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潛龍堂
就古代而言,只是從經濟的角度出發,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北宋最富裕!
關於你補充的問題,我可以提供給你一個史實.唐朝最強盛的「開元之治」時期,全國有戶820 萬,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開皇之治」時期,全國就有戶890 萬。終唐一世,各項經濟指標都沒有恢復到隋朝水平。(《隋書》《舊唐書》《新唐書》等)糧食方面,隋朝滅亡時留下的糧食夠唐朝人吃五十年.不過,隋朝財富積累的過程,既有帝王的個人因素,同時又得益於隋朝特殊經濟政策的實行,但是,過分的榨取民力的結果,使隋朝出現了國富而民窮的危局,最終也沒有改變速亡的命運.
公元594年,發生大荒,各地倉庫盈溢,楊堅卻不曾開倉賑濟.
重點說一下北宋,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開創以來,即治坑礦、組織茶鹽開發。因而大量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投入商業手工業中,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
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宋代的貨幣形式與種類太過豐富。銅錢、銀錠是宋朝的本位貨幣。
宋朝銅幣和鐵幣並用,有些宋幣含有合金成分。此外還有些銀質錢幣。宋代的錢幣無論是種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造詣最多最好的錢幣。
宋王朝調整了歷代立法中重刑輕民的傳統做法,義利並重相當重視經濟立法。法規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專門設定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那時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的三項被髮明或是開始得到大規模實際的運用,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的重要改革等。
宋朝航海、造船、醫藥、工藝、農技等都達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據說經濟總量最高時候佔當時世界的百分之八十。
那麼那龐大的財政收入究竟是從**來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組數字就知道了。熙寧10年(1077)北宋賦稅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那邁進了。
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這是其他王朝所無法比較的!!!
舉個例子,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而唐朝極盛的玄宗朝年鑄幣32萬貫。這樣可以看出北宋比唐朝富裕多了!
南宋時期,**控制的地區比北宋小,可是統治集團的揮霍並不減少,加上鉅額軍費及輸納給金朝的大量歲幣,財政支出大大超過了北宋。而對勞動者的剝削比起北宋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統計,南宋人民的負擔比徽宗時增加了一倍,比北宋初增加了七倍。
就賦稅總收入,南宋不比北宋差 ,甚至返超,可是這是建立在過分地榨取民力的基礎上!
元朝,存在時間不到一個世紀,經濟實力比不上盛唐.
明朝,因,推行「重農抑商」的原則,使得商業受到了一定的壓制。全國仍然以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經濟總量大概是北宋的十分之一.
至於清朝,經濟總量的確超過北宋,不過差距不大,但要知道清朝鼎盛時期人口超過3億,是北宋最多人口的3倍多!百姓的生活根本無法與北宋相提並論!
何謂富裕?民富國更富!由上可知,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是最富裕的,北宋時期,宋神宗在位期間任用王安石變法,國民生產總值迅速提高,據現代人士統計當時北宋的國民生產總值站了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是後來明朝的十倍之多 。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只是北宋到了徽宗的時候就已經被他揮霍不行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的強盛主要體現在軍事和疆域.
你問富裕的話,還是不要聽樓上的瞎說.
絕對是宋朝.
4樓:匿名使用者
隋朝很富,據說至唐太宗時還在用隋朝倉庫裡面的布。還有一個朝代就是西漢,文景之治時,當時錢庫裡錢堆得太多、太久,串錢用的繩子都爛了。有了錢,漢武帝才會去北伐匈奴!
而宋朝,從北宋到南宋一直都在向遼、西夏、金、蒙古供奉歲幣,而且不時北方會有戰事出現,你說宋朝能富到**?
5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宋朝重商,商賈雲集,雖然宋朝時期的兵力不行,但是那個時間的人是最富有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宋朝繁華的寫照。
6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講的很好,不過只講了宋朝的,沒有對比
7樓:溜狗回來後
最富裕?那肯定是宋朝啦.北宋.南宋都富裕
8樓:逆流
南宋我想你查資料的能力還是有的
9樓:粉色鍾漢良
非唐朝莫屬
當時的唐朝就像現在的美國一樣繁榮
10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唐朝了。唐朝時期,中國是全世界最繁榮昌盛的國家!
現在知道為啥外國那麼多 唐人街 了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南宋宋是中國封建王朝中唯一沒有「抑商」的朝代海外**的盛況空前
百姓生活富裕
gdp約佔世界的50%左右
12樓:我與米勒
唐朝。唐朝在當時世界上是頂級強國。宋朝時,經濟和農業雖然也很發達,但是論國力,在當時還不是最強。不然它也不會被遼,金,元,輪翻侵犯。以至於滅國。
13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乃表面工程不錯,內部也行,
宋朝乃表面工程超爛,內部也爛,所以只能經商,
實際上,時代在發生變化,人民生活會越來越好。
14樓:木姑娘出嫁吧
按照歷史進步來說,宋朝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朝代最富,富得流油!
16樓:清風
宋朝最富,但是僅僅限於上層。唐朝總體來說比較富裕。隋朝只是一個過渡王朝,文帝的時候較富。
17樓:匿名使用者
最富裕的應該是北宋,北宋初年的皇帝厲行君主**,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社會財富不斷累積,從大量的向外輸送外幣可見一斑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怎麼記的好象是清朝呢
19樓:匿名使用者
大唐盛世!!!多的不說
20樓:匿名使用者
越往後越富裕 也就是prc最富裕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最富有??
21樓:喜腦弓子
中國歷史上最富的朝代?不是唐朝也不是宋朝,而是隋朝.....
22樓:河傳楊穎
宋代。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臨安是繼長安、洛陽、南京之後,第四和第五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這樣的城市規模在歷史上是空前的。
商品經濟的繁榮必然帶來貨幣關係發展。北宋開封城內,每一交易動輒千萬,貨幣流通需求量不斷上升。「錢荒」問題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最終使得**的貨幣性質得到加強,併產生了紙幣「交子」。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宋代的農材賦役制度,大致延續唐末的兩稅法,但增加了丁稅,而差役則甚為繁重造**民負擔,因此王安石變法時有免役法的推行。關於歲入1.6億貫實為銅錢、米麥、**、布棉、絲絹、草料等不同物產單位的合加總數,宋代財政最高收入為六千餘萬貫,商稅佔財政總收入約70%。
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一般農田每年可畝收一石,江浙地區一年可達到二至三石。
北宋時宋真宗從占城引進耐旱、早熟的稻種,分給江淮兩浙,就是後來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黃秈米。
2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是宋
24樓:匿名使用者
最富有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960年—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部分學者認為宋朝滅亡是「崖山之後無中華」
這是有道理的。唐 宋 元 明 清 宋朝之後只有明朝是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任何封建王朝都無法與宋朝的經濟相比擬!
經濟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賦稅
宋代的農材賦役制度,大致延續唐末的兩稅法,但增加了丁稅,而差役則甚為繁重造**民負擔,因此王安石變法時有免役法的推行。關於歲入1.6億貫實為銅錢、米麥、**、布棉、絲絹、草料等不同物產單位的合加總數 ,宋代財政最高收入為六千餘萬貫[113] ,商稅佔財政總收入約70%。
農業水利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 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例如梯田(在山區出現)、淤田(利用河水沖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邊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鋪泥成地)等。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積。
至道二年(996年),全國耕地面積為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百餘頃,到天禧五年(2023年)增加到五百二十四萬七千五百餘頃。
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農作物粟、麥、黍、豆來到南方。棉花盛行種植於閩、廣地區。
茶葉遍及今蘇、浙、皖、閩、贛、鄂、渝、湘、川等地。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南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蘇常熟,天下足」之稱。
甘蔗種植遍佈蘇、浙、閩、廣、等省, 糖已經成廣泛使用的食品,出現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製糖術的專著:王灼著《糖霜譜》。
冶金陶瓷等手工業
鐵、鉛、錫、煤等。北宋時期金屬礦藏達到兩百七十餘處,較唐朝增加一百餘處。仁宗時期,每年得金一萬五千多兩、銀廿一萬九千多兩、銅五百多萬斤、鐵七百廿四萬斤,鉛九萬多斤、錫卅三萬斤。
宋朝官窯、民窯遍佈全國。時有開封官窯、汝州汝窯、禹州鈞窯、龍泉哥弟窯、景德鎮景德窯、建陽建窯、曲陽定窯等七大名瓷窯,以及分佈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其中鈞瓷以神奇的窯變特色和每年36件的稀有產量而位居宋瓷之冠。
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製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當時,燒造瓷器的窯戶,遍佈全國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
宋朝的絲、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西北地方流行毛織業,重慶、四川、山西、廣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織業非常發達。到了南宋時期,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和廣西南部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
兩浙和渝川地區絲織業最發達。宋朝**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織錦院,也就是官辦的絲織作坊。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造紙術
宋朝時期,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稈等。重慶、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渝川地區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
甚至還有紙被、紙衣、紙甲等。紙張的大量生產與活字印刷術為印刷業的繁榮提供了基礎。宋朝的印刷業分三大系統,官刻系統的國子監所刻的書被稱為監本,而民間書坊所刻的書被稱為坊本,士紳家庭自己刻印的書籍屬於私刻系統。
東京、臨安、眉山、建陽、廣都等都是當時的印刷業中心。當時坊刻書中以浙江最好,稱浙本,四川次之,稱蜀本。福建的刻書以量取勝,稱建本,其中尤以建陽麻沙鎮最多,世稱麻沙本。
社會上流行刻書的風氣。其中以臨安國子監所刻的書品質最好。宋朝的刻書以紙墨精良、版式疏朗、字型圓潤、做工考究、傳世稀少、價值連城而聞名於後世。
造船術
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宋神宗元豐元年(10
艘萬料(約600噸)神舟。2023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個隔水倉,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沉。隔水倉技術,經馬可·波羅介紹,傳入歐洲。
宋朝的主要造船廠分佈在江西、浙江、湖南、陝西等地區。虔州、吉州、溫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時期,全國每年造船達到三千三百餘艘。
到了南宋,由於南方多水加上海上**日益發達,造船業發展更快。臨安府(杭州)、建康府(江寧府,今南京)、平江府(蘇州)、揚州、湖州、泉州、廣州、潭州、衡州等成為新的造船中心。廣州製造的大型海舶木蘭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舵長數仗,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
南宋時代還出現了車船、飛虎戰船等新式戰艦。
金融商業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
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123]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南宋於2023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
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幹道五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
海外**
由於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中心。唐朝時期全國僅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129] 宋朝先後在廣州、杭州、泉州、密州板橋鎮、潤州、蘇州、溫州、江陰軍、明州、嘉興府(秀州)華亭縣(松江)、澉浦鎮(海鹽)和嘉興府上海鎮(上海)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130] 。
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人口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全國有6418500戶、約達3210萬人[134-135] ,若加上未列入主客戶統計範圍的戶數則該年有687萬戶、近3710萬人;至大觀四年(2023年)全國有20882258戶、46734784口[136] ,經學者考證宋代戶口只統計承擔賦役的成年男丁,故認為實際人口達11275萬,並提出北宋人口峰值出現在靖康之亂前夕的宣和六年(2023年),全國有2340戶、12600萬人。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最輝煌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 唐朝,建朝於公元六百一十八年,滅於公元九百零七年,中間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至今,我們中國人在國外仍被異國人稱作唐人,世界各地也都建有華人街,亦被稱為唐人街。其影響可見一斑。在唐朝崛起的同時,世界上也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這兩個帝國的存在。但就其發展水平而言,是全然的落後...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是哪個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是哪個朝代?
從人類世界的古代 來看,是古代埃及 古代中國 古代兩河流域,即幼發拉底河 古代印度。從人類世界的封建時代來看,是地跨亞歐非的阿拉伯帝國,或者東羅馬帝國,和當時中國的大唐王朝。從人類世界的近代來看,是曾經資本主義在世界最發達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和當時在世界幾乎最古老的封建國家中國的明朝和清朝。從人類世界的...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名字和朝代,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及皇帝
秦 秦始皇 贏政 秦二世 胡亥 漢 西漢 長陵 劉邦 安陵 劉盈 霸陵 劉恆 陽陵 劉啟 茂陵 劉徹 平陵 劉詢 杜陵 劉 延陵 劉騫 義陵 劉欣 康陵 劉 東漢 原陵 劉秀 顯節陵 劉莊 敬陵 劉 慎陵 劉肇 禪陵 劉協 三國 蜀 蜀昭烈帝 劉備 蜀後主 劉禪 魏 魏太武帝 曹操 魏文帝 曹丕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