.本書分為 論求知 論美 論善 論真理 論健康 論家庭 論友誼 等多篇隨筆。在 論求知 中,培根說道 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
有關飛蛾的隨筆散文文章?
飛蛾的生命感悟字作文 飛蛾撲火 自取滅亡 這是古人根據飛蛾對燈火的條件反射所得出的一句歇後語。而這句話也帶有著對飛蛾無知的嘲笑意味。可事實上我們有時候也具備著飛蛾的那種無知,也需要飛蛾的那種無知。並不是因為有飛蛾的那種條件反射,而是我們對信念的執著。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一件事是錯的,可卻還是去做了...
文章和隨筆有什麼區別,散文和隨筆的區別
隨筆,顧來名思義 隨筆一 源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bai,是議 的一du個變zhi 概念不清。文章包含隨筆,隨筆是文章一種。散文和隨筆的區別 1 定義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 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 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 976年12月 984年11月 時期。隨筆,顧名思義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