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屢戰屢勝的原因?岳飛參加過哪些戰役?

2025-04-26 16:16:49 字數 3015 閱讀 6726

1樓:匿名使用者

善以少擊眾。欲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與謀,謀定而後戰,故有勝無敗。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嘗問用鏈晌兵之術,曰:「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

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耗敝極矣。」荊棚畝鋒湖平,募民營田,又為屯田,歲省漕運之半。

帝手書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事賜之。飛跋其後,獨指操為奸賊而鄙之,尤檜所惡耐坦也。

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

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讎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

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2樓:匿名使用者

岳飛這個人,我鍵碰也很佩服!他主要是有將兵之才,治兵之術。所謂上兵伐鍵穗謀,其用兵治兵之稿亮談能自為上成。更兼他勇猛過人。其子岳雲更是他麾下一員超級猛將!!

岳飛參加過哪些戰役?

3樓:筱鴨娛樂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

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

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岳飛打過多少場勝仗

4樓:enjoy蘰踄繧鍴

岳飛一生少有敗績,勝仗數量不可考,大勝仗主要是3次戰役6場戰鬥。

3次戰役:郾城大捷,潁昌之戰,廣德大戰。

岳飛】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5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人們都認為岳飛很了不起,打仗常勝,甚至有實力滅掉金國,我一直對此深為懷疑,後來經過長期研究,我認為《宋史》中關於岳飛的記載和岳飛的傳說很多是靠不住的。

第。一、岳飛打勝仗規模都很小。紹興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穎昌大戰,岳飛部將王貴在《王貴穎昌捷奏》中說殺敵「五百餘人」,而《宋史》中杜撰為「殺敵五千」,從常識上分析,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勝利的戰績縮小彙報,而這實際上就是岳家軍對金軍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而這次戰鬥中「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裡這個「夏金吾」根本不見於其他史料記載。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這裡舉這一例說明問題。

第。二、岳飛經常失敗,可謂敗多於勝。如《金史。王伯龍傳》中就記載「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劉立、路尚等兵,獲芻糧數百萬計。

在《金史。完顏昂傳》也記載「宋將岳飛以兵十萬,號稱百萬,來攻東平。東平有兵五千,倉卒出御之。

時桑柘方茂,昂使多張旗幟於林間,以為疑兵,自以精兵陣於前。飛不敢動,相持數日而退。」「昂舉兵以為聲援,飛乃退」。

金史。僕散渾坦傳》記載「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拒。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護糧餉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

甚至《金史。完顏宗秀傳》記載「宗弼復取河南,宗秀與海陵俱赴軍前任使。宋將岳飛軍於亳、宿之間,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

三朝北盟彙編》也說岳飛部將韓順夫攻討曹成時「輒紮營解甲,以所擄婦人佐酒」,結果大意之下吃了敗仗。

那麼為什麼岳飛的形象會和歷史上實際的岳飛差別這麼大呢?我分析有三點原因。

第。一、後人工作。岳飛的後人尤其是他的孫子岳珂,寫了許多文章來誇大自己先祖的功德,而後來由於編寫《宋史》和《金史》、《遼史》時間緊任務重,所以編寫者就不加甄別地把岳珂的文章收入岳飛傳,這就是為什麼在《宋史》和《金史》中,出現了編寫史書的作者一樣,但是記載岳飛的戰爭狀況卻不一樣。

第。二、演義戲說。宋朝開始有了話本,所以人們開始不斷戲說,尤其是到了元朝雜劇盛行,使得演義和戲說把岳飛誇大為乙個光輝的英雄形象。

第。三、人民需要。在宋朝之後,宋朝受金朝壓迫、元朝壓迫漢人、明朝受蒙古部落襲擾不斷一度還打到北京城下,所以岳飛的事蹟盛行流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漢民族想借此激勵士氣。因此才有《滿江紅》這首並非岳飛寫的詞的出現。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有很多了,我聽《百家講壇》介紹岳雲,說他在戰場上打仗有十幾年了,所以,這應該是無法計算的了!應該有很多場!我挺敬佩的!

7樓:網友

不需要什麼歷史資料只要帶上腦子就可以把你這問題答了,只1點→金人為什麼要議和?

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

首先在當時的背景下宋高宗已經南遷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放棄收回北宋時期的故土的打算,而且也有私心作祟不想去救被擄走的輝欽二宗,要是被救回出現三個皇帝同朝。其次岳飛是徹頭徹尾的主戰派,他在北面打的風聲水起,根本沒有考慮到皇帝的想法,並且岳家軍威望太高,深得百姓愛戴,萬一攜大勝之勢跟趙家祖宗一樣來個黃...

岳飛能勝利滅金的原因和影響是什麼

岳飛對後人的最大影響是?他的愛國情懷。在母親。在其實背後刺字精忠報國這幾個字的鼓勵下,岳飛。為了保國。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家庭。這是最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地方。他滅金國的最主要原因。也有這個。其次,他能夠滅金國的第二個原因還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品質好,將士們尊重他,聽從他的安排。這都是他滅金國。主要原...

負責給岳飛父子行刑的監斬官是哪個百戰名將,是誰的後人?

是楊存中,他是楊家將的後人,正是因為給岳飛行刑,這也成為了他人生的乙個汙點 楊家將的後代楊存中,此人是趙構的親信,曾經和韓世忠一同抗金,非常得趙構的信任。岳飛父子被害時,負責行刑的監斬官是誰?楊存中。楊存中是宋高忠的心腹之人,同時也是著名楊家將的後人。監斬官是楊存中,楊存中也是楊家將的後人。岳飛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