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笙の遙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
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
「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想象有這麼一種動物能夠主宰、操控、管理這些動物和天象,像一個氏族必須有一個頭領一樣。他們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一起上,漸漸構成了龍的樣子:駱頭,蛇身,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
這種複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的夏代,商周時期至戰國發展出許多種龍,到秦漢時龍的樣子逐漸統一固定下來,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今天,其模樣都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目前對於龍的原形的**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但普遍認同龍的基調是蛇。
最初系統提出這一見解的是聞一多的名篇《伏羲考》。聞一多認為,蛇氏族兼併別的氏族以後,「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氏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成為後來的龍。後人在聞一多研究的基礎上,作了許多豐富與補充(見下文):
考察龍,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麼是其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從龍一出現的初期,一直延續下去,恆定不變,而且是構成龍的主體部分,缺了它,龍就不成其為龍,這才是龍的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龍變來變去,頭有時像鱷魚,有時又像馬;它的腳有時像蜥蜴足,有時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長的身子從未變過。
遠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強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願望。蛇對人又有很大的威脅,尤其是毒蛇,能致人於死命,使人畏懼。
《山海經》中各式各樣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龍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現代話語,便是那時的蛇崇拜,很有群眾基礎,以它作為龍的主體,這種民族大融合的標誌,即使被兼併者也願意接受。還有一種說法是蛇吃了仙丹才進化的。
虺:是一種早期的龍,以爬蟲類——蛇作模特兒想象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
」是龍的幼年期,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 虯:一般把沒有生出角的小龍稱為虯龍,是成長中的龍。
故古文獻中註釋:「有角曰虯,無角曰龍。」另一種則說幼龍生出角後才稱虯。
兩種說法雖有出入。但都把成長中的龍稱為虯。還有的把盤曲的龍稱為虯龍,唐代詩人杜牧在《題青雲說》詩中就有「虯蟠千仞劇羊腸」 之句。
蟠螭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早期龍,《廣雅》集裡就有「無角曰螭龍」的記述。對蟠螭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黃色的無角龍,另一種是指雌性的龍,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中就有「赤螭,雌龍也」的註釋,故在出土的戰國玉佩上有龍螭合體的形狀作裝飾,意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漢之際,青銅器、玉雕、銅鏡或建築上,常用蟠螭的形狀作裝飾,其形式有單螭、雙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種。
或作銜牌狀,或作穿環狀,或作卷書狀。此外,還有博古螭、環身螭等各種變化。 蛟:
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相傳蛟龍得水即能興雲作霧,騰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
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有的說「龍無角曰蛟」,有的說「有鱗曰蛟龍」。而《墨客揮犀》卷三則說得更為具體: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
倘蛟看見岸邊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繞之,使人墜水,即於腋下吮其血,直至血盡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周處入水三天三夜斬蛟而回的故事。
蛟可能是鱷魚。 角龍:指有角的龍。
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便是龍中之老者了。 應龍:
有翼的龍稱為應龍。據《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
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
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火龍:是以火懾勢的龍。
全身有紫火纏繞,凡有火龍經過之處,則一切物體均被燒焦。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
在我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
有毒,傷人即死。」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 青龍:
為「四靈」或「四神」之一,又稱為蒼龍。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天上的若干星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區,即二十八宿,用以觀察月亮的執行和劃分季節,並把二十八宿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分別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及龍、鳥、虎、玄武(龜蛇相交)四種動物相配,稱為「四象」或「四宮」。龍表示東方,青色,囚此稱為「東宮青龍」。
到了秦漢,這「四象」又變為「四靈」或「四神」(龍、鳳、龜、麟)了,神祕的色彩也愈來愈濃。現存於南陽漢畫館的漢代《東宮蒼龍星座》畫像石,是由一條龍和十八顆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組成的,這條龍就是整個蒼龍星座的標誌。漢代的畫像磚、石和瓦當中,便有大量的「四靈」形象。
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我國古代早已有之。《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長安謠》說的「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係。
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並在歷代得到發展。
2樓:兜仙
只能說是兩個答案:1,恐龍,真正存活過的生物.
2,龍,中國龍,中國民間神物.
3樓:
現在說我們說的龍都是杜撰出來的,恐龍除外!
遠古時代的麒麟到底是什麼動物?
4樓:匿名使用者
麒麟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麒麟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並稱五大神獸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是古代的仁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豬尾於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徵。
古人認為龍有代表著神靈、天、帝王、交泰等意,所以龍漸漸被皇家所壟斷。而鳳凰也有賢明、調律(女人應備的品德)、志向等意。因此民間把麒麟、玄武作為自己的吉祥物廣泛發展傳播。
歷史起源:
古代官方的說法:麒麟乃瑞獸,不傷生靈。同時麒麟也是走獸之主屬土德。故在風水學裡,麒麟相的擺放和禁忌不像龍、虎、獅子等那那麼多。
漢族民間神話說:天地誕生之初,飛禽以鳳凰為首,走獸以麒麟為尊。又說,混沌初開有禽王鳳凰和獸王麒麟。
麒麟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地上的,常伴神靈出現,是神、仙的座騎,屬火系天仙。
幼年麒麟不會飛,而成年的會飛,且成年麒麟能大能小,平時較為慈祥,發怒時異常凶猛。主聰慧、祥瑞。
麒麟每次出現都將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據記載,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了麒麟,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裡「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獲麟」,對此孔子為此落淚,並表示「吾道窮矣」。孔子曾寫歌:
「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不久孔子去世,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徵。
而在現代麒麟被過度追捧,謬之**正土之獸,《淮南子·天文訓》有云:
何謂五星?
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
**土地,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
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其佐蓐收,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
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
5樓:胡斯鵝黃
最有普遍性的一種說法是:麒麟就是如今的長頸鹿。看看這裡:
6樓:考磐在陸
孔子和麒麟
孔子的母親徵腹中懷著孔子的時候,在曾在郊原遇見一隻麒麟。感於這隻麒麟的優雅和友善,也由於對自古以來的傳說的憧憬,孔子的母親將**時代的粉紅色髮帶解下,系在麒麟如金似玉的角上。
這位身上人殘留著貴族高尚氣質的女人很早就去世了。孔子一直把古代和貴族氣質與母親聯絡起來。他對遠古理想時代的嚮往總有懷念母親的影子,即使在他成為智者以後仍然如此。
父親的高大威猛早已成為一個傳說,然而也只是一個傳說,當鄰居們稱讚年輕的孔子酷似那個名叫叔梁紇的男人時,孔子並沒有被感動,他透過傍晚幽暗的微光,看著似乎永遠在努力回憶的母親的面孔,在她外在的沉靜和內心的動盪中看到了同樣矛盾的自己。
孔子在暮年受到兩次精神打擊。第一次是他嘴忠心耿耿的大**仲由子路的橫死,這是他一直預料到但卻無法改變的結局,因此痛苦更深。第二次,是在他躺在病榻上閉目追懷往事的日子,忽然傳來叔孫氏西郊遊獵,射死一隻麒麟的訊息。
叔孫氏及其手下當時都不知道他們射殺的正是千古罕遇的奇獸,是可以為他們也為魯國帶來好運的、在典籍中反覆提到的麒麟。這件事倒也怨不得叔孫氏,因為麒麟至少有幾百年沒有出現過了,孔子在周的圖書館拜見老聃先生的時候,就聽他感嘆過:你不是寄希望與麒麟現身嗎?
問題時,當麒麟出現的時候,天下有誰認識它?書上的描寫過於朦朧,而且彼此矛盾,我們無所依憑呀。就說你母親,那個聰慧的顏家小女兒,如果她所言無虛,麒麟早在你出生的那一年就已經降臨過了,可是至今沒有一個學者相信她的話,她的描述同樣不可捉摸,向夢幻者的囈語……
不管怎麼說,那隻死後的異獸還是讓所有目睹的人感到了難以抑制的惶恐和驚奇,宮中很快派人來請孔子。如果世上真有一個人可能知道麒麟的真相,那個人非孔子莫屬,徵在的故事畢竟深入人心。
孔子接報,強支病體駕車趕到宮中。他一眼就看見了麒麟角上的粉紅色絲帶。幾十年過去,絲帶的顏色依舊鮮豔欲滴,這是很不尋常的。
孔子伸出顫抖的手撫摸著母親的絲帶,髮帶和麒麟的角同樣光滑溫潤。遲來的證據最終證明了母親的非同凡響,證明了他個人命運的意義,但也同時證明了天命的不可測度和信念的虛妄。
抱著麒麟猶自溫熱的屍身,孔子老淚縱橫。回到家中,他將**們召到床前,告訴他們:麒麟出現了,麒麟已死,歷史也該終結了,他們的書可以收筆了。此後不久,孔子溘然長逝。
大詩人李白讀史至此,掩卷嘆曰:
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遠古時期真的有龍嗎,遠古時代,是否真的有龍存在?
遠古時期肯定是有的,估計就是第一批活物的存在,可能在最早的時候也是最先滅亡的,後面的人就只是憑空流傳下來的話再加想象龍的樣子,如果沒有龍為什麼會在十二生肖裡面出現龍呢,其他的生肖都是大家都見過,熟悉的動物,如果沒有龍,為什麼不弄一個其他的鳥啊 蟲啊 就一定是龍,弄一個沒有的動物作為生肖呢。龍如果真的...
遠古人類是怎樣勞動和生活的嗎,遠古時代的人類是怎樣生活的
採野果 打獵 烤生肉 燒製瓷器 種植作物 不過十幾歲就會 over come 遠古時代的人類是怎樣生活的 最初主要是食腐和食用野果.很悲慘,後來學會了使用工具進行一些比較容易的狩獵,再後來學會了製造工具,這樣一來就可以進行一些比較困難但回報豐富的狩獵,再再後來,發現了一些野生穀物可以進行人工種植,人...
遠古時代的生物有哪些??他們的習性都如何
copy一個三葉蟲的 三葉蟲 trilobita 節肢動物門的一綱。背殼縱分為一箇中軸和兩個肋葉三部分,橫分為前 中 後三部分。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已發現動物化石2500多種,除脊椎動物外,幾乎所有的門類都有了。其中最多的就是三葉蟲,約佔化石儲存總數的60 它在寒武紀初期即已出現許多科 屬和種,我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