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6月22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閉幕。此次會議是聯合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舉行的又一次重要國際會議,這次會議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如何評價此次會議?
本報特約相關專家撰寫理**章,以期對讀者有所借鑑。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是自2023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和2023年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後,聯合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舉行的又一次重要國際會議,有近130位國家元首、**首腦和5萬多名代表參加。如此大規模、高階別的國際會議,在當今世界幾乎是獨一無二的。這說明可持續發展確實是關係到人類生存前景的重大命題。
人們如此關注這次會議,一方面是因為議題重要,級別很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存在頗多爭議。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是需要我們對一些深層次問題進行思考。
會議取得了哪些成果?
■閱讀提示
此次會議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進一步增強了國際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具體包括: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有了更為深刻和理性的認識;增強了各國發展的可持續導向;維護和強化了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的精神。
與會各方圍繞"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背景下的綠色經濟"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機制框架"兩大主題,就20年來國際可持續發展各領域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差距進行了深入討論,取得了積極成果。通過了題為《我們憧憬的未來》的成果檔案。重申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首次就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達成共識,認可綠色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鼓勵各國根據不同國情和發展階段實施綠色經濟政策。決定建立高階別政治論壇,取代現有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承諾加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職能和在聯合國系統內的發言權及其履行協調任務的能力。敦促發達國家履行官方發展援助承諾,要求發達國家以優惠條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環境友好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此外,大會還提出了一些具體行動。
例如,各機構組織承諾將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援,總額達5130億美元;種植1億棵樹、在非洲幫助5000女性企業家從事綠色經濟活動、每年迴圈使用80萬噸pvc(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塑料)等。
上述成果是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地區性政治動盪此起彼伏、對可持續發展的很多關鍵與核心問題存在巨大分歧背景下實現的,實屬不易。為此,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稱這一成果檔案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和一份很好的檔案",將會為促進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並推動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程序。
我們認為,此次會議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進一步增強了國際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第一,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有了更為深刻和理性的認識。《我們憧憬的未來》內容全面、基調積極、總體平衡,反映了各方主要關切。說明可持續發展仍然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景,國際合作仍然是主基調和主旋律。
這一檔案對於確立全球可持續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將進一步增強各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信心。俄羅斯代表團成員表示"俄羅斯一直以來沒有一份可稱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檔案,而這次峰會的成果或許能改變俄羅斯人的看法,並讓他們在這方面形成更完整的認識。"
第二,增強了各國發展的可持續導向。各國同意制定"消除貧窮、改變不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方式、推廣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方式、保護和管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自然資源基礎"的可持續發展總目標。明確了可持續發展並不是否定發展,而是與各國國內的發展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通過可持續發展方式,還有可能減少汙染、降低成本,實現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增長。這些目標的設定有利於各國增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驅動力和方向感。
第三,維護和強化了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的精神。大會重申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將綠色經濟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決定強化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機構。這些都有利於各國在可持續發展中獲得公平的權利,推動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程序。
"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敦促發達國家履行官方發展援助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資源和以優惠條件轉讓環境友好技術。綠色經濟將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統籌起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加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相關機構職能,有助於提升可持續發展機制在聯合國系統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成果為何不盡如人意?
■閱讀提示
此次峰會並沒有就可持續發展目標、綠色經濟等問題達成可執行的具體目標。其深層的歷史原因在於: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缺乏成功經驗;全球發展不平衡和傳統的發展模式尚未改變;深入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仍然缺乏內生動力。
與聯合國相關機構和一些國家對此次會議的積極評價相反,包括綠色和平在內的許多民間環境團體對「里約+20」峰會做出了尖銳的負面評價,認為此次峰會是一次失敗的會議。綠色和平認為此次峰會是一次「歷史性的失敗」,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將此次峰會稱為「鬧劇」。與2023年同樣在里約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相比,與民間環境團體的理想期待相比,此次峰會只是決定繼續討論此次會上已經在討論的相關問題,並沒有就可持續發展目標、綠色經濟等問題達成可執行的具體目標。
因此,與里約峰會過去曾發揮的歷史作用相比,與其被賦予的歷史意義相比,此次峰會的結果確實不理想。但是,綜合此次峰會的歷史和當前背景來看,這並不是由於各國談判代表「怠工」,而是有著歷史的必然性。
客觀來看,全球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涉及環境、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複雜問題,在各國發展水平不
一、認識不同、發展需求不同的情況下,就這一複雜問題達成全球性的方案並不容易。全球環境與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多年來進展非常緩慢。當前又正值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全球經濟非常不穩定的時期。
各國**當前關注的首要問題是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一些發達國家甚至提出要進行「再工業化」,環境問題在這樣的時期難免會被置於相對次要的地位。在這樣的狀況下,短短几天的峰會能夠取得的結果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回顧2023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國際社會在環境與發展領域的合作進展,結合當前全球環境與發展的現狀,此次峰會的結果有著深層的歷史原因。
第一,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缺乏成功經驗。2023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熱內盧宣言》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3項環境公約。此後20年中,國際社會在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少,多數進展甚微。
因此,制定新的超越過去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當前階段缺乏基礎,缺乏信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近釋出的《全球環境展望5》顯示,國際商定的90項重要的環境目標中只有4項取得了顯著進步,40專案標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魚類種群破壞與退化、氣候變化與乾旱等24專案標幾乎停滯不前,還有8專案標的情況還在繼續惡化。
第二,全球發展不平衡和傳統的發展模式尚未改變,全球統一的標準難以實施。一方面,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沒有得到改觀,南北差距仍然存在,甚至進一步拉大。另一方面,許多發達國家在本國內實現了清潔生產和較好的環境質量,在汙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等方面可以採取較高的標準。
其過去不可持續的產業和生產方式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而高消耗的生活方式仍然在繼續。而同時,處於國際產業鏈底端的發展中國家深度鎖定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上難以自拔,經濟轉型異常困難。面臨著比發達國家更復雜的脫貧、促進就業和保護環境等多重挑戰,難以採取與發達國家相同的標準。
第三,深入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仍然缺乏內生動力。目前的全球可持續發展治理主要由秉持國家利益至上理念的各國**主導,缺乏類似一國****這樣的權威有效的全球協調機構。同時更為直接的眼前的國家利益仍然遠遠大於尚不那麼明顯的全球可持續發展能給各國帶來的共同利益。
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流失等全球環境問題也沒有經濟危機給人們的感覺更加緊迫。各國雖然認識到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國際合作,但各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同時又是激烈的競爭對手,而且後者在多數情況下是首要考慮因素。這使發達國家難以為了全球利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實質性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也使發展中國家無法輕易做出那些將增加其經濟成本的承諾。
這也是發達國家一直試圖否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為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環境,發達國家承諾提供達到其國民生產總值0.7%的資金,即每年約1200億美元,但這些承諾一直遠遠沒有兌現。
本來就有的顧慮,加上發達國家不履行承諾的現實,使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的不信任和隔閡進一步加深,全球合作更加困難。
中國可持續發展動力何在?
■閱讀提示
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並取得了明顯進展。因為我國存在特殊的國情,具有強烈的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均衡性和公平性;加快經濟發展綠色轉型步伐。
儘管全球範圍內可持續發展程序不盡如人意,但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並取得了明顯進展。中國代表在答記者問時自信地說到「請去查閱里約會議以來的各項指標,有哪一個中國承諾的目標中國沒有採取行動?」中國在可持續發展上之所以成就昭顯,而且未來還將加快可持續發展步伐,我們認為,這是因為我國存在特殊的國情,具有強烈的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
第一,必須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均衡性和公平性。20年來,我國gdp總量雖然從全球第11位躍居世界第2位,但人均國民收入還排在世界的90位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尚未全面實現小康。與此同時,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同步,社會不公平問題在加劇。
「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等社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國民幸福感的重要障礙性因素。過去20年,中國經濟的非均衡發展戰略加快了中國經濟起飛的步伐,同時也加劇了中國不同群體、城鄉、區域之間的經濟水平和社會保障的差距。福布斯財富榜上的中國富人逐年增加,而按照中國新的扶貧標準,還有1億多人處於貧困線以下。
廣大農村醫療、教育、環境等基本公共服務十分薄弱,農村地區仍有8000萬人飲用水不安全。東、中、西部經濟水平差距明顯拉大,人均gdp比例2023年為1.75∶1.
17∶1,2023年為2.85∶1.05∶1。
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擴大,2023年和2023年均為2.58∶1,而2023年為3.23∶1。
經濟發展的不均衡、不公平成為社會矛盾激化的潛在誘發因素,直接影響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國家「十二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重大戰略部署都是基於上述背景而提出,旨在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均衡、代內不公平的問題。這些都是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
第二,必須加快經濟發展綠色轉型步伐。過去二三十年中國的經濟雖然以低於gdp增長速度的資源消耗支援了經濟的發展,但是由於一直是以「高資源消耗、高汙染排放、低附加值」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為主,資源耗竭、環境退化問題卻已經十分突出,生態「赤字」不斷增加,大量佔用了後代的發展空間。例如,曾經是我國的優勢能源資源的煤炭,從2023年起已經呈現淨進口的局面。
石油和鐵礦石等戰略資源已經全面短缺。2023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就達到了47%,並逐年增加;鐵礦的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了50%。另據國土資源部2023年釋出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23年)》**,到2023年,中國45種主要礦產中,11種國民經濟支柱性礦產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資源環境瓶頸約束增強,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但是,與資源短缺形成鮮明對照的卻是資源利用效率低下。2023年,單位能源生產率(美元/千克石油當量,2023年不變價)美國約是中國的1.6倍,日本、法國、德國是中國的兩倍,印度是中國的1.
4倍。有關研究還表明,中國的資源績效在世界59個主要國家中,居倒數第6位。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15~25個百分點,礦產資源總**率約是3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
一些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嚴重退化,有些需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才有可能恢復,有些則是不可恢復的生態環境退化,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威脅。截至20世紀末,我國受汙染的耕地面積達2000萬公頃,每年因土壤汙染而減產的糧食1000萬噸,因受汙染而超標糧食約1200萬噸。城鄉居民的食品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抵消了一部分經濟發展成果,併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過去30年,我國一些與環境汙染相關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持續上升。其中與生態環境、生活方式有關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的死亡率明顯上升。
上述事實表明,中國必須及早改變「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否則不僅中國的資源環境難以為繼,中國的國民健康也難以承受。為了子孫後代的健康和中華民族的延續,中國必須加快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發展綠色經濟,有效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發展難題、減小資源環境代價;通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增加發展後勁。只有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公平公正的小康社會。
這種發展新道路不僅是基於中國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環境容量有限、生態脆弱的基本國情的一種理性選擇,更是源於中華民族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迫切需求。
哪位大神幫忙翻譯一下這篇短文,哪位大神能幫小弟翻譯一下下面這篇文章,急用,謝謝
第一位黑人女性 這幾個單詞被用來描述雪莉 安 傑克遜的時間如此之長以至於缺少這幾個單詞她的名字似乎都會變得不完整。她是第一位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的黑人女性 第一位獲得物理學博士頭銜的黑人女性 第一位擔任美國核管理委員會主席非裔美國人,也是第一位擔任美國核管理委員會主席的女性。成長於20世紀50...
請問哪位有陝西「孝歌」歌詞?幫忙找一下,謝謝
甲 來到靈堂前,孝子哭得淚漣漣,我 唱段孝歌把你勸 只為大人歸了陰,永生永世難見面 孝子不必太傷感,人的生死古難全 生老病死是常情,莫怪亡者壽路短。乙 叫聲孝家聽我言,人生生死古來有,是長是短各有限。彭祖活了八百歲,張果老活了兩萬年 甘羅十三已拜相,子牙七十才出山 天增歲月人增壽,只當 大人 歸西天...
幫忙講解一下什麼是曲式,哪位大神幫忙分析一下這首曲子的曲式和調式
您的曲譜不全!就這右半頁曲譜而言 曲式是 二部創意復調。調式是 六聲f徵調式 加變宮 只能看出來是個降b宮六聲加變宮的調式。急 急,急。幫我分析一下這個曲式與作品分析,越詳細越好。謝謝。寫出簡單的小節數,調式調性,20 作業自己完成,小小年紀,別搞什麼偷雞摸狗的把戲 單三部曲式,調式結構 g b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