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理財三句話的理解,你對理財的認識

2021-03-03 20:27:48 字數 5177 閱讀 4327

1樓:愛君享金融

每月儲蓄30%工資,先儲蓄,後消費

投資年回報10%以上

年年堅持,堅持10年以上

2樓:網貸超市

可以去 網貸超市 檢視

你對理財的認識

3樓:匿名使用者

一、什麼是理財?

理財就是管錢,「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你的水庫,花錢如流水。理財就是管好水庫,開源節流。

二、理財的三個環節

1、攢錢: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裡,很多人說做不到。

那麼如果你的公司經營不好,老總要削減開支,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把你開除,補償兩個月工資,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資降到九百元,你能接受哪個方案?99%的人都能接受第二個方案。那麼你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後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債券、不動產

3、護錢: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意外、住院、大病。

因為開車撞人傾家蕩產的例子。坐飛機的例子:一個月我有時需要坐十次飛機,每次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我都會雙手合十,我並不是信什麼東西,我只是覺得自己的生命又重新被自己掌握了,因為在天上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所以每次坐飛機我都買了88元保50萬的意外險,這是給家人的愛心和責任,這50萬夠我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兩年,兩年時間她可以改嫁。

*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三、多少錢可以開始理?

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歲,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錢的秉性:

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女孩子,一定要自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四、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閒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買**,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閒錢。

對工薪族來說,收入主要有兩個**——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一旦有了理財的本錢,就不能只靠工作收入了,應逐步提高理財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及早開始理財,就有機會提早退休享受生活,下面這個「理財方程式」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

理財方程式=50%穩守+25%穩攻+25%強攻。

50%穩守

首先,把一半積蓄放在銀行存款或國債上,這些錢的作用不是增加收入,而是保本,避免讓財富暴露在不可控制的風險下。

除存款和國債之外,還可以關注一下其他低風險理財產品,如人民幣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投資這些理財產品本金較安全,雖然給出的收益率都是預期收益率,沒有絕對的保證,但實際上收益率波動範圍並不大。

25%穩攻

對於穩攻部分,有一定投資理財概念的人可以選一些波動度較小、報酬較穩健的理財產品,如混合型**、大型藍籌股等,追求的年收益率在5%至10%不等。不過,在投資前要做一些功課,選出好的**和**才行;同時還需有投資組合的概念,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

25%強攻

至於強攻部分,就是投資理財中最刺激的部分了,如成長型**、**型**、**等,既有機會讓人一個月賺10%,也有可能一個月賠掉10%。投資這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必須有相當高的知識與經驗門檻,對於不擅長投資的工薪族,最好先以穩攻方式進行,在得到一些投資心得、功力較深厚之後,再加入強攻一族中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

需要指出的是,「理財方程式」的攻守比重是可以靈活調整的,這主要取決於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目標,如果能夠承受一定風險且短期內無較大資金支出計劃,可提高強攻部分的比例,但建議該部分比重不要超過50%。對於保守型的投資人,則可增加穩守的比例,減少強攻的比例

4樓:浦大偉

不要想多了,這個看一眼圖就搞定92

5樓:匿名使用者

自從我學習個人

理財相關的知識之後,我一直也在思考,我該怎麼和別人說理財,這個看似簡單實際上又難以一概而論的東西。

在《三體》中,羅輯和**的有段劇情令我著迷:

在羅輯以為水滴將要來殺他的時候,他和**一起找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在準備迎接自己死亡的空閒時間裡,他和**講起了黑暗森林法則;**以為會非常深奧難以理解,但卻簡單的令**意外。

真理永遠都是最淺顯易懂的,簡單到在你明白之後你會不理解自己之前為什麼沒看到。

理財是貫穿一生的規劃,是一門均衡之術。

這是我對理財最簡單的詮釋。同時這也並不只針對理財,也是解決我們在生活中會不斷遇到的困惑的心法。

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就在於均衡,在於懂得知足和慾望的平衡。

道家道術一詞,道為道心,術為數術,無道之術,可謂凶術。

何為方法,先立方圓之矩,後為行事之法。這些都是先人攥詞的深妙寓意,人法萬般,先由內爾後外。

要想學理財,就要先樹立起正確的認知,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才能確保自己未來走的路不會出錯。不過可以試試招財貓理財,平臺三證齊全,安全靠譜,可以選擇。

理財先要懂這道和術的區別,先要懂道,這是比較玄乎的說法。

就如羅伯特清崎所言財商就是懂得金錢的運作方式。但很遺憾,這個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學到。財商實際上就是理財的具象化。

理財淺顯易懂的說法就是怎麼駕馭金錢,處理好自己和金錢的關係。

我們收入的**分為主動型收入和被動型收入,廣義上的理財可以認為是處理協調自己收入和開支的均衡(不管是主動型收入還是被動型收入),在適當的度上妥協,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

這很玄學,很成功學,很雞湯,很讓人感覺佛系。

所以社會上主流解釋的理財是狹義上的理財,那就是怎麼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也就是主要在說金融投資。

我們在生活中需要面對很多現實開支的問題,諸如成家、買房、買車、子女教育、贍養父母、退休養老、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準備金等一些人生目標。

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在親人的寄望、同事的攀比、自尊好強心等影響下,我們最後用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很多時候被簡化到只剩下用金錢這一標準。

有錢好不好?當然好,但有錢的好,是能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不管是賺錢還是花錢,如果沒有對應的駕馭能力,一時的擁有將無法長期持有下去。

很多人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忘記了適時的審視自己。

輕的就做了韭菜,重的被騙家破人亡。這毫不誇張,遠的不說,才沒過多久的e租貸、錢寶網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被動型的指數規模**在長遠投資中,用時間平滑風險之後,是適合大多數人的理財方式,甚至可以說他帶來的回報和風險反而是不匹配的。

但開年到現在,我已經不知道看到幾次大跌了,就算知道這是定投的好時機,試問又有多少人在大跌的時候真的能睡得好?

《有效資產配置》中對於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個有趣而又簡單粗暴的衡量辦法,就是在這個大跌大漲的波動時,你是否能好好睡覺。

我們需要金錢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而如果我們因為金錢而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協調的時候,是否就本末倒置了呢?

金融投資領域,就是人性的角鬥場。

我認為這是狹義上的理財的侷限性,狹義上的理財是術,狹義上的理財容易被誤會成投資,但理財不是投資,理財是道,投資是術。

很老土的一句話,窮人有窮人的活法,有錢人有有錢人的活法,不同的活法需要的金錢支撐是完全不同的,內視自己。

找到自己在能力和潛力範圍內所能達到的階層,明確化,立下自己的目標,匹配對應的舒適空間,這就是在這個現實社會中的我們能做到的為數不多事情。

簡而言之,我歸之為「要懂得認慫」,這就是我崇尚的認慫主義,知恥而後勇,認清自己,才有可能發揮好自己的潛力,才能正常的活著。

這層認知至關重要,一方面可以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長處,在創造主動收入的過程中更有方向,另一方面,在增加被動收入的過程中,不容易被帶入羊群效應,被慾望帶入歧途。

這些都是我認為要學理財的必備基礎,是廣義上的理財基礎,這也是我本文想表達的,理財的道。

理解這點之後,才可以正視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認清自己的偏好,才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學習適合自己的術,不浪費時間和精力。

金融這個領域令人畏之如虎,卻又與之息息相關,充滿**,無法視而不見。

術有萬千,金融領域最不缺的就是手段和工具,常人能看到的就有**、**、**、p2p、債券、銀行定存,在這之外更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不存在的金錢運作方式。

很多資深的投資名人擁有足夠專業的理論和技術,最後也還是栽在不懂得畏懼市場上,不懂得認慫,沒有認清自己,更不提我們常人。

理財的根基,就在於理解自己,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明白了這層道理,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做金錢的朋友,學會感受金錢的「善意」

不幻想不勞而獲,不幻想一夜暴富,找到自己的承受範圍,找到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值,確定自己能付出的精力,找到自己的道,然後習得對應的實用工具,這就是根據自己的道得出自己的術。

以上就是我目前對理財概念上的理解,對這門均衡之術的詮釋。

6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看法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讓自己

的資產在高通貨膨脹的市場下不會貶值!讓自己的財產升值速度高於通貨膨脹率!比如年cpi是10% 當年你的財產升值了11%那麼你的財產升值了 如果你的財產升值了8%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資產還是貶值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有多大膽就能掙多少的錢

談談你對理財的看法200字

8樓:旺理財

1、攢錢: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裡,很多人說做不到。

2、生錢:**、**、債券、不動產。3、護錢:

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總結: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理財方程式=50%穩守+25%穩攻+25%強攻 (1)50%穩守。

首先,把一半積蓄放在銀行存款或國債上, 除存款和國債之外,還可以關注一下其他低風險理財產品(2)25%穩攻 。對於穩攻部分,有一定投資理財概念的人可以選一些波動度較小、報酬較穩健的理財產品,如混合型**、大型藍籌股等,追求的年收益率在5%至10%不等。(3)25%強攻 至於強攻部分,就是投資理財中最刺激的部分了,如成長型**、**型**、**等,這部分建議你去納泓財富、海銀財富看看。

投資這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必須有相當高的知識與經驗門檻,對於不擅長投資的工薪族,最好先以穩攻方式進行,在得到一些投資心得、功力較深厚之後,再加入強攻一族中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

與三句話不離本行意思相近的俗語,與三句話不離本行意思相近的俗語

冊送給人看。抄 關於其 襲民間還有一段故事哩。bai從前有一個du小村,村子裡zhi有四個能說會道的人,dao一個是廚師,一個是裁縫,一個是車把式,還有一個是使船的。他們不僅技藝好,而且都為人忠厚,不論誰家有了糾紛,都要請他們去給說和。有一次,村裡有戶兄弟倆要分家,爭來爭去沒有個結果,就請這四個人去...

這三句話什麼意思,求解,這三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意思很簡單,第一句話告訴你,什麼樣的朋友值得你去交往,第二句話告訴你,有了這樣的你就得珍惜,第三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了比以前更好的朋友,但是你還是無法忘記以前的那個朋友 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君子所堅守的是道義,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朋友不求...

三句話不離本行說的是什麼與三句話不離本行意思相近的俗語

出處 清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 第三十四回 每到一處,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立刻從懷裡掏出捐冊送給人看。解釋 行 行當,職業。指人的言語離不開他所從事的職業範圍。人在談話時會不自覺地談到他的職業。有一天,木匠 船伕 漁夫三個人一同趕路,一路上各人都誇自己的行業好。漁夫聽 了不耐煩地說 大家都不要王婆賣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