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司馬鑄劍
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搶佔**制高點,掌握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話語權,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破解我國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收益分配差別擴大,生態退化、環境汙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裡的消極現象等難題有決定意義.只有以生態文明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對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作統籌評估、理性調控、綜合治理,方能化逆為順、舉一反
三、突破瓶頸制約,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按照生態文明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進步,有效降低能耗,推進經濟集約化、生態化、知識化,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必將促進全民族生態道德文化素質的提高.近些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態意識、環保觀念日益增強,參與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但是,生態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於廣大群眾心中.
相當多的人生態道德文化水平低下,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有些公務人員的生態道德、環境意識差得驚人.生態道德文化缺失還表現在消費領域追求奢華、過度消費、甚至揮霍浪費等方面.
事實說明,在廣大群眾尤其是在公職人員中間,強化生態道德文化教育,「補生態道德文化課」,亟為迫切、重要.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其他目標任務同步.然而,同物質文明相比,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明顯滯後,亟須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否則,勢必會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後腿.
最後,我國是具有悠久生態道德文化與倫理傳統的國家,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建設生態文明,不僅需要法律的約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過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生態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會生態道德文化水準的最佳途徑和方式.
2樓:茆詩蘭光冰
這個就意義重大了吧!
這些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的確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這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這些路子發達國家早就走過了,現在別人把大的、汙染嚴重的加工廠都設在中國,使我們的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美國人很中國人不同,美國人講求的是征服自然,中國人講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要不進行生態建設,死的會比較慘!
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建設生態文明,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汙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一個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經濟規模大,即使採取各種末端治理措施,也難以避免嚴重的環境影響。
要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必須大規模開發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實現自然資源的高效迴圈利用。對於尚處於工業化階段的我國來說,挑戰是巨大的。但是,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有積極借鑑和吸收其他國家經驗的優勢。
要抓住歷史機遇,採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昭示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意味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也是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4樓:匿名使用者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目標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更高要求」的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必將促進全民族生態道德文化素質的提高。我國環境惡化遲遲不能根本好轉,這與人們的生態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關係。近些年來,我國城鄉人民的生態意識、環保觀念日益增強,參與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但生態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於人民大眾。相當多的人生態道德文化水平低下,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
我國是具有悠久生態道德文化與倫理的國家,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國率先跨入生態文明社會,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人文、民生面貌為之一新,而且必將大大加快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程序。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建設生態文明,觀念要先行。要使生態文明觀深入人心,在全體公民中強化我國人
口多、人均資源少、環境形勢嚴峻的國情意識;強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的效益意識;強化經濟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人文指標全面發展的政績意識;強化環
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資本,破壞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保護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環保意
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崇尚自然、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
使生態文明觀念成為13 億中國人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自覺行動。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鍵。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經
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上來,樹立保住綠水青山也是政績的理念,把產業結構調整與節約資
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推進產業結
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逐步改變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
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三、堅定不移地抓好節能減排工作是核心。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好」是基礎,「好」
的體現之一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做到節能減排。要讓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成為兩根「高壓
線」,加快利用先進技術改造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堅決淘汰落後的生產力,堅定不移地走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四、實行嚴格的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指標要出硬招數,不動真格的換不來藍天碧水。要
像控制人口、保護耕地一樣,實行嚴格的環境資源保護制度,嚴肅法律制度、環境標準、執
法紀律、執法手段,建立健全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將能耗降低和汙染減排完成情
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實行政績督察制和行政問責制,對那些我行我素、無視
法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人要堅決懲處,杜絕一切環境違法行為,絕不允許「少數人發財、
人民群眾受害、全社會買單」的情況再出現。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建設生態文明是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共同事業,在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破解我國前進中的種種難題有決定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成就輝煌。
但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收益分配差別擴大,生態退化、環境汙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裡的消極現象等,嚴重製約了現代化巨集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如何破解難題,走出困境,實現良性迴圈,事關改革、發展大局。須知,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是傳統工業化帶來的,若以工業文明理念和思路應對,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困境日益深化。
惟有以生態文明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對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作統籌評估、理性調控、綜合治理,方能化逆為順、舉一反
三、突破瓶頸制約,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必將促進全民族生態道德文化素質的提高。我國環境惡化遲遲不能根本好轉,這與人們的生態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關係。近些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態意識、環保觀念日益增強,參與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但是,生態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於廣大群眾心中。相當多的人生態道德文化水平低下,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有些公務人員的生態道德、環境意識差得驚人。
據《中國青年報》xx年11月13**道:某省環保局日前公佈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眾認為環境保護應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然而卻有高達91.
95%的市長、廳局長認為加大環保力度會影響經濟增長。生態道德文化缺失還表現在消費領域追求奢華、過度消費、甚至揮霍浪費等方面。事實說明,在廣大群眾尤其是在公職人員中間,強化生態道德文化教育,「補生態道德文化課」,亟為迫切、重要。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目標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更高要求」的保障。
總的看,我國物質文明建設成就卓著,城鄉人民對經濟發展、生活改善是滿意的,給予好評,但對環境惡化,則反映相當強烈。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其他目標任務同步。然而,同物質文明相比,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明顯滯後,亟須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否則,勢必會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後腿。這是應當防止和避免的。
我國是具有悠久生態道德文化與倫理傳統的國家,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建設生態文明,不僅需要法律的約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
而通過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生態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會生態道德文化水準的最佳途徑和方式。應當抓住這一良好機遇。在廣大城鄉居民中廣泛深入地開展生態道德文化宣傳教育,普及生態道德文化知識;特別要重視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生態道德文化水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企業建設;加強生態道德立法,規範人們的生態道德行為;轉變消費觀念,倡導適合國情的合理適度消費;還要實行村居民生態自治,充分發揮民間環保組織的作用,並把生態道德文化教育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結合起來,以收相互促進、事半功倍之效。
最後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按照生態文明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進步,有效降低能耗,推進經濟集約化、生態化、知識化,是多麼迫切、緊要!其潛力又是多麼巨大!如果各級**、各行各業在行動上切切實實這麼做了,那麼,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生態優化、環境保護,豈不可以創造出新的人間奇蹟!
如何正確認識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和實踐探索
一 生態文明的內涵 生態文明,是指 以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 人與人和諧共生 全面發展 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是人類在勞動過程中,遵循人 自然 社會和諧發展這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 精神 制度等方面成果的總和。也就是說,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從歷史上看,人類文明經歷了原始文明 農業文明 ...
怎樣理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一 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從人類發展史看,人類文明已經歷了原始文明 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原始文明也叫漁獵文明。人類從動物界分化出來以後,經歷了數百萬年的原始社會。原始人的物資生產能力非常低下,人類的生產活動遠遠沒有超出自然環境的容量,與生態環境保持著原始共生的關係。農業文明...
生態建設包括哪些,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怎樣的關係
1.生態建設簡稱eco,eco是eco build的縮寫,主要是對受人為活動干擾和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生態恢復和重建,是根據生態學原理進行的人工設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結合,達到高效和諧,實現環境,經濟 社會效益的統一。2.基本概念 生態建設主要是對受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