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怎樣概括愛情的

2021-05-16 09:51:06 字數 2206 閱讀 4345

1樓:匿名使用者

愛情是存在或不存在的

但愛情終將變為親情·是永遠不變的!

2樓:我獨糊塗

愛情是心靈的交流

愛清使兩個原本清醒的人變的糊塗

是心理學家懂愛情,還是哲學家懂愛情?或者兩個都不懂?

3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是經濟時代,你得問經濟學家!!!

4樓:笑著浪蕩

大概愛情不屬於懂與不懂的範疇吧!

5樓:他叫

我覺得哲學家可以省略了,因為哲學家有的討厭愛情,愛情是痛苦的根源,他們把這些看的很開,我覺得心理學家更應該能看透女孩的心吧。

6樓:匿名使用者

愛情是存在或不存在的

但愛情終將變為親情·是永遠不變的!

7樓:火之客

主要還是性格,哲學概念很大,感情方面還是很少的,心理學大部分是定義和不健康的疾病,感情是一種默契,不是常規的東西所能解釋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 他們都不懂愛 就算說自己是戀愛專家 他也只是自以為是的懂 其實感情這種東西 沒有誰懂誰不懂 況且 每一段感情的發生都是有不同的開始 過程 結果 還有 每個人的心裡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 每對情侶心裡對感情的理解也有差異 對發生在他們感情中的事件的反映也不同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9樓:匿名使用者

愛情大家都是不懂的,愛情是世界上最深奧的科學。所以無論是心理學家還是哲學家,其實都不懂愛情。

哪一個哲學家曾定義過愛情,並且又是怎樣定義愛情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家的'愛情'定義 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 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 蘇格拉底的婚姻比喻 柏拉圖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叫他到杉樹林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的樹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充滿信心的出去,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回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

」 柏拉圖回答老師:「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樹,又發覺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那就是婚姻!」

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哪個更牛

11樓:開心就1314好

簡單地說,復哲學是**制自我的,而心理學是**他人的。

哲學的最終研究目標是人生最終價值,而這個最終價值是象徵著自我的,要自我去實現,所以哲學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己問題的,也就是「我」要幹些什麼。

而心理學,顧名思義,是研究心理活動的學科,用人類本能解釋心理活動,即,我做事情的動機是什麼。

說得明白一點,哲學在主觀上施加價值,指導人類行為。

而心理學家研究人的本性,以此解釋人類行為的動機。

哲學家研究人應該做什麼,而心理學家研究人類做事情的動機。

心理學家是怎樣看待事物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為什來麼會這個問題?

你為源什麼那麼在意別人怎麼看問題?

你為什麼會人為地用職業去劃分人?

心理學家不可以也是科學家嗎?心理學家不可以也是精神病患者或者哲學家嗎?

這是個性和共性的問題,哲學家怎麼看待我問的幾個問題呢?

一百個心理學家對相同的案件看法、操作手段都是不一樣的。硬要掰心理學家怎麼看事務,心理學家會考慮心理問題的權重比一般人大而已。

13樓:匿名使用者

辯證的看待。看到事物的這一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也就是全面的看待。

14樓:獨斷轉型的貓子

不同學派的心理學家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同,其實,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同,

心理學家教你怎樣花錢才最快樂,心理學家教你怎樣花錢最快樂?

人們會發現,花錢買喜歡的東西或薪水增加只能帶給人短暫的快樂,對人的整體幸福感提升有限。這種感覺就像在水車上奔跑一樣,永遠在追求,快樂感卻仍在原地踏步,因此,這一理論又被稱為 快樂水車 理論。美國心理學家曾對 樂透彩票 的中獎者做過調查發現,在中獎一年後,他們的快樂感並不比未中獎的人更強烈。由此,心 ...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日本知名院校的心理學專業都有哪些?

日本最老的著名心理學家應該是叫中村恆子,今年已經90歲了,他曾經和奧田巨集美合作的一本人間值得,寫出了洗個心理學家對人生的感悟。按照當時世俗標準來講,中村恆子並不算命運的寵兒,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很早就告訴他必須自己掙錢才能夠上醫學院,也是因為當時的醫學院可以免學費。後來,這位心理學家和一位耳鼻喉科...

為什麼心理學家和和佛教人士勸別人向善,大多數人都願意聽心理學家的,不太願意聽佛教人士的話

佛滅度後。經法雖存。而無信者。漸衰滅矣。佛 乾隆大藏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已經不是原來的佛了 因為佛教信奉的是神明,心理學家崇尚的是科學。你相信神明還是相信科學?幫忙從佛教和心理學的角度勸人遠離迷信 所謂迷信,就是不知而信,稱為迷信。那些不知就說,不證就否的說法,都是迷信的表現。佛教講因緣,沒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