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口誅筆伐。kǒu zhū bǐ fá
解釋】誅:痛斥,責罰;伐:聲討,攻打。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來表示對壞人壞事進行口頭或書面的揭發和批判。也可用來表示勸誡人。一般作謂語、賓語、定兆凱語。
正音】伐;不能讀作「dài」。
辨形】誅如鬧;不能寫作「洙」;伐;不渣猜罩能寫作「代」。
近義詞】大張撻伐。
例句】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新文化的先驅者們對封建主義文化毫不留情地了~。
英譯】denounce by tongue and open
2樓:普通使用者平常心
口誅筆伐」 -口頭譴責, 筆端討伐。
用言語或文字宣掘手布、聲討兄散晌敵對者的罪行。羨鋒也用於譴責壞人壞事。
3樓:匿名使用者
口:指言語;誅:責罰;筆:指文字。伐:征討。用言語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求好評。
4樓:匿名使用者
誅:討伐。伐:攻擊。指用言論或文字宣佈罪狀,進行聲討。
近義詞:大張撻伐。
5樓:龍的傳人
口誅筆伐。發音: kǒu zhū bǐ fá釋義: 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塵運進行揭露和聲討。
出處: 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派芹梁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首梁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如果滿意或好評。
口誅筆伐的意思是什麼?
6樓:笙笙離人心
口誅筆伐,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出自宋·陳亮《畏羞於君子》。
口誅筆伐的近義詞:
大張撻伐:大規劃地攻擊討伐,也指對人進行攻擊、聲討。
口誅筆伐出處:
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 墦間識者羞。」
成語:
1、成語是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
成語的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
2、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3、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語。如「五十步笑百步」、「閉門羹」、「莫須有」、「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語一般用四個字,這大概是因為四字容易上口。
如我國古代的詩歌總集《詩經》,就以四字句為多,古代歷史《尚書》,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後來初學讀的。
三、百、千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後兩種即全為四字句。《四言雜字》《龍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
這雖然是訓蒙書,也足以說明四字句之為人所喜愛、所樂誦。古人有些話,本來夠得上警句,可以成為成語。只是因為改變為四字,比較麻煩,也就只好把它放棄,作為引導語來用。
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語,意思很好,但因字數較多的關係,就沒能形成成語,我們只能視為警句,有時可以引入文章。
而如"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就容易說,容易記,便可以成為成語。而同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百廢俱興",因為是四個字,所以就成了成語。
口誅筆伐什麼意思
7樓:教育能手
口誅筆伐意思是指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出自拿襪雹宋·陳亮《畏羞於消帆君子》。
出處:宋·呂祖謙。
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篳門閨竇之間,而老奸巨猾心喪膽落。」
譯文:君子在窮苦人家的住處用言論或文字宣佈罪狀,進行聲討,而那些狡猾奸詐的人也因此心驚膽戰。
造句:雖然如此,羅姆尼。
仍然興致勃勃地加入到對佩裡。
的口誅筆伐中,因為佩裡違背了信條。
筆畫:<>
近義詞:大張撻伐
讀音:dà zhāng tà fá
釋義:意思是比喻大規模地攻擊或聲討。
出處:《詩經·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罙入其阻,裒荊之旅。」
譯文:殷王武丁。
神勇英武,是他興師討伐荊楚。王師深入敵方險阻,眾多楚兵全被俘虜。
造句:一旦國家無內顧之憂,陛下可以整軍經武好漏,對東虜大張撻伐,以雪今日之恥,永絕邊境之患。
口誅筆伐什麼意思 口誅筆伐的釋義
8樓:瀕危物種
1、釋義:誅,討伐。伐,攻擊。指用言論或文字宣佈罪狀,進行聲討。
2、出處:宋·呂祖謙「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篳門閨竇之間,而老奸巨猾心頃搏激喪膽落。」雀襪。
3、譯文:君子在窮苦人家的住銀氏處用言論或文字宣佈罪狀,進行聲討,而那些狡猾奸詐的人也因此心驚膽戰。
4、造句:雖然如此,羅姆尼仍然興致勃勃地加入到對佩裡的口誅筆伐中,因為佩裡違背了信條。
口誅筆伐成語
9樓:成大文化
成語】:口誅筆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á
簡拼】:kzbf
解釋】:誅:痛斥,責罰;伐:聲討,攻打。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示例】: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是詩人纖帶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
近義詞】:大張撻伐。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
口誅筆伐 成語接龍。
順接】:伐冰之家 伐功矜能 伐善攘羭 伐異黨同 伐性之斧 伐樹削跡 伐毛換髓 伐毛洗髓。
順接】:筆誅墨伐 不矜不伐 大張撻伐 旦旦而伐 東討西伐 矜功自伐 口誅筆伐 南征北伐。
逆接】:聱牙戟口 讒慝之口 垂餌虎口 大膽海口 瞪目哆口 毒藥苦口 飯來開口 飯來張口。
逆接】:口不二價 口不應心 口不擇言 口毀空蘆不絕吟 口不言錢 口中之蝨 口中蚤蝨 口中雌黃。
口誅筆伐的意思 口誅筆伐的出處
10樓:白露飲塵霜
1、口誅筆伐釋義:源凳對壞人壞事從口頭和書面上進行揭發、批判。
2、拼音:[kǒu zhū bǐ fá]
3、出處神祥: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雹瞎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 墦間識者羞。」
筆伐口誅的意思是什麼?
11樓:青檸姑娘
拼音】 bǐ fá kǒu zhū
解釋】 伐:聲討,攻打;誅:痛斥,責罰。衫手拿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例子】 而吾輩不畏強禦,不避斧鉞,筆伐口誅,大聲疾呼。
清·憂患餘薯梁生《官場現形記序》
近義詞】 口誅筆伐。
相關】「筆伐口誅」
查成語填空字誅筆伐,查成語填空四個字( )誅筆伐
口誅筆伐 k u zh b copy f 解釋bai 誅 痛斥,責罰 伐 聲討,攻打。從口du頭和書面上對zhi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出自dao 明 汪廷訥 三祝記 同謫 他捐廉棄恥 向權門富貴貪求 什麼誅筆伐四字成語 口誅筆伐 拼音 k u zh b f 釋義 誅 痛斥,責罰 伐 聲討,攻打。從口頭和...
成語的意思8個成語的意思
舉世無雙 全世界再沒有第二個。形容稀有,很難找到 躍躍欲試 形容心裡急切地想試一試 其它的到這裡自己查查 你不會查成語字典麼?這麼簡單有效的辦法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解釋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解釋 送多遠的路,終究要分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解釋 說話沒有文采,...
寫出前後意思相反的成語,前後意思相反的成語
含有近義詞的成語 吆五喝六 搖頭擺尾 撕心裂肺 枝折花落 胡言亂語 遠矚 高談闊論 眼疾手快 聚精會神 金枝玉葉 三年五載 左鄰右舍 發號施令 自由自在 旁敲側擊 千辛萬苦 眼疾手快 生龍活虎 驚天動地 七拼八湊 胡言亂語 改朝換代 道聽途說 經天緯地 與 博古通今 1 3是近義詞 將信將疑 與 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