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好處

2025-04-12 05:05:23 字數 5134 閱讀 9618

1樓:星野叭

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好處如下。

農業文化遺產不僅記載了農業發展的歷史,而且啟示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每乙個農業文化遺產地,都是重要的生物、文化和技術基因庫。

種子是農業的「晶元」,種質資源對於保障糧食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意義。農業科學家一直在研發各類優質品種,追求更高的產量、更廣的環境適應性或更強的抗病害能力,而這些基因,可能就蘊搭銷藏在農業文化遺產地的傳統作物裡。

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開墾在水土貧瘠的太行山區。當地活態傳承和利用的農家品種共有五穀雜糧15種68個、瓜果菜蔬28種58個、乾鮮果品14種40個,以及15種可食菌類、45種可食野菜、72種野生藥用植物和32種藥用動物,堪知跡遊稱一座寶藏。當地百姓利用「農民種子銀行」的方式,收集、儲存著傳州敏統品種資源。

2021年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複合系統有1000年的歷史,這套生產生活方式,衍生出豐富多元的民間文化。當地有鼓樓、風雨橋、苗寨侗寨等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侗族大歌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蘆笙節、牯藏節、凍魚節、卯節、端節等民族節日,還有吹笙踩堂、抬官人、打鞦韆、鼓樓搶雞等民俗,被原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此外,雲南普洱古茶園和茶文化系統、福建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均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更是展現了中國悠久而豐富的茶文化。

中國傳統農業技術中,還凝聚著無數前人的智慧,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精耕細作與間作、輪作、套種技術體系,用地養地結合,農林牧複合……早在百年前,就有國外專家盛讚這些耕種方式的先進性。稻田養魚養鴨和多樣化種植防控病蟲草害,天然環保;梯田、圩田、垛田、塗田、沙田、架田等方式,因地制宜,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桑基魚塘、桑基圩田等迴圈農業體系,經濟高效。

它們至今仍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技術源泉,並因此而享譽世界。

2樓:啊丟牛看看

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好處,好處就是每年可以得到國家一定的補助,帶動旅遊業等。

啟動農業文化遺產什麼工作的國家

3樓:乾萊資訊諮詢

2012年「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啟動,當然這是由農業部牽頭的。這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乙個開展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評選與保護的國家。目前已公佈了兩批共39處專案。

農業文化遺產是指人類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並傳承的獨特農業生產系統。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文化遺產是這個國家的主要財富,因此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應該在我禪搏州國這樣乙個農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中佔有重要一席。

特別是在以農藥、化肥、除草劑。

催熟劑等所謂農業現代化。

充斥於世賀蔽的時候,傳統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更有其急迫性和必要性。

我們中華民族。

的祖先在歷史上所創造出的豐厚的農業文化遺產,不但使我們這個土地貧瘠、自然條件並不算十分優越的古老國度,在數千年間實現了超穩定發展;

同時我們的祖先也通過利用施用農家肥、輪種、套種等傳統技術,基銀核本上實現了對土地的永續利用。

怎樣傳承農業文化遺產

4樓:聊看民間百態

傳承農業文化遺產要建立農耕文化保護名錄、保護好傳統民居和自然村落、建立農耕文化傳承基地、重視農耕文化的保護、參與和體驗、注重農耕文化與傳統節慶的銜接。

1、建立農耕文化保護名錄

組織專家對全州農耕文化進行收集整理,把祖先流傳下來的和已經消失的生產技藝、耕作制虧戚度、習俗、節慶、服飾、語言、歌舞、建築等方面的農耕文化分類彙編,納入保護名錄。扶持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民間藝人,讓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代代相傳。

2、保護好傳統民居和自然村落

加強傳統民居和自然村落的保護,並投入一定的經費,採取搶救、修復、加固等措施,開展好實物性保護。

3、建立農耕文化傳承基地

利用民族團結示範村鎮建設專案,以民族刺繡、民族**舞蹈、民族銷衫陵節慶等文化元素為著力點,精心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農耕文化傳承基地,以利於遊客對農耕文化形成直觀認識。

4、重視農耕文化的保護、參與和體驗

深挖歷史文化,發展鄉村旅遊,在開發鄉村旅遊資源的時候,尤其要注重對傳統農耕文化的保護,不僅保護好農村清新古樸的鄉野氣息,還要保護、傳承和利用好鄉村質樸的農耕文化,提高鄉村旅遊的文化品位。同時,重視遊客對農耕文化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將文化性與娛樂性、趣味性充分結合,給遊客更大的空間,使遊客獲得娛樂、審美、親歷塌滾的體驗。

5、注重農耕文化與傳統節慶的銜接

我國傳統節日都起源於農耕時代,因此,弘揚農耕文化,首先要過好我們的傳統節日,讓傳統節日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構成部分,使每個人普遍認同傳統節日,成為節慶文化的傳承人。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由什麼組成

5樓: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指在長期的農業活動中形成和傳承下來的具有歷史、文化、科技、生態、藝術等重要價值的農業系統、技藝、產品和資源,具有代表性、獨特性和普遍價值,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重要晌舉農業文鬥謹鉛化遺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農業生產方式和制度:如古代農耕文明、傳統的農業管理制度等;2. 農耕遺址和農村景觀:

如古代的農場、農田、灌溉工程等;3. 農業技術和知識:如種植、養殖、加工、儲存等方面的空好技術和知識;4.

農業產品和食品文化:如傳統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和消費方式等;5. 農業生態和環境:

如傳統的農業生態系統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化等。以上是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主要內容,其中每一項都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對保護和傳承人類的農業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定標準

6樓:極隨道

認定:一、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crac(china』s rural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包括有代表性的農業技能、農業知識、農業活動、農業工具以及農業養殖體系等。

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crac認定專案要求取得能夠滿足如下標準:

1)具有歷史性及具有獨特性的歷史性農業文化遺產;

2)具有較高的學習帶則價值、教育價值、社會價值及意義性;

3)具有良好的傳統價值及物種多樣性;

4)有著合理的文化傳承機制;

5)保護、貢獻及保持文化傳承的多種形式的文化性民俗文化傳承。

因此,獲得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蠢芹棚crac認定的專案必須同時滿足首滲10項標準。具體而言,有以下10項認定標準:

1.歷史上儲存良好;

2.傳承特定農業文化;

3.具有獨特地域性;

4.農業特色已經形成;

5.具有文化傳承價值;

6.符合審美觀;

7.有環境友好性;

8.安全和可持續開發;

9.能夠提供高質量經濟收益;

10.具有有趣的故事性。

7樓:網友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定標準包括:盯謹歷世燃史和文化、傳統語言和標準、生物多樣性、農業水利技術和水資源管理、生態系統管理、土地利用和土地調查、農業社會經濟和法律體系以及文化、社會和政治影響等。本標準還將遺產的內涵擴充套件到了生態文明、技術凱返基傳承與發展等方面,強調了要保護遺產的功能和價值。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8樓:翻鬥花園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簡稱giahs),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將其定義為:「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於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2022年5月2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宣佈,最新認定中國三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建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意義: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 sys-tems, giahs)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全球環境**(gef)支援下,聯合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於2002年發起的乙個大型專案,旨在建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及其有關的景觀、生物多樣性、知識和文化保護體系,並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認可與保護,使之成為可持續管理的基礎。該專案將努力促進地區和全球範圍內對當地農民和少數民族關於自然和環境的傳統知識和管理經驗的更好認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和經驗來應對當代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特別是促進可持續農業的振興和農村發展目標的實現。

按照專案設計,將在世界範圍內陸續選擇符合條件的傳統農業系統進行動態保護與適應性管理的示範。一般而言,這些農業生產系統是農、林、牧、漁相結合的複合系統,是植物、動物、人類與景觀在特殊環境下共同適應與共同進化的系統,是通過高度適應的社會與文化實踐和機制進行管理的系統,是能夠為當地提供食物與生計安全和社會、文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系統,是在地區、國家和國際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的系統,同時也是目前快速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威脅的系統。<>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9樓:生活小萌家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簡稱giahs),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將其定義鄭笑為:

「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核叢粗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於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2022年5月2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宣佈,最新認定中國三處改鎮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中國三項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22年5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次通過線上方式完成考察,正式認定我國3個傳統農業系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分別是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和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截至目前,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

以上內容參考央廣網-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中國三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山東泰山 山東泰山,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 泰山 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

我國堡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我國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1.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重要過程,具體有歷史的 社會的 科技的 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因此,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培植社會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2.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什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 指被各群體 團體 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