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形體是怎樣發展過來的並舉例說明

2021-03-05 09:22:13 字數 4561 閱讀 2690

1樓:想騎馬

漢字在使用與發展中,一直受到兩條規律的約制,一是簡易律,即形體的簡單易寫,由圖繪變為線條、由象形變為不象形、由較繁複的符號變為較為簡單的符號。小篆是對甲骨金文的簡化;隸書是對小篆的簡化;楷書是對隸書的簡化,草書和行書是對楷書的簡化。另一個是區別律。

為使漢字的形體明確,音義明確,彼此之間要有區別,以達表達功能的目的。在某些程度上具有漢字繁化的功能。同時,在區別律繁化後,簡易律又起作用了。

漢字就是在這兩律的作用下達到相對的平衡。

形體演變體現了漢字型系的發展變化,不同時代的文字資料中,同一個字都發生了變化,有的變得面目全非。字形有兩種不同性質的狀態,一種是被社會認可的相對長久的字形變化,一種是個人書寫的變化,字形演變是漢字通過自我調節,不斷從無序走向有序,漢字的演變是一個個字進行但並非是孤立的,而要受整個漢字型系的制約,這是因為:

(一)字與字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的整體關係,決定字形變與不變。這種變化往往是漢字與其他字的聚合關係導致的。如:兩個字的形體相似,便會引發甲字和乙字,或是丙字的形體變化。

(二)字形演變是從屬於文字型系的整體調整,如某一獨體字發生變化,其它的作為偏旁的字也就要發生變化,單字字形的變化,必須著眼於整體字序的優化,文字字型不允許某個字的優化,破壞整個漢字型系的有序度。

(三)漢字字形的總體特徵決定漢字形體。古文字階段字形演變不能背離又結合體被假借後的字,就加上形符加以區別,使其向表意方向迴歸。

(四)字形的演變還受其他因素的制約。其中人們的主觀意願的介入成為推動漢字簡化的一股區大力量的不同時代對字義的理解不同或觀念不同等,也會導致漢字字形演變。

2樓:匿名使用者

按流行順序甲骨文 鐘鼎文、銘文 篆書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3樓:百度使用者

進口貨好離開海口進化論客戶 進口貨六句老話老傢伙離開講話

漢字的形體是如何演變的?

4樓:易書科技

即便僅僅從具有相當成熟的文字型系的商代後期算起,漢字也已經有三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雖然漢字的意音文字本質沒有改變,但形體(包括字形結構)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字形和字型兩個方面。字形的變化是指一個個漢字外形上的變化;而字型的變化則是指文字在字形特點和書寫風格上的總體變化。

許多時候,這兩方面的變化往往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難以截然分別。

(一)字形的主要變化

漢字字形的第一個明顯變化,是寫法由原來的多種多樣趨於規範。有些古文字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商周以至戰國的甲骨文、金文和見諸其他多種載體的文字(如石刻、簡帛、符節、璽印、陶器、泉貨等)裡,同一個字的外形時常形態各異,甚至面貌全非。不同的字型中固然如此,即便是同一種字型,如甲骨文或金文中,也往往如此。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出於**集權的統治需要,李斯等人蒐集整理在秦國原已通行的篆文,作為標準字型在全國頒佈行用,文字的不同寫法才得以趨於一致。在文字學領域,人們通常把小篆以前的文字稱作古文字,把隸書以後的文字稱作近代文字。依據這種分期,可以說,漢字的字形在古文字階段的末期,已經實現了第一次比較徹底、同時也是意義深遠的規範化程序。

漢字字形得以規範的最大優點,當然是確立起一字一形的基本框架,使原先一字異形,難認、難用的狀況發生根本的改變,因而使資訊的傳遞更為清晰和有效。還應指出的是,在當時,鑑於文字字形的不規範,有時容易造成意義理解的歧誤,所以,這一次的規範,同時還具有了規範文字字形與語言中詞的關係的重要作用,它試圖做到一詞一字,這就使得利用文字傳遞資訊變得更為準確。這不僅意味著漢字在文字型系方面早已成熟,更表明在社會使用方面也變得成熟起來,文字的社會功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當然,在此後漫長的文字使用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總會出現違反規範的現象,因此也就不止一次地需要以各種形式加以規範。不過,小篆以後的各次字形規範,都基本是在一字一形、一詞一字的原則下進行;而這被後人奉為圭臬的原則,如上所述,確立於李斯等人用小篆規範字形的時代。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可以說,秦王朝建立以後的書同文字,是文字發展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次自覺規範。

漢字字形的第二個明顯變化,便是字形的簡化。在文字發展的歷史中,雖然在字型沒有發生顯著變化時,具體字形的簡化也在不斷進行著,但大規模的字形簡化,往往是與字型的變化相伴而生,並且藉由字形規範的方式得以推廣。即如秦王朝的書同文字,他們所依據的小篆,就是在對原先形體繁複的字形加以簡化以後形成的。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敘》說:「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許慎把小篆的產生歸於李斯等人的人為規定,已被歷代出土的秦代文字資料證明是錯誤的,它顯然是由春秋時代秦國使用的篆文逐漸演變而來的。但小篆對原先形體繁複的字形「或頗省改」,有著大量的字例可以證明,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在漢字發展歷史上,「繁」和「簡」總是相對而言。某一時代或某一字形的「簡」,相對於另一時代或另一字形,也許就成了「繁」。而人們在使用時,為追求簡便,時常會簡化那些形體繁複的字,形成所謂簡體。

因此自古以來,漢字中就始終存在著繁體和簡體。但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裡,為數眾多的簡體字雖然在普通民眾中廣泛使用和傳播,卻歷來被統治階層視為不登大雅之堂,因而沒有取得合法地位。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和近代西方思潮的影響,許多卓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從普及教育、方便使用進而提高全民素質的角度,大力提倡整理規範簡體字,並使之獲得合法地位,但由於舊**內保守勢力的反對,最終不了了之。

新中國成立以後,漢字的簡化得到人民**的高度重視。2023年11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稱「文改會」)正式成立,具體主持漢字簡化工作,並於2023年1月提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這一草案經廣泛徵求意見並修改審定,於2023年1月28日的***全體會議通過,成為正式方案,同年1月31日由《人民**》刊發公佈。

包括485個簡化字(後調為483個),分四批推行。在此基礎之上,文改會於2023年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收入《漢字簡化方案》中的全部簡化字共2238個,作為簡化字使用的規範。2023年10月,《總表》重新發表時又做了個別調整,總字數變成2235個,這就是迄今為止經國家批准的全部簡化字,並因而正式形成一種與此前所有繁體字相對而言的「簡體字」。

(二)字型的主要變化

我們在上文曾經提及,古文字學家通常把小篆以前的文字稱為古文字,把隸書以後的文字稱為近代文字。古文字與近代文字最根本的差異,是由象形變得不象形,這是劃分文字兩大階段的分水嶺。

其實,即便在古文字階段裡,漢字的象形程度也已經在不斷降低。文字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越早出現的形體圖畫意味越濃,因而也就越象形。因此,就總體而言,甲骨文要比後出的大多數字體都要更加象形,只有金文是例外。

這是因為,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牛羊肩胛骨上,非常費時費力。有時為了提高效率,刻字人不得不降低字形的象形性。金文則不必有這樣的顧忌。

金文大多是鑄在銅器上的銘文,由於鑄造銅器的範模質地鬆軟,寫字時的形體方圓、筆畫粗細均可比較隨意,所以許多字型比起甲骨文更加保守,亦即更加象形。甲骨文、金文中象形的輪廓和彎曲的線條,書寫頗為不便,尤其是金文中有粗有細的筆道以及根本不能算作筆道的或方或圓的團塊,寫起來更為費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古人採用的基本方法是使書寫筆道線條化和平直化。

所渭線條化,主要是指用較細而勻稱的線條改造原先的粗筆,並取代那些或方或圓以及不規則的團塊;平直化主要指拉平那些原本曲折象形的線條,並且把不相連的線條連成一筆。這些變化在篆文時代,尤其是伴隨著用來「書同文」的小篆,得以確定下來。文字實現線條化和平直化後,象形性自然大為降低,但書寫無疑方便了許多。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文字的線條化和平直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字型的變化,還使得前文所談字形的簡化成為可能,並且使字形的規範成為必要。這是因為,當早期漢字原先象形的輪廓、彎曲粗細有時還不相連的筆道、各種形狀的團塊被線條化和平直化以後,天長日久,就變成了簡單的文字書寫符號,字形的簡化也就自然發生了。另一方面,當文字書寫的符號化成為普遍傾向時,字形的規範也就成為必然。

因為在象形程度高的早期漢字中,只要基本字形還在,不致影響望其形而知其義,字形構件(即後來的字元、偏旁)的形狀和多少。位置怎樣、筆畫的增損等,有時無關緊要。但當原先相當象形的形體、筆道因為線條化和平直化而變為文字書寫符號後,由於象形功能的大為降低,倘若不加規範,一點一畫的多少,甚至位置、方向的改變,都可能使一個字變成另一個字,例如甲骨文字中「從」與「比」的差別,就只是方向的一正一反。

由此可見,文字的線條化和平直化,與前文談到的文字的簡化和規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從又一個側面證明,漢字字形和字型變化,往往交織在一起,難以截然分開。

漢字發展到小篆時代,雖然圖畫性、象形性已經大大降低,但仍有許多圓弧彎曲的筆道,有的字形仍嫌繁複,也就是說,多少還留有些象形的意味,寫起來仍然不夠方便。因此,小篆雖然作為標準字型統一了全國的文字,但在社會上通用的時間並不長,不久就被書寫簡便的隸書取代。漢字也以其發展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次字型變革為標誌,進入了近代文字時代。

隸書曾被盛傳是秦統一後官府為應付繁忙的政務所造,甚至落實到下杜人程邈的名下。以往學者們研究秦國的青銅器銘文,已經感到隸書應當在秦始皇之前很久就已萌芽,70年代秦簡的首次發現,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參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中指出,《漢書》等說秦代「由於官獄事繁,才造隸書,這是倒果為因,實際是民間已通行的書體,官獄事繁,就不得不採用罷了」(165頁),這是很正確的。

隸書之後,草書、行書相繼興起,隨後又出現了楷書。跟隸書相比,楷書大體儲存了其字形結構,但是去掉了波挑筆法,橫平豎直,構形緊湊,書寫更為簡便,而又不失端莊大方。所以楷書通行以後,成為人們最常使用的正式書體,漢字字型此後也沒有大的變化了。

什麼文字的字形結構與漢字相似,什麼是字形相近,讀音不同的形近字

部首是 片 這個字是左形右聲字。從片,卑聲。片 指鋸開的木頭的一半,又泛指扁而薄的東西。相似的 鬆 城 漁 狸 情 描 帽 紡 什麼是字形相近,讀音不同的形近字 指的是結構相似或相近,而讀音或者所代表的意思卻不相同的字,該類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規律,並有各自的特點。如治和冶 誕和蜒 掩 淹和俺。形近字的...

韓語有百分之60是有漢字發展過來的,為什麼他的寫法和漢字不一

韓語讀音是像漢語,文字 是他們自己的世宗大王根據讀音創造的由讀音專組成的文字,沒屬有任何意義,完全是為了把讀音寫出來的讀音文字。他們的語言很多共同點,加上以前的文物上很多漢語,所以很多老一輩的人還會寫漢字,但是是用他們的讀音讀,不知道i看懂沒有。首先你要寫清楚bai 是韓文字du還是韓語 zhi,如...

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中含有文字意義和深厚的文化意蘊。仿照例子

牧 左邊象牛,右邊一隻手舉著一枝條,象手拿棍子放牛。或表示放牧牛羊等牲畜。炙 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表示用火燒烤肉的意思。採 上面象手,下面象樹木或樹上結果。表示用手在樹上採摘果實和葉子。答案意思對即可 漢字的魅力體現在那些方面?一 它是最節省的詞構文字。漢字像魔塊,有神奇般的組詞能力,往往一個字能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