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凌亂心扉
宗教是社會因素和地理因素的綜合產物。宗教在其產生、發展和傳播的過程中,與人文地理環境發生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
宗教地理關係:
1、宗教的起源地、分佈和傳播。**宗教起源地與古代文明起源地的關係以及宗教傳佈的地理背景。宗教的現代分佈反映其過去的興衰和傳佈。
傳佈伴隨交通**、移民以及軍事征服。傳佈方式既有自願的,也有帶一定強迫性的。某些宗教因交通條件的改善,交往的增多而加速傳佈。
例如,伊斯蘭教隨著穆斯林帝國的強盛和穆斯林商人的商業活動及移民的增加,擴充套件到亞洲、歐洲、非洲;**教隨著歐洲人移民傳佈到美洲。
2、宗教文化景觀。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禮儀和習俗,從而形成特殊的環境感應和文化景觀。如宗教朝覲活動、禁忌、宗教建築等造成的特殊的區域景觀。
3、宗教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一些學者認為:一些原始宗教神化和崇仰自然界,含有自然保護的信條;而有些宗教教義強調利用自然,忽視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有些宗教的教義、習俗客觀上起到保護生態平衡的作用,如佛教。
中國的宗教勝地往往是植被保護較好的地區。
4、宗教對領土和疆界變動、戰爭、人口分佈、聚落形式以及地區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影響。
如一些國家和地區因宗教或教派的不同,引起的衝突和**;天主教儀式中飲紅葡萄酒的需要,為葡萄種植和釀酒業的傳播發展起到一定作用等。
各宗教教眾分佈:
宗教信仰是人類社會生活方式之一,由宗教信仰聚集的社會集團在地球上佔有一定的空間,因此成為一種區域現象。目前世界上信仰各種宗教的人數達26億,約佔世界人口的60%。
其中信**教的約有10億人,分為天主教、新教(或稱**新教、耶穌教)、東正教;信伊斯蘭教的約有6億人,分為遜尼、什葉兩教派;信佛教的約為2.6億人,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這三大宗教在世界上都有較廣泛的分佈區,屬於超民族的世界性宗教。在民族宗教中,人數最多的是印度教,教徒約5億人。此外還有日本的神道教。這些宗教集中分佈於一定的民族和地域範圍內。
信猶太教的人數雖不多,但隨猶太人的流散,廣佈於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以色列等地,聖城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耶路撒冷【與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聖城有爭議】。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大洋洲以及北極附近的居民中,還存在著多種形式的當地傳統宗教(原始宗教)。
宗教作為地域現象,很早即為地理學家所重視。宗教地理學以**地理環境對宗教信仰的影響為研究開端。如孟德斯鳩(montesquieu)認為地理條件決定一個民族的神權思想,他在《論法的精神》中第一次將東方各國的宗教起源歸因於氣候影響人的生理特點導致的「惰性」精神。
19世紀末,美國地理學者辛普爾(e.c.semple)認為地理環境對人類的精神氣質影響直接反映在人們宗教活動的差異之中。
20世紀50年代後,在西方一些國家,側重宗教地理學的文化精神因素分析,並將傳統的宗教地理學、無神論地理學和通俗地理學納入意識形態地理學作專題研究。
索弗的著作《宗教地理學》(1967)和**「地理學與宗教」(1981),為宗教地理學研究內容的確立打下了一定基礎。
國際地理聯合會(igu)2023年在紐約設立了由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布塔納(m.bttner)任組長的國際宗教地理組,著重於宗教傳播的地理背景、宗教信仰的轉變和宗教活動的壞境效應等課題的研究。
2樓:匿名使用者
1、宗教的現代分佈反映其過去的興衰和傳佈。
傳佈伴隨交通**、移民以及軍事征服。傳佈方式既有自願的,也有帶一定強迫性的。某些宗教因交通條件的改善,交往的增多而加速傳佈。
例如,伊斯蘭教隨著穆斯林帝國的強盛和穆斯林商人的商業活動及移民的增加,擴充套件到亞洲、歐洲、非洲;**教隨著歐洲人移民傳佈到美洲。
2、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禮儀和習俗,從而形成特殊的環境感應和文化景觀。如宗教朝覲活動、禁忌、宗教建築等造成的特殊的區域景觀。
3、宗教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一些學者認為:一些原始宗教神化和崇仰自然界,含有自然保護的信條;而有些宗教教義強調利用自然,忽視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有些宗教的教義、習俗客觀上起到保護生態平衡的作用,如佛教。
中國的宗教勝地往往是植被保護較好的地區。
4、宗教對領土和疆界變動、戰爭、人口分佈、聚落形式以及地區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影響。如一些國家和地區因宗教或教派的不同,引起的衝突和**;天主教儀式中飲紅葡萄酒的需要,為葡萄種植和釀酒業的傳播發展起到一定作用等等。
3樓:hanye寒
宗教在其產生、發展和傳播的過程中,與人文地理環境發生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
首先,宗教與人文環境的關係十分密切。世界上任何一種宗教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產生的,沒有一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作依託,宗教便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宗教在產生和發展傳播的過程中,對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促進了人文科學的發展和進步。
本文以佛教為例來說明宗教與我國人文科學的關係。
其次,佛教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宗教起源於何地,地理環境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佈世界各地的:
高階形態的宗教,其發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產生於西亞與南亞地區的氣候條件適於觀察天象,且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們易於產生幻想並尋求精神寄託;從文化地理因素來看,一般多為古代文明昌盛和樞紐之地,例如誕生**教、伊斯蘭教的西亞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且具有濃郁的文化思想氛圍及發達的哲學思想體系,這樣一種文化環境為高階形態的宗教提供了誕生的溫床。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宗教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係:
1.宗教的傳播路徑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很大。在擴散方向上,地理環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對傳播造成了阻礙,致使宗教的傳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發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發達的陸路、海上商業航路,都為宗教提供了一個傳播途徑。
2.宗教擴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響。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空間上有一元性,傳播是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勢必要從文化發達地區傳向不發達地區。宗教擴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政治因素,通過戰爭征服被佔領地區後,通常會首先破壞當地的宗教信仰(如破壞宗教祭祀建築、搗毀神像等),並迫使當地居民改宗,西方16世紀後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殖民統治時期的傳教活動,也是帶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二是文化因素,文化上居統治或優勢地位的國家及地區,通常會有意無意的影響周邊國家及地區的宗教信仰。
3.宗教的空間分佈從地理因素上說,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發源地和傳播路線、播及範圍的影響。一是宗教最初的產生、發源地,對宗教早期的地理分佈範圍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是當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佈,也都大致覆蓋其源起地區或在發源地周圍地區進行擴散,例如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至今那裡仍是該教的核心地區:佛教雖然在其誕生地已幾盡滅亡,但其最大的勢力區仍在印度附近的東北亞、東南亞諸國、諸地區;二是宗教的傳播時間、路徑與傳入地,影響著外來宗教在本土的分佈:
三是播及範圍,即宗教文化的範圍,甚至可以用宗教作為劃分不同文化區的標準。
4.一些自然風景勝地經常成為宗教聖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宗教的神聖場所。其中以山川聖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與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關,因為普遍認為神祗的居住地為人類不可及處,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類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徑,所以山川被賦予神聖性。
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聖之地在恆河,就與印度教教義中潔淨儀式的規定有關。另外,也與原始宗教階段的萬物神性有關,各種自然地景都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傳承下來之後,因種種原因如政治鬥爭、經濟發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下降或消失,造成對部分地景的重點崇拜,漸而形成宗教聖地。人為因素形成的宗教聖地,一般是宗教的誕生地、重要傳播地,宗教創始人、宗教領袖和教內重要人物的出生地、埋葬地、主要活動地等,自然地景中也有因傳說及宗教典籍中的記載而成為聖地的。
宗教聖地並非一成不變,也有更替的可能。
5.某些宗教戒律也帶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跡。一些宗教中飲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歷史時期當地生活環境艱苦,迫於生存壓力而不得不作出相應的規定,以保障種族的繼續生存與延續。後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為不同地區的所有信徒必須遵守的準則。
6.宗教群體的形成,除了血緣、民族、社會、語言因素以外,與地緣關係緊密。同質地理區的人們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區,因此也易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區。從大的空間範圍上來說,民族聚集區中同一民族的人們通常傾向於信仰同一種宗教,民族與宗教具有異常密切的聯絡,但也有由於政治或其他因素而使同一民族的人分奉不同宗教的,這往往成為地區衝突的導火線:
從小的空間範圍上來說,在一定地域內形成的宗教社群,會基於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及禮儀習俗而形成一個整體,且往往有一個宗教組織來進行整體的1力調與控制,這種宗教社群,可能是正式的宗教教區,也可能是自發形成的。
綜上所述,宗教與人文地理的關係比較密切。宗教促進了人文科學的發展,豐富了人文科學的內容,人文科學也便利了宗教思想的傳播。從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來說,宗教的產生和傳播也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對宗教產生阻礙或促進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的起源地理環境
宗教的傳播與分佈
宗教禮儀、習俗與地理環境
宗教的景觀
然後,也可以選取其中的幾個,進行論述
簡要論述世界三大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5樓:miranda熱果
宗教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宗教起源於何地,地理環境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佈世界各地的:
高階形態的宗教,其發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產生於西亞與南亞地區的氣候條件適於觀察天象,且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們易於產生幻想並尋求精神寄託;從文化地理因素來看,一般多為古代文明昌盛和樞紐之地,例如誕生**教、伊斯蘭教的西亞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且具有濃郁的文化思想氛圍及發達的哲學思想體系,這樣一種文化環境為高階形態的宗教提供了誕生的溫床.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宗教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係:
1.宗教的傳播路徑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很大.在擴散方向上,地理環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對傳播造成了阻礙,致使宗教的傳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發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發達的陸路、海上商業航路,都為宗教提供了一個傳播途徑.
2.宗教擴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響.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空間上有一元性,傳播是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勢必要從文化發達地區傳向不發達地區
3.宗教的空間分佈從地理因素上說,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發源地和傳播路線、播及範圍的影響.一是宗教最初的產生、發源地,對宗教早期的地理分佈範圍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是當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佈,也都大致覆蓋其源起地區或在發源地周圍地區進行擴散,例如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至今那裡仍是該教的核心地區:佛教雖然在其誕生地已幾盡滅亡,但其最大的勢力區仍在印度附近的東北亞、東南亞諸國、諸地區;二是宗教的傳播時間、路徑與傳入地,影響著外來宗教在本土的分佈:
三是播及範圍,即宗教文化的範圍,甚至可以用宗教作為劃分不同文化區的標準.
4.一些自然風景勝地經常成為宗教聖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宗教的神聖場所.其中以山川聖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與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關,因為普遍認為神祗的居住地為人類不可及處,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類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徑,所以山川被賦予神聖性.
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聖之地在恆河,就與印度教教義中潔淨儀式的規定有關.另外,也與原始宗教階段的萬物神性有關,各種自然地景都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傳承下來之後,因種種原因如政治鬥爭、經濟發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降低。
吉林省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都包括哪些要素
吉林省簡稱 吉 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中部。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95 2012年人口2750.4萬人,佔全國的2.03 2012年末gdp達到11937.82億元,佔全國的2.31 吉林省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有比較明顯的大陸性。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植被型別以中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混...
論述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中存在的作用,論述物質的生產方式在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決定意義
物質資料生產抄是指人們藉助於勞動資料,使勞動物件發生預定的變化,以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的活動。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就是上述活動的方式。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方面,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反映著人和自然的關係。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和生產...
我國南北地區春節文化習俗和地理環境的關係
各地的風俗習bai慣與自然環境有密du切關係的。受zhi到自然環境 的影響dao,人們不僅生活作息受回影響,娛答樂風俗也有關係。例如在北方地區,人們喜歡逛冰雕節,這是與北方冰天雪地的氣候有關係的。南方地區龍舟賽,這也是與當地水文有關。我國南北地區春節文化習俗和地理環境的關係 各地的風俗習慣與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