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南瓜蘋果
1、從唐代開始,規定:黃色乃是皇室專用顏色,尤其是黃色中的當時人稱為「赤黃」的那個顏色。赤黃色的服裝,也只能由皇室成員才能穿著。
唐朝的皇帝的服裝種類繁多。有大裘之冕、袞冕、鷩冕、毳冕、繡冕、通天冕等十二種之多。在後來的實踐當中,皇帝服裝又不斷的簡化,最終唐代主要保留了袞冕。
唐代皇帝的衣服主要以黑色和黃色居多,且上有十二章紋飾,如:日、月、龍、虎之類等。
2、唐代冕上多帶瑠,帶瑠目的主要是為了限制帝王的動作,使皇帝從姿態中保持一定的莊嚴。
3、唐代皇帝除冕服外還有常服。常服即平常所穿之衣服。據相關文獻記載,皇帝的常服顏色赤黃,戴折上頭巾、九環帶、六合靴。
這種服裝乃是魏晉南北朝之時戎服的一種。戎服就是軍隊中的服裝,適合作戰時穿著。因穿著方便,此種服裝從唐太宗時期便變成了皇帝的常服。
擴充套件資料
唐代服裝還對鄰國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日本和服從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朝漢服的精華,朝鮮服也從形式上承繼了唐服的長處。唐裝襦裙線條柔長,十分優美自如,用料主要是絲織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軟"和"飄柔"著稱。唐裝本身品類多,善變化,從外形到裝飾均大膽吸收外來服飾特點。
多以中亞、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飾為參考,充實唐代服飾文化,使得唐代服飾豐富多彩富麗堂皇,風格獨特奇異多姿,成為中國歷史服飾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矚目。
唐代是中國政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封建文化燦爛光輝的時代。唐統一了魏晉南北朝和隋的混亂**狀態,建立了統一強盛的國家,對外貿交易發達,生產力極大發展,較長時間國泰民安。
尤其當盛唐成為亞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時期,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的一頁。這個時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並融入中國文化之中,從壁畫、石刻、雕刻、書、畫、絹繡、陶俑及服飾之中,充分體現出來。
2樓:銘v辰
唐朝的服飾特點以冠服制度為依託,嚴格實行冠服制度。 最顯著的一點唐朝以前尚黑..玄黑才是帝王之色。唐朝規定除天子明黃、太子淡黃,其他人使用黃色就是謀反。。。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會權力等級的象徵,作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精神支柱的儒學,則把恪守祖先成法作為忠孝之本,強調衣冠制度必須遵循古法,特別是作為大禮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棄先王遺制,故稱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閉性。宮廷日常服裝稱為常服,常服具有時代的特徵。
唐高祖李淵(公元618年至636年)於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頒佈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裝的律令,計有天子之服十四。天子的14種服裝分別為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緇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幘、白紗帽、平巾幘、白恰。以上各類服裝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物件及服用場合,《唐書·車服志》都有詳細說明。
你可以上網搜《唐書·車服志》看看
3樓:匿名使用者
隋唐五代皇帝服飾
隋唐時期,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體現出唐朝政權的鞏固與強大。在服裝服飾上也達到空前繁盛時期。隋唐時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圓領袍、衫,上自皇帝下至雜役都可穿著,為當時的常服。
此圖為穿對襟、闊袖便服衫的帝王。 周身繡滿龍的紋樣。從服裝的樣式來看,樣式為斜領袍,為皇帝的便服。
龍的圖案從上古發展到明代,精力了無數次的變化。總的看來,先秦的龍紋,形象比較質樸粗獷,大部分沒有肢爪,近似爬蟲類動物。秦漢時期的龍紋,多呈獸形,肢爪齊全,但無鱗甲,常繪成行走狀,給人以虛無縹緲的感覺。
明代皇帝常服
戴烏紗折上巾、穿盤領、窄袖、繡龍袍的皇帝(南薰殿舊藏《歷代帝王像》)。烏紗折上巾,是皇帝穿常服所戴,其樣式與烏紗帽基本相同,惟獨左右二角折之向上,豎於紗帽之後。盤領、窄袖、繡龍袍,是皇帝的常服。
常服又稱翼善冠,此服用途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裝以黃色的綾羅,上繡龍、翟紋及十二章紋。
明代皇帝常服 皇帝常服展示圖
常服又稱翼善冠,戴烏紗折上巾,樣式為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玉帶皮靴。此服用途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裝以黃色的綾羅,上繡龍、翟紋及十二章紋。
清代皇帝服飾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龍袍屬於吉服範疇,比朝服、袞服等禮服略次一等,平時較多穿著。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
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
九、五兩數,通常象徵著高貴,在皇室建築、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也繡有九條龍。
清代皇帝服飾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區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為緣飾之。
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以明黃為貴,只有在祭祀天時用藍色,朝日時用紅色,夕月時用白色。朝服的紋樣主要為龍紋及十二章紋樣。一般在正前、背後及兩臂繡正龍各一條;腰帷繡行龍五條襞積(折襉處)前後各繡團龍九條;裳繡正龍兩條、行龍四條;披肩繡行龍兩條;袖端繡正龍各一條。
清代皇帝服飾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區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為緣飾之。
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以明黃為貴,只有在祭祀天時用藍色,朝日時用紅色,夕月時用白色。
4樓:匿名使用者
天子、皇子及群臣的官定服飾,又固著裝環境與場合的不同,分為祭、朝服,公服與常服,笄、絳紗單衣,向紗中衣,向裙襦(或衫),革帶金鉤、曲領方心,絳紗蔽藤白襪,烏皮屐。劍、雙佩、雙緩、 貢囊等,各人按官職的大小再各有減少。在唐代李賢墓的壁畫中,就可以看到一些朝服的形制。
而公服又叫從省服。是一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在塑望謁見時的服飾。具體的形制是:冠、 、笄、絳紗單衣等。唐使君集像中頭戴進德冠、手執笏板,腰間佩有 貢囊、即用的公服。
常服,古代叫宴服,即生活常服。唐初沿襲隋制,天子用黃袍及衫。後來就固天子用赤黃袍為衫。
就禁止其他臣民用赤黃袍了。亦規定親王等到三品以上穿大科綾羅紫色袍衫。五品以上穿米色小科綾羅袍;六品以上穿黃絲布交稜雙。
在服色上,唐初沿襲隋制。天子穿黃色袍衫,隋文帝上朝時用赤黃色交綾袍,唐高祖李淵則穿赤黃色的袍一戴黃巾作為常服。自這開始,隋唐就禁止其他臣民穿赤黃色的衣服了。
三品以上為紫色袍衫、五品用青色六品用黃色,七品用綠色,九品用青色。上述服色,雖其中各有變化,但大致以紫、緋、綠、青四色來確定品的尊卑。
隋唐時袍衫等服飾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化出許多新的式樣來。與前面各朝不太一樣的式樣:圓領,在衽、窄袖、領袖下襬處設有緣邊。此外,這時期有特色的袍衫還有 色袍、 衫、缺胯袍等。
斕袍、 斕衫,就是在袍衫上加斕袖、 漂、作為士熱人的土服,是一種衣裙連屬的袍衫形式,與深衣有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深衣是右衽,斜交領,大袖,並且在頸子,袖子、衣服下襬處都有邊,突出了是下襬處有很寬的橫斕裝飾。
缺 袍,缺胯衫所謂的「缺胯」就是在袍和衫的腋下,即我們今天稱為「擺縫」的地方開放,這樣較便於人行動,也正由於它的這些特點,被作為人士平民或奴役等勞動者的服飾之一,又因為這種式樣便於行軍騎射,又成為戒服之一。
黃袍,是赤黃色,繹色的紋綾裁製的袍。式樣為右衽、大袖、領子、袖子、褪長至膝下或到腳,這是隋唐時皇帝,皇太子特定的服裝。也從這時開始。
銘袍,即「迴文銘袍」是用金錢,銀以迴文為紋樣繡在袍子上,銘袍的式樣是右衽、圓領、大袖、前有鳥獸花紋,背後有銘文。
穿用胡服,遠在戰國時期就開始一了漢到北朝,胡服已成為朝服。常服了,隋唐時,已忘記了它是胡服了。
隋唐的胡服實際上包括西域和少數民族飾和印度,等國外服飾,它具有衣長到膝部、頭戴毛氈或皮帽,腳上穿靴子,領式為圓領,翻折領。
這種胡服在唐帶士俑、唐三彩人物和唐代李賢的壁畫中都可以找到。穿胡服的人,有的是奔走在「絲綢之路」上的特使。有的是溝通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還有的就是地地道道的漢人。
隋唐時,將長袖減短而形成了一種合領,對襟、無袖或短袖的長衣叫半臂、它長到膝部、胸前繫帶子,穿在袍衫外面,是春秋季節的服飾。半臂與背子同屬一類,知識各時期的稱呼不同,不分男女。
隋唐時期的男子的服飾中,還有襖裙、褲褶、弁服等。一般文人雅士或紳士老者,仍以大袖寬身的單衣,長裙為最常穿用的服。
可以吧????
5樓:柳抑
有祥龍的圖案,衣袖和衣邊共有99個孩童。其底色為金黃色。
唐朝服飾的特點
6樓:牙牙的弟弟
特徵是交領、右衽、繫帶、無扣或佈扣。
唐裝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本指唐制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繫帶、無扣或佈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較寬鬆,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
擴充套件資料:
唐裝的代表:
唐朝的服飾由於唐朝採取開放政策,對西域、吐蕃的服飾兼收幷蓄,因而「渾脫帽」、「時世妝」得以流行。
這就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與前兩次服飾大變革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服飾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東西方向流動。
唐朝服飾唐代服飾之所以絢麗多彩,有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礎。隋王朝統治年代雖短,但絲織業有長足的發展。
文獻中記隋煬帝「盛冠服以飾其奸」,他不僅使臣下嬪妃著華麗衣冠,甚至連出遊運河時大船纖繩均傳為絲綢所制,兩岸樹木以綠絲飾其柳,以彩絲綢扎其花,足以見絲綢產量之驚人。
至唐代,絲織品產地遍及全國,無論產量、質量均超過前代,從而為唐代服飾的新穎富麗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加之與各國各族人民廣泛交往,對各國文化採取廣收博採的態度,使之與本國服裝融會貫通,因而得以推出無數新奇美妙的冠服。
唐代服飾,特別是女子裝束,不光為當時人們所崇尚,甚至於今日人們觀賞唐代服飾,亦覺興奮異常。這裡沒有矯揉造作之態,也沒有扭捏矜持之姿。
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充滿朝氣,令人振奮又使人心醉的服飾。其色彩也非濃豔不取,各種鮮麗的顏色爭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銀雜之,愈顯炫人眼目。其裝飾圖案,無不鳥獸成雙,花團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謂一派大唐盛景。
唐朝在現今服飾界,和對以後服飾業的影響,是它無與倫比的文化藝術與精神風貌。它呈現出唐朝文化處於顛峰與極盛狀態時,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和橫貫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渾大氣。
唐朝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輻射力,對服飾產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們受用無窮,並福廕著後世子子孫孫。
唐朝人的服裝特點唐朝服飾的特點
唐代官吏服飾唐代男子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 巾子 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唐代官吏,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其顏...
漢朝服飾的基本特點漢朝服飾的特點
漢服具備獨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徵是交領 右衽 繫帶 寬袖,又以盤領 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漢服的基本款式有九類,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領口 袖型 束腰 裁剪方式等的不同變化演繹出幾百種款式。他與西服大不相同,與那些即使受到漢服影響而產生的韓服 和服等服飾也不同,足以體現華夏民族的特色。從形制上看,主要有 上...
宋朝服飾的種類,宋朝的服裝的特點
宋朝服飾屬於漢服 男服服飾 冕服 宋朝開始減少冕服的種類,大典禮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經常出現。朝服 宋代在勁下加上特別的裝飾謂之 方心曲領 公服 宋代以常服為公服。女服服飾 禮服 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常服 均以大袖上衣,長裙 霞帔為常服。宋朝的服裝的特點 可以到期刊網上去下 浙江大學 王雪莉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