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設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什麼重要意義

2021-03-05 09:22:23 字數 4653 閱讀 7913

1樓:匿名使用者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德信仰問題

一、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在2023年2月19日舉辦的「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總書記指出:

「我要強調的是,在我們這樣一個農民佔多數人口的國家裡,農民是否安居樂業,對於社會和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有專家指出,中國目前主要有兩大矛盾,一是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二就是城鄉矛盾不協調。儘管2023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工作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

但也存在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生產力水平低的嚴峻事實,有些地方甚至還吃不上飯,還有2460萬的農村人口看不到電視。2023年城市居民和農民的收入比例是1.84∶1,2023年是2.

86∶,到2023年則是3.22∶。三農問題現在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

解決好了三農問題才能實現城鄉協調發展。而建設好新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策。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協調推進的新農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建設新農村,就要逐步改變不利於中國城鄉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現狀,落實以人為本,貫徹科學發展觀,而不僅僅是解決「農村太窮,農民太苦、農業太落後」的問題。

要在加強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屬於物質文明,管理民主屬於政治文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屬於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

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做好「三農」工作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只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才能更好地推動「三農」工作的開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支柱。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發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也應當看到,目前封建迷信、賭博、不講衛生等不健康文化與不良習慣,在廣大農村還有相當的市場,這是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培育造就新型農民。現在,有些地方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理解成建新房,基層**強迫農民舉債建別墅的現象時有發生,並把建設「農民豪宅」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成果加以宣傳和炫耀,這是違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質的。這種把新農村建設理解成蓋高樓、建別墅的錯誤認識必須予以糾正。

新農村建設是要在發展生產、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基礎上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地方**在落實建設新農村措施的時候,要引導農民加大農業投入,加快生產力發展,同時科學規劃村莊建設,加強宅基地規劃和管理,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加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

二、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良好的道德信仰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道德及其信仰,創造一個具有良好倫理秩序和道德氛圍的社會環境,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重要手段和途徑。道德是調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和法律規範、政治規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是由國家政權制定的,也不是依靠國家政權強制推行的,道德規範的形成往往是人們之間的約定俗成,道德價值觀的形成往往帶有鮮明的自發性,道德發揮作用的重要途徑是傳統習慣、社會**和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其中,道德信念的形成是個體道德價值觀成熟的標誌,也是道德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

在人們的各種道德信念中,處於核心地位並能把其他道德信念整合在一起的,是人們的道德信仰。

道德信仰是信仰的一種基本形式,它體現著一種道德體系的最**值理想或最高的人格境界,整合著各種道德規範和各種道德行為選擇,而且為這種道德體系提供一種依據或支撐,回答「人為什麼要有這種道德?」這一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說,信仰危機會使人類精神陷入空虛、迷茫、彷徨無依、漂泊無家的淒涼荒漠,也會為傳統宗教的復興、邪教和迷信流行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可乘之機。

那麼,道德信仰的危機必將給人們的道德生活帶來混亂、迷茫,使人們對建立在該道德信仰基礎上的道德價值觀和道德規範產生懷疑、動搖乃至放棄,使道德喪失存在的最終理由和精神支柱,神聖和崇高就會遭到冷落乃至鄙棄。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的道德觀念和道德信仰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的倫理道德規範受到新時期社會風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生育倫理、環境倫理、婚姻家族倫理、風尚習俗等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越來越現代化、合理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出現了不少退步現象。

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淳樸民風日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種種社會惡習、不良風氣的出現。農民在親情觀念上有所冷漠,婚姻家庭倫理觀念淡化,婚姻關係穩定性下降,鄰里關係趨向冷淡和陌生,重婚離婚、不贍養甚至虐待老人、遺棄子女、家庭暴力等現象時有發生,自私觀念、利己主義、投機鑽營、個人主義、唯利是圖使得許多農民為了私利不顧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私開煤礦、濫砍濫伐、過度墾牧、製假售假、坑蒙拐騙,造成地方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

不少地方致富、醫病、升學,不是靠科學努力,而是靠迷信、靠風水、求仙拜神。賭博現象普遍、嚴重存在,精神信仰混亂,信宗教者越來越多而且帶有功利性和迷信色彩,邪教的存在也大有市場,等等。這些現象嚴重阻礙了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同時也表明在廣大農村出現了道德失範和道德信仰危機,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得不高度重視和加大力量予以解決的。

三、培養良好道德信仰的基本途徑

培養農村良好的道德信仰,至少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普及和提高農村教育

從長遠看,建設新農村的困難和癥結最重要的是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太差、農村教育太落後。現在,城鎮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人口的比例分別是鄉村的3.4倍、6.

1倍、13.3倍、43.8倍、68.

1倍。在我國4.9億農村勞動力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是29.

2%,而文盲和半文盲還有7.5%。這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只有充分重視農村教育,才能培養出大量的人才,有了人才,才能發掘出當地各種資源和機會,推動當地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這樣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推動農村真正的發展。每個農村黨員都應該關心教育事業,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孩子、為教師、為學校辦點好事、實事,讓每個適齡兒童都能接受義務教育,讓每位教師都能安心和熱愛自己的工作,讓每所學校都有較好的設施和環境。富裕地區要多為學校配置現代教學裝置,貧困地區也要積極想辦法,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對學校的危房要限期改造。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把發展教育事業的任務落到實處。

2.改善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農村建設呼喚「新農民」,中國農村至今還是傳統的小農耕作的模式,與西方國家的現代農業有著本質的差別,這主要是由於中國農民與日本、美國、加拿大農業勞動者在受教育水平、觀念、技能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在健康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要在農民中養成尊重科學的習慣和風氣,反對封建迷信和邪教,樹立明禮誠信的風氣,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培養誠實守信的道德操守。樹立勤儉節約的風氣,發揮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力戒奢侈浪費。倡導健康文明的娛樂風氣,堅決反對和抵制賭博等不良習氣。

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新農村建設要求的,不僅僅是追求個人收益最大化的「經濟人」,而且是具有自主意識,追求社會、社群利益最大化的開拓者。

3.完善農民的思維方式和道德價值觀念

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有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風尚、新觀念、新思想。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新事新辦,崇尚科學、反對迷信。要引導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培養自主意識、市場意識、法律意識、科學觀念、創新意識、生態意識、衛生意識,鼓勵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以新理念催生新舉措,以新舉措帶來新變化,以新變化促進新發展。能夠讓一般「經濟人」凝聚起來的,只能是「大寫的人」。他們有更遠大的目光,將自身的收益寓於大眾收益之中,信奉「鍋裡有碗裡自然有」,「大河有水小河流」。

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廣大幹部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做到關心農民疾苦、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

4.充分發揮農村道德教育和道德監督職能

人們道德信仰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外在的監督是非常必要的。道德儘管在其本質上是自律性的,但對於不能自律者,對於違背社會道德屢教不改者,實施一定的監督和制裁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建立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內在執行機制,並與法律監督結合,才能發揮更為廣泛和充分的作用,這是建立我國當前道德監督機制應注意的問題。要創造更多形式的道德監督方式,通過各種監督機制的建設,使道德的「軟監督」具有「硬監督」的功效,使道德的感召力、內在驅動力、制裁力得以充分的發揮。應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文明素質。

把開展思想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素質作為文明生態村建設的重要任務,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範,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推廣普及科學知識,提高村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農村黨員幹部要牢記自己手中的權力是村民給的,絕不能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為親友謀取私利。只有堅持群眾利益至上,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援。要管住自己的嘴,最大限度地杜絕公費吃喝、鋪張浪費。

要管住自己的手,面對錢財,要能擋得住**,經得起考驗,勤勤懇懇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1 從我國曆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 愛人民 愛勞動 愛科學 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 職業道德 家庭美德 個人品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 規範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2 ...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及總體要求

十bai六大以來,du多次強調要把解決zhi 好 三農dao 問題作為全黨回 工作的重中之重,並答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即生產發展 生活寬裕 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 管理民主。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思想道德建設是什麼關係

社會主義核心bai價值體 系與社會主義思du想道德建設的關係zhi 社會dao主義核心價值體專系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屬既相互聯絡,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它們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核心,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具有不同的內涵和作用領域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