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呢?

2025-04-15 08:25:30 字數 1179 閱讀 3052

1樓:煦日和風

並沒有指揮錯,因為北洋軍隊根本沒有足夠的炮彈,無法對敵軍造成傷害。

2樓:網友

沒錯,失敗是因為在火力上和彈藥儲備上,都不如日本,最終失敗全軍覆沒。

3樓:三棵樹

並沒有,當時日本第1輪進攻的時候,通訊裝置都被打斷了,全場都沒有怎麼指揮,所以北洋艦隊會失敗。

丁汝昌:原先是太平軍一員,為啥能成為北洋水師提督

4樓:野半下獨

嚴格來說,丁汝昌從太平軍投靠清軍時只是乙個無名小卒,不是什麼將領。他之後能在淮軍系統混得風生水起,最後當了北洋碧大水軍提督,一是因為他是李鴻章的老鄉,他也是安徽合肥人,屬於李鴻章的鄉黨;二是因為丁汝昌此人確實有本事,有能耐領兵打仗。

丁汝昌生於1836年,家鄉是安徽省廬江縣,現在屬於合肥市。1854年1月,太平軍攻陷廬江時,丁汝昌只是個毛頭小子,為了求生存,只能投靠太平軍, 歷史 洪流裹挾之下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在太平軍中當了7年兵,也沒有什麼起色,仍然是小卒一枚。

1861年,安慶之戰中,英王陳玉成部將程學啟率領300人投降了清軍,丁汝昌便是其中之一。丁汝昌最先投奔的清軍將領是曾國藩最小的弟弟曾國葆。三河鎮一戰當中,清軍大敗虧輸,曾國葆和他的哥哥曾國華全部戰死,丁汝昌也被劃歸為曾國荃部。

投靠了清軍的丁汝昌自然開始得不到清軍的信任,每逢與太平軍作戰必然派他做先鋒,讓他當炮灰,但丁汝昌也是個狠人,也受命運的眷顧,攻必克,戰必勝,贏得李鴻章和左宗棠的青睞。安慶戰役中,因為丁汝昌瞭解安慶內情,為清軍攻破天京的重要門戶安慶立下了汗馬功勞。丁汝昌在太平軍中已經混不出名堂來,因為太平軍的公升遷系統是乙個非常封閉的系統,他們只用客家人或廣西人。

丁汝昌到了湘軍系統中這就不一樣了,曾國藩提拔了很多有能力的非嫡系將領,丁汝昌就是其中之一。同為安徽人的李鴻章看中了丁汝昌卓越的統兵能力,讓他參與到了淮軍建設當中,自然也成為了淮軍元老之一。

丁汝昌在淮軍系統中直接上司便是同為安徽合肥人的劉銘傳,到太平天國被徹春李底鎮壓時,丁汝昌已經公升任為副將,是從二品的高階武將了。之後劉銘傳和丁汝悔森豎昌因為裁軍問題發生了矛盾,劉明傳讓丁汝昌迅速裁軍,但丁汝昌堅決不從,為此劉銘傳揚言要殺掉他,嚇得丁汝昌直接跑回了老家。賦閒在家的丁汝昌又迎來了莫大的乙個轉機,在西北的左宗棠要求他出徵新疆,而他的老上級李鴻章則讓他掌管北洋水師,但是他還是選擇了跟隨自己的老上司兼老鄉李鴻章成為了北洋水師提督。

你對甲午海戰有什麼意見,甲午海戰對中國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

沒有強有力的後盾,表面的 先進都是扯犢子。甲午海戰,大清以 失敗告終,大清太軟弱。真是我們以前技術不成熟。甲午海戰一過去100多年,這場戰爭是有日本挑起,這場大戰一清 用數百萬兩 打造的北洋水師敗北告終。這場海戰是近代最大的一場海戰,兩國出動艦艇至多死傷人數都在近代海戰中稱最,清 將領士兵打的都很好...

甲午海戰觀後感 10,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這部影片筆者在小時候曾經看過數遍,片中的愛國人物鄧世昌的英勇行為一直激盪著筆者的愛國之心,今日特地讓筆者的兒子也在網上看了這部影片。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戰中中方英勇反擊的光榮事蹟,但所有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最後甲午海戰是以清 為代表的我方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最後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進...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看完 甲午大海戰 之後,感覺電影裡講述的正是那一場決定了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命運的 甲午大海戰。看到船政學堂的孩子們在廣場上服裝整齊 精神抖擻地大聲報著自己的班級名字,那麼強烈地感受到了滿腔的熱血,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的事情。就像影片中的小鄧世昌在回答洋先生的問題時說的 任何君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