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師說》一文中,韓愈認為教師的職責是什麼

2021-03-03 22:47:44 字數 6085 閱讀 4458

1樓:凌亂美

在著複名的《師說》一文中,韓愈制提出了他對教師問題的獨特看法。他認為,教師的職責,在於「傳道,授業,解惑」。由於人不是生下來就無所不曉的,故而必定有對事物迷惑不解的時候,這時,如果不去求師,則那些疑惑就不會得到消除。

但韓愈並沒有清楚地解釋「傳道,授業,解惑」的確切含義,只是從他習慣於把「道」代指儒學的倫理道德準則,我們可以斷定,這個「傳道,授業,解惑」,是以對儒學倫理道德觀念的傳播、疏解為中心內容。 有意義的是,韓愈對求師的原則進行了界定。他主張,確定教師的標準,不在於年齡的大小、官職的高低,而在於他究竟是否「聞道」。

所以求師也應當以求「道」為原則,而無需考慮所師者的身份。既然如此,求師者就需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因為被自己當作老師求教的人,並不一定要比自己高明。 《諫太宗十思書》文章第一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

積累道義是治國之本

在師說中韓愈認為教師的作用有哪些

2樓:小薇薇

在著名bai的《師說》一文中,韓愈提出

du了他對教師問題zhi的獨特看法

dao.他認為專,教師的職責,在於「傳道,授業,解惑屬」.由於人不是生下來就無所不曉的,故而必定有對事物迷惑不解的時候,這時,如果不去求師,則那些疑惑就不會得到消除.

但韓愈並沒有清楚地解釋「傳道,授業,解惑」的確切含義,只是從他習慣於把「道」代指儒學的倫理道德準則,我們可以斷定,這個「傳道,授業,解惑」,是以對儒學倫理道德觀念的傳播、疏解為中心內容. 有意義的是,韓愈對求師的原則進行了界定.他主張,確定教師的標準,不在於年齡的大小、官職的高低,而在於他究竟是否「聞道」.

所以求師也應當以求「道」為原則,而無需考慮所師者的身份.既然如此,求師者就需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因為被自己當作老師求教的人,並不一定要比自己高明. 《諫太宗十思書》文章第一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

積累道義是治國之本

3樓:澹臺夢煙

傳授道理、交給學業、解釋疑難問題

4樓:丅logo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在《師說》中,作者認為教師的職能是什麼?

5樓:小薇薇

《師說》作者認為教師的職能是「傳道、授業、解惑」。意思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

原文簡介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6樓:匿名使用者

傳道、授業、解惑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7樓:瘋狂的王老闆

《詩說》作者界定的老師的職責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8樓:匿名使用者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9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認為老師的職能是什麼?

韓愈在《師說》中點明老師的職責和作用的句子

10樓:不曾明瞭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11樓:暖暖炊煙裊裊

《師說》中點明老師的職責和作用的句子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意思是: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1、作品簡介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2、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文公」。韓愈25歲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廣東潮安)刺史、國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職。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裡。

韓愈師說中闡述老師職責的句子

12樓:南邕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譯文: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交授學業、解答疑難的。

評析:劈頭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論斷,緊接著概括指出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做為全文立論的出發點和依據。然後句句頂接,推論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

13樓:界河上的冰道

(1)《師說》中陳述教師職責的句子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師說》中陳述擇師標準的句子是: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師說》中闡述師生間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14樓:匿名使用者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15樓:仍嬡邴曉凡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中韓愈認為「**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的原因是?

16樓:墨海愚者

原因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韓愈先是從孔子的老師作為論據,對**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進行了闡釋。

原文: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

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

」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17樓:小度隨心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18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師說』

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認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道"與"授業"。

因此,師與生的關係,就以"道"與"業"來衡量的。

誰先有"道",誰就是教師;誰有專"業"學問,誰就是教師。

教師不應受什麼年齡、地位、資格等限制。

他說:"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句話反映了道德知識積累和教學的客觀規律:

聞"道"在先,以"先覺覺後覺";攻有專"業",以"知"教"不知"。這句話衝破了漢代重師法家法的舊框框,解除了"**必不如師""師必賢於**"的舊教條,提出了為師的新標準:"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這是一種卓越的見解。

這句話還包含有"不恥相師",即"相互為師"的觀念,提倡向更多的人學習,向學有專長的人學習,向比自己有長處的人(包括自己的學生在內)學習。含有"能者為師"和"教學相長"的意思,比《學記》所提出的"教學相長"又進一步:一方面肯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確地提出了"**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子**"的新思想。

19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當然是指要進步嗎,各取所長,補其所短,這樣很多知識才能進步傳承

20樓:夜奔巴黎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21樓:本嫁衣

說白了是那個年代資訊不像現在自由化

2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只要你不知道的,任何人都可以作為老師,身份互換。

《師說》中,韓愈眼中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

23樓:匿名使用者

韓愈眼中的師生關係: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釋義: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不必:不一定。術業有專攻:在業務上各有自己的專門研究。攻,學習、研究。

出自:唐 韓愈《師說》

主題思想:

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覆論證,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

作者成就:

韓愈最具獨創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是那些以雄大氣勢見長和怪奇意象著稱的詩作。他「少小尚奇偉」(《縣齋有懷》)、「搜奇日有富」(《答張徹》),天生一種雄強豪放的資質,性格中充溢著對新鮮奇異、雄奇壯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衝動。

而他一再提倡的「養氣」說,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養的同時增添了一股敢作敢為、睥睨萬物的氣概,發而為詩,便是氣豪勢猛,聲巨集調激,宛如江河破堤,一瀉千里。

韓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觀念極強,性格木訥剛直,昂然不肯少屈,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場後的一次次政治旋渦中屢受打擊,另一方面也導致其審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現出一種怨憤鬱躁、情激調變的怪奇特徵。

24樓:313傾國傾城

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師說》理解性默寫】

1、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能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

2、韓愈認為擇師的標準是: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韓愈眼中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 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4、《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原因: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5、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三十五歲,正在國子監任教。那麼,韓愈為什麼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原來他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並與那些教孩童的老師進行對比,以明確自己所說的老師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的句子是: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於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並用一個反問句推斷聖人更聖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7、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廣泛學習,重視師道的事蹟,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的語句是: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8、本文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在養花的一文中寄予了作者什麼情感

欣賞自己養的花,和觀賞他人養的花,感覺是不大相同的,因為欣賞自己養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自豪感和期待之後的成功感 欣慰感。表現了作者高尚的養花情趣。養copy花 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 文藝報 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 ...

在蝴蝶的家一文中,作者為什麼著急

因為作者關心蝴蝶,怕蝴蝶沒地方躲雨。蝴蝶的家是美麗而香甜。原文節選 雨後,蝴蝶就會重新出來,在陽光裡飛,它們是那麼高興,那麼鮮豔。我想,它們一定是藏在一個祕密的家裡,它們的家一定美麗而香甜。不像雀兒似的,一下雨就飛到人們冒著炊煙的屋簷下避雨。一定是這樣的。擴充套件資料蝴蝶的家一般是在花草或者樹葉的反...

在《老師的教誨》一文中,為什麼我終生難忘老師的教誨

因為老師的教導像燈塔,指引著我前進的道路,使我終生受益!原文 小學的學習生活給我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我忘不了那美麗的校園 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學 更忘不了鄭老師對我的教誨。記得有一段時間,由於我連續幾次考出好的成績,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讚,有些飄飄然了,產生了驕傲的情緒。於是,我上課不專心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