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英《望月》中的典故,關於中秋的詩句 帶典故的

2025-04-13 08:20:32 字數 5240 閱讀 3553

1樓:匿名使用者

女媧補天 后羿射日 倉頡造字。

佛學中所謂 望月之手指 是什麼典故?

2樓:dingyu丁習習

1、六祖慧能說過:「真理是與文字無關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並不是明月」。

2、我們學習佛陀的經典,要通過這些語言文字,體悟它背後所蘊含的深深義理,靠此義理指示,明悟我們的清淨佛心。不能執著在語言文字上,以為那就是佛心,就是佛法。那就永遠找不到清淨佛心了,因為把語言文字當作佛心,當作佛法,其實,已經失去了佛心真正的大圓滿、大具足、大光明、大無礙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其意是以月喻法而以指喻教,以示修行之人切不可執指而忘月,著於名相而不能通達實相。然而然而月在天上,對於未見者,如不以手指示之,則不知其在何處,於是文字雖不了意卻不能缺少,正如沒有般若智慧就不能渡過生死苦海,沒有文字變沒有對佛法的認知,理解,更妄論傳播與弘揚。語言作為渡河之舟,指月之指,無論在古代還是現當代,對於佛法的弘揚是至關重要的。

佛教自身的發展歷史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4樓:網友

阿彌陀佛,除id:佛經_僧伽吒經師兄所說《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外,還有《大佛頂首楞嚴經》裡也提到了指月之手。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二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

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

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汝亦如是,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

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

云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則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

5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這是個故事……有人問法師:何為月?法師以手指月:

這即是月。不料,此人不解法師之意,卻把法師指月的手指當做月。……呵呵,故事雖然可笑,但是,人世間認指為月的人和事還少嗎?!

6樓:佛經_僧伽吒經

這個典故是佛祖在圓覺大會上。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節選)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

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

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①詩詞中運用典故,使得詩詞語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從而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如蘇軾在《江城子·

7樓:吃醋昺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關於中秋的詩句 帶典故的

8樓:公代藍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徵,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繫。下面是從歷代詩詞中節選出的與明月、中秋有關的名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公尺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簷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9樓:網友

《陽關曲·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年當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10樓:廢材小小怪

《水調歌頭》蘇軾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一篇千古名作,是蘇東坡在中秋之夜酒後抒懷並且思念他的弟弟蘇轍而作的。序言裡邊說了「兼懷子由」。

弟弟名叫蘇轍,車轍的「轍」。車轍,就是馬車輪子軋在土路上邊的印跡,所以說「前有車,後有轍」。「轍」也是道路的標誌,走路,當然要沿著道路去走,所以說是「必由之路」。

因此,弟弟蘇轍,名「轍」,字「子由」。古代還有乙個名人,孔子的學生,子路。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這個蘇轍的名字,和子路是乙個系列的。

11樓:楓橋映用夜泊

下,還不知足。而對於那些不富有,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來的,有什麼典故嗎?

12樓:楚漢爭雄

中秋節源塵的首答習者裂慧俗 來歷。

古代詩詞中表達友情的典故

13樓:凌霄花殄

典故長亭 古代驛站在路上約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遊人休息送別。後「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宋柳永《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陽關 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西南。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後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折柳 漢代京城習俗,凡送遠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並折柳枝相贈。後指送別。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詞君有奇才我不貧。 -清)鄭板橋。

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明)馮夢龍。

於患難風豪傑。 -清)魏禧。

萬兩**容易得,知心乙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漢書》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大丈夫處世處,當交四海英雄。-《三國志。蜀書。劉巴傳》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陳剛中。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同上。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平安出自哪個朝代,最初的典故是什麼

14樓:

1. 指心境平靜安定。

韓非子·解老》:「人無智愚,莫不有趨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禍福之所由來。」《世說新語·文學》「皆無想無因故也」南朝梁劉孝標註:

周禮》有六夢:一曰正夢,謂無所感動,平安而夢也。」魯迅《野草·希望》: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老舍《黑白李》:

有點小玩藝,比如粘補舊書等等,他就平安的銷磨半日。」

2. 沒有事故;沒有危險;平穩安全。

唐岑參《逢入京使》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明李永周《旅中望月》詩:

欲將數行信,無處寄平安。」聞一多《李白的死》:「又見圓圓的月兒還平安地貼在天上。」

關於中秋的詩,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要完整的

萬水歸陰,故潮信 盈虛因月。偏只到 涼秋半破,鬥成雙絕。有物揩磨金鏡淨,何人 攫銀河決。想子胥 今夜見嫦娥,沈冤雪。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 說似與兒曹,心應折。出自 史達祖 滿江紅 中秋夜潮 史達祖 1163 1220?字邦卿,號...

關於中秋的詩詞(感傷),關於中秋節的詩歌(現代詩)

我的思念是圓的 艾青我的思念是圓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圓的 無論山多高 海多寬 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 在這樣的夜晚 會想起什麼?我的思念是圓的 西瓜 蘋果都是圓的 團聚的人家是歡樂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親人的人 望著空中的明月 誰能把月餅嚥下?中秋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離 在我年輕的心中 ...

關於中秋月亮的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 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 關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