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軍事發展史越多越好

2021-05-22 21:45:46 字數 6214 閱讀 9305

1樓:匿名使用者

總體來說,中國的軍力和美國還不是一個層次。美國以其先進的作戰理念和高科技的資訊科技而稱霸於世,中國的優勢在於解放軍的作戰精神,這也是中國近現代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以弱勝強的關鍵。中國的**裝備和後勤保障雖然處於劣勢,但正如***所說,**裝備對戰爭有著極大的影響,但戰爭勝負的關鍵在與人。

任何高潮的戰爭指揮藝術,如果沒有優秀的士兵去實施,最終也難以成功。可以預見,如果中美開戰,雖然在短時期、區域性區域美軍有著其現代化優勢,可能會突破解放軍的防禦,但戰爭形勢必然會趨於長期華,打持久戰、消耗戰,正如抗日戰爭,這是美國所承受不起的。可以說,即使解放軍實施這種防禦性戰略,也會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更何況,中國領導階層已充分吸取的海灣戰爭中伊軍慘敗的教訓,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解放軍掀起了一場現代化的浪潮,軍隊素質、裝備、資訊化程度都上了一個臺階。諸如,在90年代初期,空軍最先進戰機就是殲8,而且數量少;海軍最先進艦艇的就是旅滬級驅逐艦;二炮部隊主要核威懾**是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

這都是中**力的短板,而陸軍也只有數量上的優勢。在新時期,我們空軍陸續裝備了蘇27、蘇30、殲11、殲11b、殲10等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海軍裝備了旅海級、旅洲級、旅洋i級、旅洋ii級、現代級等先進的驅逐艦;第二炮兵部隊也列裝了東風21、東風31等先進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解放軍已經初步形成具備打贏區域性資訊化戰爭的能力,成為一支攻防兼備的武裝力量。

可以說,在與美軍的較量中,解放軍在區域性領域內還可以形成進攻態勢,實施積極的防禦戰略。中國不斷髮展的經濟也為軍隊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撐,中國曆來堅持和平發展戰略,和廣大的國家發展友好關係,這樣在國際上也會贏得廣泛的支援,取得道義上的勝利。因此,解放軍也是具備很多優勢的,而這些缺失美軍不具備的。

戰爭是矛盾的最後解決手段。其實,現階段中國和美國的經濟聯絡日益緊密,雙方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共同利益,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可能有大規模戰爭發生的。我們應該繼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繼續推動解放軍的現代化改革,實施積極防禦戰略。

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樓:曦月

我國的軍事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處於中等先進水平,現在戰爭講求的是高科技數字戰爭,我國在通訊領域和核領域在國際佔領先水平,我國的部分軍人身體素質相對其他國家要差一些這和我國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有關,不過我軍裝備和世界其他國家在某種條件下是持平甚至更先進,偵察和防衛的戰略和戰術上我軍可以說是戰無不勝的。

你要詳細的話請到:http://wenku.

中國近現代軍事發展史,越多越好。

3樓:林家小阿哥

2023年7

月15日,中國第一座汽車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在吉林長春奠基,新中國汽

車工業開始起步。

第一架國產飛機誕生

2023年7

月,新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初教

-5」在南昌飛機製造廠研製並首次試飛

成功。第一臺國產電視試製成功

2023年1

月,天津無線電廠試製出中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北京牌

820型

35cm

電子管黑白

電視。第一座原子能反應堆建成

2023年6

月,中國第一座原子能反應堆建成,兩年後正式運轉。標誌中國跨入原子能時代。

大慶油田成功發現

2023年9

月26日,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噴射出石油。時值國慶

10週年,所以該油田以大

慶命名。

東方巨響——兩彈一星

(1960

年-2023年)

[編者按

]1964

年,***總理在**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

科學技術現代化,簡稱

"四個現代化

"。在此期間,科技事業得到迅速發展。

1964

年,中國

第一顆原子彈裝置**成功;

1965

年,生物學家們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

此過程中,

中國形成了一批學科較齊全、

裝置較好的研究所,

培養了一支水平較高、力量較

強的科研隊伍。

到1965

年,全國科學研究機構已達到

1700

多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達到

12萬人。這是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繼續發展的基礎。

第一枚地對地近程導彈

2023年11

月5日,中國第一枚地對地近程導彈東風

1號發射成功,標誌中國向掌握導彈技

術方面邁出突破性一步。

消滅天花

1961

年,中國通過接種牛痘疫苗消滅了天花。天花,是世界上傳染性最強的疾病之一。

第一顆原子彈**成功

2023年10

月16日下午3

時,中國成功地**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

裝的國家。

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2023年9

月17日,中國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實驗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合成

蛋白質的國家。

陳景潤研究哥德**猜想

2023年5

月,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取得哥德**猜想證明世界領先成果,成為哥德**猜想

研究上的里程碑。

首次成功試驗導彈核**

2023年10

月27日,中國進行了首次發射火箭運載核彈頭的「兩彈」結合熱試驗,核彈頭

精確命中目標。

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2023年6

月17日,中國成功**第一顆氫彈,這是中國核**發展方面的又一次飛躍。

首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

2023年4

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衛星用20009

兆周的頻率,

播送《東

方紅》樂曲。

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2023年7

月30日,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達到滿功率,12月

26日第一艘

核潛艇下水,開始舾裝。

袁隆平成功培育雜交水稻

1973

年,袁隆平用九年時間選育了首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被

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改革開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978

年-2023年)

[編者按

]2023年3

月18-31

日,時任副總理的***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作了極

為重要的講話。他提出,要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

術現代化,

並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中國的知識分子。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

在大會上發表了著名講話

《科學的春天》

。他用澎湃奔放、

抒情洋溢的語言,

表達了"文革"

結束後中國知識分子的喜悅心情和躊躇滿志。

這次大會預示

著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將由亂到治、由衰到興。

不久以後,

2023年12

月,召開了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

全會。從此,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也真正迎來了科學的春天。

漢字鐳射照排系統問世

2023年8

月,王選等研製成功計算機鐳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是首個能用大螢幕整頁編排

組版中文**的系統。

第一臺巨型計算機誕生

2023年12

月22日,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一億次以上的巨型計算機「銀河ⅰ型」

,由國防科

技大學研製成功。

式提出"

科教興國

"戰略。這是繼

1956

年號召"

向科學進軍"、

1978

年全國科學大會之後,中

國科技事業發展程序中第三個重要里程碑。

首次成功為國外發射衛星

2023年4

月,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第一座核電站併網發電

2023年12

月15日,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併網發電。

三峽工程開工

1992

年,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兩年後開工。

首架超音速無人機首飛

2023年4

月,中國第一架超音速無人駕駛飛機首次飛行成功。

百億次巨型計算機問世

2023年6

月19日,「銀河—

3」百億次巨型計算機系統,通過國家技術鑑定。

殲-10

首次試飛成功

2023年3

月,國產殲

-10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

2006

年正式列裝解放軍航空兵。

飛豹戰機首次亮相

1998

年,「飛豹」戰機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次年亮相國慶大閱兵。

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

2023年7

月7日中科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註冊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

中國**首次北極科考

2023年7

月至9月,中國**組織了對北極地區的首次大規模綜合科學考察。

第一艘載人試驗飛船升空

2023年11

月20日6

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

21世紀——建設創新型國家

(2000

年-2023年)

[編者按

]為了緊跟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大勢,

***、

***於

2006

年制訂完成了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2006

-2020)

》,併發布了《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

創新能力的決定》

,提出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和到

2020

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鬥目標。自主創新戰略成為創新中國發展的不竭動力,推

動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不斷躍升。

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

2023年10

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於

16日安全返回。

南極科考首次到達冰穹a

2005

年,在中國第

21次南極科考期間,

13名隊員首次到達冰穹

a最高點。

中國重啟大飛機研製專案

2023年2

月9日,大飛機被確定為未來

15年力爭取突破的

16個重大專項之一。

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2023年7

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青藏鐵路全長

1956

公里。中國發射首款北斗衛星

2023年4

月14日,中國成功發**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

中國首次探月工程成功

2023年10

月24日,中國第一顆自主研製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

首列國產化動車組列車

2023年12

月22日,中國首列國產化時速

30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列車竣工下線。

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

2023年9

月25日,神舟七號成功發射,翟志剛等三名航天員順利升空。

中國進入

3g時代

2023年1

月7日,工資訊部為中移動、電信和聯通發放3張

3g牌照。

最大口徑大視場望遠鏡

2023年6

月4日,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

lamost

望遠鏡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首列國產化動車組列車下線簡介:

2023年12

月22日,中國首列國產化時速

300公里「和諧號」動車

組列車(crh2

-300)

竣工下線。

首列國產化動車組列車下線簡介:

2023年12

月22日,中國首列國產化時速

300公里

「和諧號」

動車組列車

(crh2

-300)

竣工下線

簡述中國瓷器發展史中國陶瓷發展史

中國瓷器的產生和發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于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和缽。原始青瓷在中國分佈較廣,黃河領域 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 公元23 220年 首先是在南方地區的浙...

近代中國重要科技發展史,中國科技發展史

福州船政中國第一所大學 學以致用,注重理論聯絡實際,講求實效。首先是重視新知育才,製造 造船 繪圖 設計 藝圃 技工 駕駛 輪機 電訊等專業,形成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基礎數學 物理 解析幾何 微積分 機械學以及重學 水力學 材料力學 製造 制機等課程。主要學習航海天文 航海理論 地理,算術 幾何 機...

簡述中國書法楷書發展史,中國書法的發展史

不好單列出來講的呀!還是從書法總體的線路看下來吧 楷書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 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 歐體 歐陽詢 虞體 虞世南 顏體 顏真卿 柳體 柳公權 趙體 趙盂附 等。宋宣和書譜 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 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