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古人根據不同的內容表達需要,創造了詩、詞、曲這三類詩歌體式,並在各自體式中擁有不同的納中樣式種類,可謂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詩歌是任何乙個民族最早產生的文學樣式,我國也是如此。從《詩經》算起,詩歌發展歷史已有幾千年,詩歌的形式也難以言計。
大而言之,詩可分為不大講格律的古體詩和講究格律的近體詩。古體詩中又有詩經體、楚辭體、樂府體(古樂府、新樂府)、民歌體、七言古詩、五言古詩等。這種區分,除了時間上的不同外,在表達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
它們總的特色是古樸、凝重,反映現實比較直接,表達形式自由。近體詩包括。
五、七言律詩和。
五、七言絕句,它們總的特色是精練、優美、含蓄,反搜茄純映現實間接,格律嚴整,詩句間跳躍性大,絕句更強調蘊藉空靈的韻味。 唐宋後,詞這一新的詩歌樣式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與詩並駕齊驅。詞由於要和樂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會上歌唱,因而比詩更講究含蓄蘊藉、形式精巧、音調和諧。
詞又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小令精巧輕盈,空靈蘊藉,韻味悠長;中調與七言近體詩規模相近,分為上下兩闕,但講究變化,曉暢中見蘊藉,分隔中見整體;長調因其歌唱時一般節拍舒緩、篇幅較長,故又稱慢詞。由於長調篇幅長,容量大(最長的《鶯啼序》,256字),因此詞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敘事、抒情、寫景、議理從容,結構上講究轉折變化,渾成統一。
元代興起的曲(元曲分為劇曲、散曲,前者指雜劇中的唱詞,這裡指後者),雖有配樂歌唱,承詞而發展,但又別有風味。 詩詞曲的不同體式,就如人們不同的服飾,以適應不同季節和審美的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再來閱讀,不能不讓後人佩服古人創造不同詩體的聰明才智。
對於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認識到,作過不少論述。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國維認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有的過於直觀,如王世咐士禎以晏殊詞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與湯顯祖《牡丹亭》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為例說明詞、曲的不同;有的過於簡單,如李漁認為詞「上不似詩,下不類曲,不淄不磷,立於二者之中」。其實,三者之間不同的特色體現在題材、意境、風格、手法、形式等諸方面。
2樓:才思才情
宋拿悶中詞消山罩族。元曲。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中的什麼,《天淨沙秋思》是宋詞還是元曲
被來譽為元曲中的 秋思 之祖 自。天淨沙bai 秋思 是元曲作家馬致du遠創作的zhi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dao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
求描寫美麗女子的詩句(唐詩 宋詞 元曲以及簡練經典的白話均可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求描寫古代婚嫁的唐詩 宋詞 元曲 三者都行 急需答案!1 近試上張籍水部 近試上張水部 閨意獻張水部 唐代 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釋義 洞房裡昨夜...
宋詞 元曲各三首 要短點的, 快啊
宋詞浪淘沙歐陽修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絲。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料得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