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漢字的風俗習慣與漢語漢字有關的民俗事象,主要有哪些

2021-05-22 17:34:00 字數 3582 閱讀 4299

1樓:仁者當壽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種: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中國的方塊漢字,前兩種文字在兩千年前就消失了),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漢字有三個基本要素,形,聲,義。

人們就利用這三個特點作起了文章,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文化,和中國人的習俗文化心理,限於篇幅,我來介紹幾種:

1. 漢字的避諱習俗。避諱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習俗。

所謂避諱就是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在書面上不能寫,口頭上不能說。比如秦始皇的名字叫贏政,於是人們不能說「政」音,「正(zhèng)月"要說「正(zhēng)月"。因劉邦的名字中有「邦」字,所以漢朝以前管"國家"叫「邦家」,因此改為「國家」,一直流傳到今。

2. 缺筆少劃的習俗。正是出於這種文化心理,所以在書寫時故意少寫筆畫。

比如,孔夫子名字叫孔丘,寫時要把「丘」字中間那小豎去掉,而且改變讀音,讀作「mou」。溥儀作滿洲國皇帝,年號叫「康德」,「德」字中「心」上邊「一」字不能寫。「紅樓夢」中,賈雨村說林黛玉,因她母親叫賈敏,所以遇到敏字,都讀成「密」,而且要少寫一,二筆。

3. 犯諱的文化心理。如果有人不小心寫錯了,或唸錯了,觸犯了統治者的忌諱的心理,那可是罪莫大焉,是要殺頭的。

明朝皇帝朱元璋,看到他的大臣給他的奏摺中有「作則垂憲」這句話,認為,這是利用諧音說他「做賊(作則)」,於是殺了大臣的頭。清朝皇帝雍正,因為主考官出了一個題目「維民所止」,認為「維止」是砍掉了「雍正」的頭,於是把他殺了。這種犯諱現象,不僅限於皇帝,下面官吏也同樣存在。

有一地方官叫田登,他不準別人說「登」,連「燈」也不許說。所以元宵節放燈,他的告示寫:「本州依例放火三天」,從此留下「只管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俗語。

4.漢字形成的諧音文化。因為漢語本身音節少(1000)多個,所以出現了一個音節有很多字的現象,比如,「xī」就有"西,希,吸,昔......

"等77個字。這就形成了中國人的獨特的文化心理。人們利用這種現象來表現自己的趨吉避凶的追求。

5. 新年中討吉利的漢字和漢字的諧音文化。喜,福。

順。財,貴等這都是人們喜歡和追求的。人們把喜字寫成禧,喜喜,其中都有吉字,為了重視和強調。

在財,貴字中都有貝(錢)字。而且,春節貼「福」字倒著貼,取福到了之意。吃黏米年糕,取年年增高之意。

年畫上畫個大胖小子抱個大鯉魚,取年年有餘之意。

6.婚禮上討喜慶的的漢字和漢字的諧音文化。中國人結婚要貼紅雙喜字。有人在新婚夫婦被褥下面放棗,栗子,花生等物,取「早立子」,「花著生」的意思。

7. 地名中的漢字諧音文化。有些地名因為「言**訓」,聽上去很不好聽,於是也採用諧音法,改為即好聽又文雅又與原音一樣或相近的名字。

比如,北京以前有一個母豬衚衕,現改名「墨竹衚衕」;狗尾巴衚衕改名「高義伯衚衕」;臭皮衚衕,改為「壽比衚衕」;燜葫蘆罐改為「蒙福祿館」;屎克螂衚衕改為「時刻亮衚衕」。臺灣基隆,原名雞籠,2023年改為基隆。這麼一改,發音變化不大﹐意義就高雅多了。

8. 迴避,躲開的漢字和漢字諧音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死」、「輸」、「破」等不好的事和不好的詞,不願意說,更不希望發生,所以說話做事格外小心。

比如,在給人送禮,特別是給老年人送禮時,不要送鍾,因為「送鍾」 與「送終」諧音;送禮也不要送傘,因為「傘」與"散"諧音。夫妻不要分吃一個梨,因為「分梨」與「分離」是諧音,這些都會使人產生不愉快的心理。新年時,人們十分忌諱打碎器皿,認為新春正月破損了器物,是會給一年帶來不吉利的。

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媽媽會說﹕「沒關係,歲歲(碎碎)平安。」人們用這種諧音辦法,把自己從壞心情中解脫出來。壞事變成了吉祥語。

這種文化不僅中國有,就是在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也有。日本大阪「地鐵」寫成繁體鐵字﹐而不是寫簡體字「鐵」(二字在日本通用),因簡體字「鐵」是失金,地鐵失金,不是公司賠本嗎?

9. 詼諧幽默的諧音。我們在日常談話時,也常常使用諧音這種修詞手段,以增加語言的幽默感。

比如﹕一個人說﹕「老李得了氣管炎,整天是床頭櫃。」乍一聽,好象老李呼吸道出了問題,實際上,「氣管炎」是「妻管嚴」的諧音,「床頭櫃」是「床頭跪」的諧音。這裡是說老李被妻子管得很嚴,每日還要在床頭跪著,這就十分風趣地在挖苦老李懼內。

在漢語中還有許多諧音歇後語,用在說話中,更是妙趣橫生。比如﹕娶媳婦坐抬筐—缺覺(轎),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鑼鍋上山—錢(前)緊,大蘿蔔說夢話—你罷(拔)了我吧,電線杆上綁雞毛—好大膽(撣)子,小王八屁股—新規(龜)定(月定),等等。

10.近年來,在中國經濟發展商業大潮中,出現的漢字和漢字諧音文化。有一些商家為了經濟利益,利用漢字和漢字諧音,大作廣告,製造商業噱頭,吸引人們眼球。

例如﹕「百衣(依) 百順」( 西服廣告) ,「雞(機) 不可失」( 燒雞廣告) ,「無洩(懈) 可及(擊) 」( 治洩藥廣告) ,「醬(將) 出名門」(醬菜廣告) ,「有痔(恃) 無恐」( 痔瘡藥廣告) ,「騎(其) 樂無窮」( 摩托車廣告) ﹐「衣冠勤(禽)瘦(獸)」( 服裝店招牌)﹐等等。很多廣告造成了混亂,這不僅不符合語言文字規範標準,也製造錯別字,破壞了漢語成語,有些內容還很不健康,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我們是不應該提倡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

[編輯]會意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併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編輯]轉註

屬於「用字法」。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係。

[編輯]六書的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

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軚」、「鑀」是形聲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會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

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漢字是形聲字。

3樓:匿名使用者

看不懂問題,什麼方面的?

與漢語漢字有關的民俗事象,主要有哪些

4樓:銀不張

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藝文化、民俗裝飾文化、民俗飲食文化、民俗節日文化、民俗戲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繪畫文化、民俗**文化、民俗製作文化等等。

關於民族風俗習慣的古詩,有關風俗習慣的古詩

你好!同問。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有關風俗習慣的古詩 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牧童遙指杏花村。找本 詩經 裡面的 國風 和 小雅 有很多是講風俗的。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古代風俗習慣作文有哪些,關於風俗習慣的作文

關於傳統節日習俗的作文 古代中秋習俗 根據 東京夢華錄 序於一一四七年 卷八的記載,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就已瀰漫著濃厚的過節氣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佈置門前的綵樓。市人爭飲新有石榴 梨 慄 葡萄 弄色棖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爭登酒樓賞月,絲竹簫管並作。里巷兒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馬雜沓,至於天...

長沙的風俗習慣,湖南有哪些風俗?

video 200119 110349 湖南有哪些風俗?1 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 打銅鑼 補鍋 劉海砍樵 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08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 過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