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的詩意及思想感情

2021-03-05 14:34:36 字數 5087 閱讀 2130

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今譯】: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裡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你們的父親.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願望。

2樓:匿名使用者

俗話說,生一個孩子容易,養一個孩子難,教育好一個孩子更難。這是很有見地的。古往今來,許多有識之士,都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寫過一些很值得一讀的「示兒詩」或示兒銘。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示兒詩」頗多。他晚年五十六歲時寫的《又示宗武》詩如下: 「覓句知新律,攤書解滿床。

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假日從時飲,明年共我長。應須飽經術,已似愛文章。十五男兒志,三千**行。

曾參與遊夏,達者得升堂。」這首詩滿懷喜悅地稱讚兒子已能寫詩、寫文章,並引用晉朝謝安善於用婉轉的方法教育侄兒謝安的故事,勉勵兒子敦品勵行。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詩」是最感人肺腑的。詩云: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的絕筆詩,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決不因生命的告終而結束。這詩可與岳飛的母親給岳飛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幾個字相輝映。

明代民族雄于謙賀長子于冕生日詩云: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邊垂髮綠參參。好親燈光研經史,勤向庭闈奉旨甘。

銜命年年巡塞北,思親夜夜想江南。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勉勵兒子努力上進,不要辜負青春年華。

清代名畫家鄭板橋,老年得子,卻不溺愛。他病危時,要求嘗一口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兒子不會做,就命他請教廚師。

待饅頭做好時,鄭板橋已經嚥氣了,只留下一張字條,上面寫著: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業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此雖非詩,卻勝似詩,句句金玉良言。

清代著名愛國主義者林則徐的父親示兒曰: 「粗衣淡飯好些茶,這個福老夫享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等事爾曹任之……」林則徐虎門銷煙,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之心,其父影響不能低估。

近代著名教育家黃炎培為兒子黃大能寫的示兒銘是:「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求信,行必踏實。」言簡意賅,可謂至理名言。

**一九六一年七月寫的《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詩。詩較長,但其中「勿學紈絝兒」和「人民培養汝,報答立事功。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等詩句特別感人。

這不僅是對其子女的教育,也是對廣大青少年的諄諄囑咐。

董必武一九六五年寫的示兒詩: 「父母皆望兒女智,我希爾學愚公愚。大山三座雖移去,窮白形存敢自娛?

毛選文章認真讀,不要近視要遠謀。」寄託了老一輩政治家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愛子之心,人皆有之。

這些示兒詩和示兒銘正是從愛子出發,它啟示我們,愛子切莫溺子、嬌子。否則,恐怕會自食苦果,難辭「養不教,父之過」。

(王夢星月摘自2005-5-23 《大公報 》)

3樓:奧斯曼騎士

陸游(1125一2023年),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詩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一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裡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

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2023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

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閒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

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

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

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裡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時,劉克莊就有一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這是2023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訊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

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雲:

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游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訊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一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後一首抒發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游息息相通。

其他評述陸詩而特別提到《示兒》這首的,就我所見,不下三十餘家(請參看我與孔繁禮同志同纂的《陸游研究資料彙編》),或者說它有宗譯「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一飯不忘」的忠君愛國相同,也有讀後嘆息泣下的,也有作詩同情寄慨的。足見這首詩情真語摯,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諸人,大都是受了此詩的感染而引起共鳴,卻未暇對它的內容作細緻的分析。值得參考和向讀者推薦的,要數當代朱自清先生的《愛國詩》一文。在這篇文章裡,他把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愛國詩分為三個專案:

一是忠於一朝,也就是忠於一姓;其次是歌詠那勇敢殺敵的將士;再其次是對異族的同仇。並指出第三項以民族為立場,範圍更為廣大。他認為陸游「雖做過官,他的愛國熱誠卻不僅為了趙家一姓。

他曾在西北從軍,加強了他的敵愾。為了民族,為了社稷,他永懷著恢復中原的壯志。」因此在歷代愛國詩中,他特別推崇這首《示兒》詩,並對它做了具體的分析:

《示兒》詩是臨終之作,不說到別的,只說「北定中原」,正是他的專一處。這種詩只是對兒子說話,不是什麼遺疏遺表的,用不著裝腔作勢,他儘可以說些別的體己的話;可是他只說這個,他正以為這是最體己的話。詩裡說「元知萬事空」,萬事都擱得下;「但悲不見九州同」,只這一件擱不下。

他雖說「死去」,雖然「不見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師」終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囑他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教兒子「無忘」,正見自已的念念不「忘」。這是他的愛國熱誠的理想化;這理想便是我們現在說的「國家至上」的信念的雛形。

……過去的詩人裡,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見《朱自清選集》,2023年開明書店版)

朱自清本人也是一個深情的愛國者,新、舊詩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對陸游其人其詩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從《示兒》詩中看到陸游「愛國熱誠的理想化」,換言之,也就是陸游愛國思想的進步性和它所達到的高度。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略加說明和補充:

第一,陸游熱愛祖國是和他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緊密結合的,既包括對「忍死望恢復」的中原「遺民」的深切懷念,也包括對「歲輦金幣輸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與哀憫。其次是他對祖國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繫念,如「三萬裡之黃河」和「五千仞之太華」,以及「兩京宮闕」等等。再則是他對民族語言和整個民族文化的愛護,惟恐在異族的長期統治下遭到破壞與同化,以致「東都兒童作胡語」,甚至整個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慣,忘記了自己祖先的傳統(有關例證,詳見拙著《陸游傳論》下編第四章)。

這些才是他「但悲不見九州同」和熱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愛國思想的根本內容。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其中包括對家鄉、對祖國和對自己的人民、對優秀傳統的愛。陸游詩裡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正是這些。因此朱文聲稱:

「過去的詩人裡,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這個評價雖顯得過於強調,有抹殺他人之嫌,但為了指出特色,我們應該承認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兒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詩》雖已過去

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人深省。「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裡「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一,認同迴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

飲酒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示兒》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陶淵明的這首代表作是辭官歸隱後所作,詩人將一種清遠的意境傾注在晚秋傍晚的和諧美景中,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後的怡然自得和豁達的閒情逸致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同學,飲酒是哪一首啊?有很多呢!表達了詩人厭惡官場的虛偽 黑暗,從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獲得恬靜的心境的思想感情。示兒 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詠瀑布》的思想感情,課文《壺口瀑布》思想感情是什麼

mellow sweetness to everythin 課文 壺口瀑布 思想感情是什麼 作者在寫景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作者熱愛壺口瀑布,讚美黃河不屈不撓 奮勇向前的精神。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 讚歎,內心情感的抒發 作者描寫了兩次壺口瀑布看到的景象,試比較兩次描寫的角度有什麼不同,這樣寫有什...

別董大的後兩句詩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意思是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誰會不認識你?後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董大內涵的肯定和鼓勵,於慰藉中寄希望,充分表達了對友人的鼓勵 別董大詩詞後兩句的意思是什麼 高適的 別董大 後兩句是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 不要發愁前面的道路上沒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